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飛
(安徽省岳西縣農業農村局,安徽 安慶 246600)
農田水利工程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保障,既能為灌溉農田提供充足的水源,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又能起到防洪的作用,農田水利工程施工中涉及較大的工程量和較多的施工流程,影響整體施工質量的因素較為復雜。為了保障施工質量,需要加強對各施工流程的監管,引進先進施工技術,實現施工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創新,進而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我國的農田水利工程主要包括灌溉和排水工程,是一種具有綜合性的科學技術,建設農田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治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并對鹽堿災害進行改善,進而提高農業產量,提升農業生產的穩定性。農田水利工程涉及較多的專業學科,主要包括氣象、水文、農學、土木工程學、水力學等,對于施工人員的專業性要求較高。農田水利工程主要為農業生產提供服務,促進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提高農業生產的科學水平,進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農業在我國總體經濟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水資源是農業發展中的重要資源,對于農業生產起到關鍵性影響,在現代農業中為了保障農業生產的質量,首先需要加強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農田水利工程有著相較于普通水利工程耗時更短的特征,并且具有更高的性價比,然而由于農村環境存在差異,導致水利工程施工時面臨的環境也有所不同,需要施工人員根據現場環境對施工技術做出調整,為施工帶來了較大的難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對施工的連續性產生影響。例如,施工現場氣候因素會對施工造成一定影響,在極端天氣下會導致工程質量的下降,因此需要施工人員在施工前對當地環境進行了解,根據工程特點制定對應的施工方案。
2.1 .1 管理人員綜合素質不高
農田水利工程由于施工環節較多,并且涉及較為復雜的專業內容,整體施工質量受到各流程具體施工的影響,因此為了提高施工效率需要加強對施工過程的管理。然而當前施工管理人員普遍缺少較為專業的綜合能力,缺少對施工現場進行動態監管的意識,在施工中為了降低施工成本,會出現管理上的疏忽,導致施工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影響到施工質量。
此外由于管理人員意識不強,在農田水利工程中普遍缺少各流程負責人員之間的協同管理,由于參與施工的人員較多,需要為施工制定完善統一的管理規范,為了保障管理制度的科學性,需要有關人員之間加強交流溝通,共同參與到施工管理中。
2.1 .2 施工人員專業水平不足
農田水利工程與其他水利工程相比對人員的專業水平要求相對較高,然而當前從事施工的人員未必具備專業的學習背景,工程質量控制意識不足,在施工前缺少對現場環境的具體考察,施工方案的制定缺乏科學性,在施工時選擇的施工技術不符合實際施工需求。農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技術選擇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施工人員技術水平的不足不利于施工技術的完善,農田水利工程的穩定性得不到保障。
技術資料是水利工程施工順利進行的重要依據,然而當前由于缺少對技術資料進行管理的意識,導致在資料管理上會出現漏記、錯記等問題。例如在資料記錄中對監測數據記錄不準確,導致在對工程進行質量評價時缺少精確數據作為支撐;在記錄時缺少對干擾數據的考慮。例如,在對基坑壓實度進行記錄時,會出現數據超過最大干密度的問題,需要數據記錄人員對干擾項進行排除后對數據進行記錄。此外為了保障整體施工質量,在一些環節中需要負責人對資料進行簽字,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由于人員意識不足或是人員外出等客觀因素影響,會導致一些資料缺少負責人簽字,在竣工階段對資料歸檔造成影響。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施工技術和材料都得到了創新,由于水利工程涉及的環節較多,對施工材料和設備的要求也相對較為復雜,如果不能選擇合適的施工材料,并且加強對設備的檢修,會對整體施工流程造成影響。隨著材料技術的發展,當前材料種類逐漸豐富起來,為材料的挑選帶來了困難,一些施工單位出于經濟利益忽略了對材料質量的控制,導致施工材料不符合要求,帶來了較多的安全隱患。
在農田水利工程中,由于山區地勢較為復雜,導致施工面臨著較多的技術難題,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2.4 .1 地質因素造成的技術難題
農田水利工程中需要與水資源進行長時間接觸,施工現場的土質會受到水汽影響產生一些變化,導致農田水利工程通常需要在軟土基上作業,軟土基沒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因此在軟土基施工中應該重視起對地質環境的勘探,對地質條件中的不足及時進行改進,采取對應手段解決問題,為后續施工提供穩定保障。例如在土壤環境較差的情況下,需要做好對應的滲水工作,否則會導致軟土基出現沉降等問題,降低農田水利工程的使用壽命。
2.4 .2 基坑施工中的技術難點
基坑施工是農田水利工程中的重點工作之一,并對其他環節施工產生重要的影響,當前農田水利工程中一些基坑施工中的問題較為常見,是導致施工質量受到影響的主要因素,例如在施工時對現場環境沒有細致了解,導致出現積水或變形等問題,造成一些質量隱患,需要在基坑施工中加強施工管理。在基坑施工中需要施工人員嚴格遵循相關施工標準,并且加固基礎設施,規避風險。
我國國土面積遼闊,農村分布較為分散,所處地理環境和氣候環境也截然不同,農田水利施工處于野外地區,面臨著更加復雜的地質環境,需要在施工前對當地土壤、水文、氣候等條件進行深入勘察,才能降低環境對施工現場造成的影響。施工中一些極端天氣會對施工造成嚴重影響,需要在施工前加強對極端天氣的防范,保障施工的順利進行。
農田水利工程是一項長遠工作,山區地區通常經濟較為落后,不利于農田水利工程的長遠發展。以往的農業生產普遍缺少對水資源的長遠規劃,主要依靠自然降水資源,水資源供需問題較為突出,資源較為匱乏,基礎設施較為落后,一些老化設施得不到及時維護與更換,降低了農田水利工程的使用壽命,農業可持續發展得不到保障。
3.1 .1 完善施工管理制度
為了保障施工質量,首先需要對施工管理制度進行完善,為施工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在實際施工中需要保證責任能夠落實到位,這就要求在制定管理制度時明確崗位職責,采取崗位責任制,提高相關人員的責任意識。為了提高相關人員的質量管理意識,需要施工單位完善考核制度,提高入職門檻,加強對人員資格的審核,并且通過定期考核和科學的賞罰機制提高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為了降低在施工過程中存在的質量隱患,需要管理人員加強對施工現場的動態監管,首先需要提高監管人員的責任意識,確保管理制度能夠在實際管理中得到有效落實。施工單位需要在施工前對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專業能力和安全意識。為了保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施工單位需要制定合理的獎勵機制,對表現優異的人員進行嘉獎。
3.1 .2 提高人員綜合素養
技術人員是提升施工質量的基本保障,隨著農田水利施工人員的專業水平逐漸提高,需要加強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施工單位需要適當提高福利待遇,并加強與高校之間的聯系,通過高校有關機構之間的合作,提升專業學科建設水平,為農田水利工程施工提供更加專業的復合型人才。此外施工單位還應該加強對先進技術的引進和培訓,通過日常培訓的形式提高現有施工人員的專業水平。除了技術水平的提高,施工單位還需要重視起施工人員意識的培養,提高施工人員的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引導施工人員在施工中對技術進行自主創新。
由于農田水利工程具有復雜化的特點,在施工中涉及的技術資料也相對較為復雜,而技術資料是保證施工質量的基礎之一,因此需要施工單位重視起對技術資料的管理,在施工的不同流程中對資料數據進行審核,確保記錄數據具有較高的準確性,避免出現一些言語用詞上的模糊。技術資料的記錄需要符合國家相關管理規定,對業內資料進行完整記錄。在信息化時代下為了提高資料管理效率,可以加強信息技術的運用,擴大資料存儲容量,能夠保證資料記錄信息的完整性,有利于相關人員對施工信息進行全面了解。
在施工材料的管理上,需要加強對施工材料質量的控制,首先在購買材料前需要對材料質量進行檢驗,對相關合格證書進行確認,并選擇樣品進行質量抽查,確保購買的材料質量符合相關施工標準,為了避免出于經濟利益導致的偷工減料問題,需要加強對材料購買流程的監督,完善對檢舉人員的獎勵制度,促進各部門人員之間的相互監督。其次需要加強對材料的入庫管理,在材料入庫前需要對其質量進行檢查,并對相關證書進行二次確認,確保入庫材料符合施工規范。信息化時代下傳統信息記錄形式已經無法滿足管理需求,需要材料管理人員加強對信息技術的運用,通過物聯網技術對材料和設備進行記錄存檔,對材料使用情況進行動態監管。最后需要對進入施工現場的材料進行質量檢驗,現場施工時需要對材料的存放進行嚴格管理,降低質量問題風險。
當前用于施工中的設備種類較多,需要設計人員在進行設計前對施工現場有全面地了解,對施工環境進行考察和記錄,為施工人員選擇施工設備提供基本依據,施工設備的選擇需要符合施工技術和現場實際情況,提升對資源的優化配置。此外,需要加強對施工設備的管理,通過信息技術對設備使用情況進行記錄,根據設備特點制定合理的設備檢修策略,對設備進行定期檢修,在施工前需要對施工中用到的所有設備進行檢修,確保其性能符合施工標準。
現代農田水利工程中需要加強對技術的創新使用,提高對施工中技術難點的關注,加強對先進技術的運用。例如,在農田施工中可以采用塑性混凝土作為原料,這一材料具有彈性和強度較低的特點,在軟土基的施工中具有較好的效果,能夠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前提下降低施工成本。例如,在使用塑性混凝土時需要對配套的施工技術進行調整,確保,能夠充分發揮材料優勢。
此外在施工中可以加強對機械化技術的運用。為了提高工程壽命,在施工中可以應用明渠技術,這一技術在過去主要運用于南水北調工程,具有厚度小的特點,混凝土的固化受到襯砌混凝土面積的影響,為工程后期維護帶來了便利。通過機械化技術的使用能夠提高施工速度,保障襯砌工程的效率,降低施工中消耗的人力,還能減少工期,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此外在面板壩的施工中可以使用滾動緩沖材料密度較高的擠壓混凝土技術,能夠有效縮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的靈活性,降低施工企業的成本投入,當前這一技術在農田水利工程中已經得到了廣泛運用,通過對技術進行創新,能夠有效提升施工效率,進而保證施工質量。
為了降低施工現場復雜環境對施工造成的影響,施工人員需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在進行施工前首先需要對施工現場環境進行細致考察,并且通過天氣預報了解氣象信息,針對當地環境特點制定科學的施工方案,在施工中需要隨時了解施工現場氣候變化,并對施工方案作出對應調整。針對一些極端自然災害,需要施工人員提高重視,制定完善的緊急預案,在災害發生時第一時間采取合理手段,最大程度上降低環境因素對工程質量造成的影響。
水資源是農業生產的基礎,為了推動山區經濟的長遠發展,需要通過加強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建設農田水利工程時需要做好長遠規劃,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合理規劃,通過修建水、河壩形成完善的蓄水工程結構,建設健全當地水利網絡。由于農村地區經濟基礎較差,在人力和財力上都體現出不足,因此在建設水利工程時需要加強對資源的規劃,加強小型水利工程建設,小型水利工程需要消耗的人力較少,并且建設周期短。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小型水利工程建設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從而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提高大型水利工程建設水平,通過以小帶大的方式促進農業的長遠發展。農田水利工程中不僅需要重視起施工過程管理,還需要加強對已完工水利工程的管理,加強對設施的定期維護,提高農田水利工程的使用壽命。
綜上所述,當前農田水利工程中對施工質量產生影響的原因相對較為復雜,環境、人員、技術等方面都會對整體施工質量產生影響。因此,為了保障施工效率,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對施工流程動態管理,施工單位應該加強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施工的專業化水平,加強對材料設備的管理和技術的創新。通過完善農田水利工程施工流程,推動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