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海
(撫順縣自然資源事務中心,遼寧 撫順 113000)
森林經營水平目前處于緩慢發展的狀態。究其原因:第一是傳統思想的落后問題。“經濟發展主要基于環境的破壞”這樣的理念已經落后,反而“環境提高會帶來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社會大眾應該轉變思想從環境經濟中提升整體經濟的發展。第二個是技術的問題。森林經濟主要有種植、撫育、成熟、再加工幾部分構成。每一部分都需要先進的技術、合理的流程、成熟的經營手段為依托。森林經營目前屬于新興的產業,正處于摸索發展的狀態,各環節中存在大量不完善的問題需要解決。
提高森林經濟的發展水平主要從樹木種植、樹木合理采伐、樹木產品加工幾方面進行考慮。根據目前的現狀來看,樹木種植和樹木產品加工存在的問題較多。其中,樹木產品加工的問題主要在于其制品的受歡迎度和加工技術改進創新兩方面。首先,樹木制品大致分為以下幾類:第一是手工藝品。這一類產品對于樹木品種要求極高,且生產數量少,所以在價值上提高的同時,其總體產量卻是目前的顯著問題。第二類是家具類用具。這一類產品屬于傳統家具制品解決了批量生產的問題,對于樹木的質量要求稍低,在森林經濟發展中占據主要地位。但是,有關樹木制品類的擺件在目前的生產中有較多的替代品,如高分子塑料等對這類產品的產量造成沖擊。第三類屬于木材副產品加工制品。木材副產品再加工的目的是為了原件的充分利用,繼而提高產值。但是目前主要的技術手段卻頻繁出現問題,致使生產成本遠高于其銷售價值。其次,有關樹木的加工技術問題。因為木材制品很難形成流水化程序,因此中間的加工過程中會出現人工作業的情況。在某種程度上,人工步驟很可能會出現測量不準確、切割不平整的問題,導致產品出現輕微的質量問題。另外,機械加工技術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可能來源于原材料的標準不一問題、機械操作問題或者是機械維修問題等。對原材料進行加工時,直接從林園運輸而來的原材料還要進行進一步加工,使其能夠變成統一規格。但是,原材料的粗加工對加工設備的磨損嚴重,很容易導致剪裁的刀片磨損,或者機械因強度不夠導致斷裂等。加工工廠中的機械大多是簡單的人工操作,但是從側面表明,加工機械的可利用性較弱,對整體產品組成的貢獻較低。所以,針對批量生產的木制制品應該從提高其設備的生產性能入手。最后,簡單的機械,尤其是這樣的大型工廠中要注意工人的操作安全守則和設備維護守則等內容,確保每一環節安全的同時,也能確保生產的順利進行。除了加工生產中產生的問題之外,林區中植被的種植、培養問題,屬于經濟發展的基本問題,也是奠定經濟基礎迅速發展的主要問題。森林經濟的發展主要是基于樹木的成熟情況進行預估,因此,樹木種子的情況,種植密度的考慮等與樹木撫育等因素都是需要深思的問題。
森林撫育問題的發現不僅可以從細微處著手,還可以從宏觀處入手。
首先從細微處入手,主要針對的是種植的植被種類、植被生長狀態等。種植的植被種類需要考慮環境問題、雨水陽光等自然養分的問題。一般林區種植大多是已經培育一段時間的種樹,這樣的種樹比起單一的種子來講,節省了種植培育面積和種植時間,使得種植經濟變得可控。但是,種植的轉移、種植再生長等問題會因為再種植周圍環境的問題,導致林區大面積的植被出現生長緩慢或者生長停滯的現象。其次,為了促進植物的生長,周圍環境的助力很重要,而通過人工的方式能更深入地提高其生長速度和生長質量。但是,目前由于林區面積過大的問題,對植被生長問題進行針對性地解決是無法實現的,繼而在對植被的生長情況無法進行細致性統計的同時,生產質量也無法確保。最后,目前傳統的林區經營理念需要改變的同時,其主要經營目標也出現了問題。大多數情況下,林區經營目標主要分為以下兩種,即商業林區和公益林區。商業林區主要用于經濟發展,而公益林區主要通過林區的受益去促進公益事業的發展。這兩種林區的基本要求都在于得到經濟的發展,但是最終經濟收益用處卻有很大的不同。如今,針對這兩種林區的類別劃分已經不明顯,很多情況下公益林區也會被當作商業林區去使用,而商業林區中也有部分收益用于公益。從林區收益的角度考慮,目標混淆的情況下會導致林區的規劃出現不明確的現象,在其發展趨勢“左右搖擺”的情況下,勢必會造成收益的減少。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我國大部分林區主要集中于大面積用地,而對于小部分分塊式用地的利用率則不高。這樣的用地形式屬于規劃不合理的現象,如一大片山區可以是林區用地,可以是開采礦源的地區,還可以是商業用地,如何調劑大面積用地分配出現了分歧。小部分分塊式用地很少用于林區,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幾點:第一,小面積用地不利于林區的整體規劃;第二,小面積用地對資源是一種消耗,如分塊的土地需要運輸養分、運輸器械等步驟,比起傳統大面積種植林區就是一種消耗。同樣的,一些小面積土地還未出現其他形式的高值利用形式,因此這樣的土地目前處于荒廢的狀態,也是一種浪費。其次,針對林區整體的宏觀規劃來看,因為大面積種植的原因,整體的覆蓋式的林區規劃很容易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甚至還有一些情況,如林區中的種植并不是僅有一類植物,而是多種植物分塊式的種植,這對于管理規劃同樣造成了困擾。最后,為了宏觀調控,針對大面積的林區會設置報警預警等機制,但是因為技術手段、設備狀態等問題,大面積林區的報警預警處理不當,甚至出現了無法及時迅速做出預警的行為,對整體的林區撫育造成嚴重影響。
森林經濟發展的理念是基于可持續發展以及“退耕還林”政策等發展起來的綠色經濟。因此,各相關部門應該明確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堅決杜絕亂砍濫伐的現象,確保森林培育可以順利進行的同時,使其能夠創造一定收益。其次,森林經濟發展的目標在于“公益“還是“商業”要明確,這直接影響到森林撫育的植被種類,以及植被用途。最后,“退耕還林”政策用于森林經濟的理念,主要是為了促使相關部門保護好已經恢復的林區培育,對未培育過的林區進行進一步扶持,提高森林撫育的覆蓋率。
提高森林撫育中的育種技術要從兩方面入手,第一是與育種技術相關的機械設備。森林覆蓋面積大意味著人工操作會大大降低生產效率,因此需要現代化的機械設備輔助工作。但是,機械設備的面積過大,在覆蓋率高的森林中就會造成行動不便的問題。綜上,與育種技術相關的機械設備在體積的問題上應該合理劃定。其次,育種技術中主要為森林提供施肥技術、剪裁技術、噴灑農藥技術等,相應的技術可以是相應的機械設備,也可以是同一機械設備。不過無論哪種設備要考慮到經濟實用以及有效性的問題。第二是與育種技術相關的宏觀性問題。首先為了提高收益,提高森林種植水平,林區規劃是重要的。其中有關規劃的內容主要包括根據植被生長情況創造的有利條件規劃、植被種植密度規劃、植被類別分類種植等。在針對植被生長情況創造有利條件的規劃內容中,要注意植物的生長狀態,及時對生長過度的部分進行修剪,提高單個植被的生長質量。其次要注意對生長狀態稍差的植物進行特殊對待,采取及時提供肥料等措施。針對植被種植密度規劃的內容,要注意種植密度不可過密,容易導致個別植物乃至整體植被出現生長不良的情況。另外,種植密度過疏會對土地資源形成一種浪費。因此,需要根據該地區情況以及植被生長情況合理規劃植被的種植密度。最后,針對植被分類別種植的內容,最重要的要點在于在分類別種植前期考察各部分地理環境和土壤情況,確保土地環境情況符合植被生長情況。
因為森林經營的面積過大,對整體植被的生長情況很容易出現遺漏的現象。因此,應該加強技術上對植被生長情況的預警。其中,預警情況不僅包括植物生長狀態不良的預警,針對植物需要情況也可以進行預警,最終確保預警機制可以保證植被生長質量。
從森林撫育的角度去提升森林經營水平是必要手段之一。目前在森林的撫育中出現的問題主要是規劃和種植兩方面的問題。針對森林植被規劃在保證合理性的情況下,也要保證提高其管理機制。針對森林植被種植的問題應該在提高其基本林區產值的情況下,提升其生產水平。森林經濟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同樣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從保護青山資源來講,應該改變傳統經濟發展理念,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唯此,我國林業事業才能長久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