蔡玉翠
缺血性腦卒中疾病臨床較為常見,具有起病急以及較高的致殘率、致死率等特點。基于疾病特點,患者救治成功后的恢復期階段仍有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后遺癥等表現,從而影響患者的康復狀況,降低生活質量[1]。關于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階段患者多采用西藥對癥支持治療,但是治療效果并不理想。隨著治療工作的開展,發現滌痰湯合牽正散加減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效果理想。基于此,本文就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例進行對比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經頭顱CT、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學檢查確診,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家屬知情同意。將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40 例。對照組:男22 例,女18 例;年齡最小43 歲、最大76 歲,平均年齡(63.30±6.78)歲。觀察組:男24 例,女16 例;年齡最小42 歲、最大75 歲,平均年齡(63.50±7.20)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治療方案患者并無禁忌;②患者生命體征平穩,意識清楚;③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腦外傷、腫瘤疾病患者;②重大臟器疾病患者;③精神疾病患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78,規 格:100 mg×30 片) 口 服100 mg/ 次、1 次/d;阿托伐他汀鈣片[山德士(中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172,規格:20 mg×10 片]口服20 mg/次,連續用藥3 個月。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配合滌痰湯合牽正散加減治療。方劑組成:全蝎2 g,膽南星以及浙貝各6 g,陳皮、僵蠶、郁金以及土鱉蟲各10 g,竹茹、赤芍以及茯苓各12 g,枳實、石菖蒲、地龍、制大黃、當歸以及懷牛膝各15 g。另外,根據患者個體情況辨證用藥,肝陽上亢加天麻9 g、鉤藤15 g、石決明30 g,氣虛加黃芪30 g。1 劑/d,餐后1 h 口服/鼻飼,連續用藥3 個月。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中醫證候積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肢體功能評分、神經功能評分。
1.4.1 各項評分判定標準 以巴氏指數(BI)評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總分100分,分數與生活質量呈正比;以Fugl-Meyer 運動功能評定量表(FMA)評估患者的肢體功能,總分100 分,分數與肢體功能呈正比;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估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總分45 分,分數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呈正比[2];參考《急癥腦病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評估患者的言語蹇澀、舌質淡紫、少氣懶言、偏身麻木、半身不遂等中醫證候,總積分15 分,分數與證候嚴重程度呈正比[3]。
1.4.2 療效判定標準 基本病愈:患者NIHSS 評分減少>90%;顯效:患者NIHSS 評分減少46%~89%;有效:患者NIHSS 評分減少18%~45%;無效:未達到上述效果[4]。總有效率=(基本病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n(%)]
2.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肢體功能評分、神經功能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肢體功能評分、神經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中醫證候積分、神經功能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肢體功能評分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中醫證候積分、神經功能評分低于對照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肢體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肢體功能評分、神經功能評分比較 (,分)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肢體功能評分、神經功能評分比較 (,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當前,高血壓、冠心病等各類心血管疾病的增多以及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加重,導致缺血性腦卒中等疾病的患病人數隨之升高[5]。缺血性腦卒中與腦組織關系密切,患者恢復期階段后遺癥情況明顯,包括肢體偏癱、意識運動障礙等[6]。既往西藥對癥支持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但是效果相對有限[7]。中醫認為虛、痰、火等是主要病因,病機特點是本虛標實,肝腎虧虛為本,痰瘀阻絡、蒙蔽清竅為標,治療側重益氣血、清痰火、通經絡。滌痰湯合牽正散加減中的滌痰湯出自《證治準繩》、牽正散出自《楊氏家藏方》,其中包括全蝎、膽南星、浙貝、陳皮、僵蠶、郁金、土鱉蟲、竹茹、赤芍、茯苓、枳實、石菖蒲、地龍、制大黃、當歸、懷牛膝,消痰通絡力強;膽南星、竹茹、浙貝等具有消痰通絡的效果;當歸、赤芍、地龍等具有活血逐瘀的效果;茯苓具有補氣健脾滲濕的效果;石菖蒲具有化痰開竅、鎮驚醒神等效果,并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辨證用藥,諸藥合用共奏消痰通絡、活血逐瘀等效果[8-10]。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采取滌痰湯合牽正散加減效果顯著,可以在協同作用下提升患者的康復效果。張丙泉[9]研究指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階段患者采取滌痰湯合牽正散加減治療效果理想,能促進患者神經功能、肢體運動功能、生活獨立能力改善。
綜上所述,滌痰湯合牽正散加減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能夠促進患者功能恢復,整體治療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