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前
(廣西扶綏縣種子管理站,廣西 扶綏 532199)
目前,針對市場當中出現的假冒偽劣種子問題,各級有關部門加強全面監督和管理,市場中的假冒偽劣種子問題不斷降低,農民群眾的自身利益得到了保障。但仍有一些農作物種子質量糾紛問題發生,需要通過田間現場鑒定方法,有效解決相關糾紛。相關鑒定部門一方面需要提高田間現場鑒定工作質量,另一方面還應充分保證鑒定工作的法律效力。
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往往存在許多影響因素,具體包括肥料、水分、溫度以及濕度等。因此,因其種子質量糾紛問題的原因也十分復雜,可能是外部因素導致,也可能是由于內部因素所引起。常見的種子糾紛類型具體包括以下幾種。
首先,由種子質量問題引起的糾紛。在商家買回種子進行催芽處理后,發現發芽率較低,而且在田間存在明顯的參差不齊現象,嚴重影響了農作物產量。一旦購買到假種子,在發芽和果實等方面會存在明顯差異,并會降低農作物的實際產量和質量。
其次,由于氣候因素引起的糾紛。由于全國各地不同地區每年的氣候情況并不穩定,例如出現多雨水、干旱以及低溫等天氣狀況,這會使幼苗由于天氣因素而出現減產或死亡等情況。
再次,由于人為管理不當引起的糾紛。農民在實際種植過程中,由于考慮問題不夠全面,進而導致田間管理過程存在漏洞,例如播種時對種子種植過深,將會對種子正常發芽產生影響。在打農藥時如果操作不當,用藥方法不夠正確,同樣會導致植物生長受到影響,嚴重情況下甚至導致植物死亡,進而使得植物生長率降低,產品質量受到影響。
最后,其他原因。主要是指在種植農作物時,病蟲害突然爆發,或是感染相關病毒等,都會影響到農作物的實際產量和質量。
農作物種子糾紛問題具體是指,相關購買方、使用方在購買和使用種子期間與種子經營方之間,由于相關責任者和權益等問題所引發的爭議。種子糾紛案件的特點,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影響面相對較大。當有種子糾紛案件發生后,一般情況下會對幾戶到幾十戶農民產生影響,甚至還會對外省購買者造成相應影響。其次,直接性損失相對較大。種子屬于特殊商品范疇,可以實現幾何級數增值,例如,一類種子可以有幾百粒種子產生。因此,當種子存在質量問題,將會產生嚴重的經濟損失。再次,主體多元特點。在種子質量糾紛問題發生后,案件主體具體包括使用人、經營人以及生產人等。最后,政治風險。當種子糾紛問題十分嚴重時,相關使用者由于自身利益受到影響,會采取組織上訪等方式維權。而當雙方的法治觀念都比較缺乏時,將會產生嚴重影響。因此,相關鑒定人員在具體開展農作物種子質量糾紛田間現場鑒定工作時,需要確保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和良好法治觀念。
農作物種子質量糾紛田間現場鑒定具體是指,在種植后農作物由于種子質量、環境氣候以及種植技術等因素,進而導致農作物幼苗生長情況、作物質量以及產量等受到相應的影響,種子購買方和經營方針對事故的產生原因以及損害程度等存在不同意見,因此需要開展具體的現場鑒定工作,從而對事故產生原因以及損失程度等進行確定。田間現場鑒定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首先,鑒定申請提出。如果想要鑒定種子質量,相關人員需要到農業行政種子管理機構提出具體的鑒定申請。此申請可由賣家或買家提出,也可由相關監管機構提出,對種子質量進行現場鑒定。
其次,審查。由相關種子管理機構開展審查工作。當與審查要求相符合后,則可以進行具體的現場鑒定工作。但如果由于技術水平限制、非種子質量引起、錯過最佳鑒定時間等,則無法開展種子質量現場鑒定。
再次,組織專家鑒定組。農作物種植環境具有開放性,因此在具體生長過程中會受到許多外界因素帶來的影響。對此,對種子質量糾紛問題,需要從專業角度有效開展分析,這對鑒定人員的專業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具體而言,相關鑒定人員一方面需要掌握充足的專業知識,另一方面還應有5年以上的實踐經驗。因此,相關種子管理機構需要篩選專家鑒定組,具體包括一名組長和數名組員。
第四,現場鑒定。在具體開展現場鑒定工作之前,需要確保申請人到場,并充分配合專家提問和工作開展。在開展具體鑒定工作時,需要秉持公正和公開的原則,并制作鑒定書。在田間調查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農作物的實際生長環境,并明確田間管理情況,對同一品種種子其他批次以及在其他田間的實際生長情況進行了解,同時還應對地塊地力水平進行明確。
最后,現場交鑒定書。相關鑒定人員在完成種子質量現場鑒定工作后,需要制作鑒定書,并上交種子管理機構。種子管理機構則需要在5天內,將鑒定書交給具體的申請人。鑒定書內容具體包括申請人基本情況、鑒定時間、鑒定目的、鑒定要求、鑒定人員以及結論等。
在農作物的實際生長和發育過程當中,外界環境因素、病蟲害問題以及栽培技術措施不夠完善等都可能會對農作物產生危害,進而給農業生產造成相應的經濟損失。因此,定量和定性造成的損失,與種子經營者和使用者的自身利益具有緊密聯系。對此,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嚴格按照《農作物種子質量糾紛田間現場鑒定辦法》當中的相關規定,有效落實具體的現場鑒定工作,從而對損失原因以及程度進行有效鑒定,并將其作為民事訴訟的唯一法定依據。但在對種子的質量糾紛案進行處理時,會有以下情況出現:首先,相關機構未嚴格按照規定對專家鑒定組進行組織和開展鑒定工作;其次,需鑒定的農作物早已滅失,或者錯過了最佳鑒定期。在此情況下,相關種子使用者需要承擔不能舉證這一不良法律后果。
《鑒定辦法》明確規定,鑒定小組組織機構為種子管理機構,因此相關機構需要承擔自身職責。首先,種子管理機構需要受理鑒定申請,并調查涉案種子經營者的相關情況,對涉案農作物的具體數量、面積、品種、播種位置等進行核實,同時還要與種子經營者對以上內容進行協調認可。其次,相關管理機構需要按照具體規定對專家鑒定組進行組織,并保證專家身份與相關要求相符合,從而為鑒定工作的合法性提供保障。
專家鑒定小組在具體開展鑒定工作時,需要有效保證相關鑒定結論的科學性、準確性、合法性以及公正性,同時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產生損失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對種子質量、病蟲害、不良栽培技術以及災害性氣候等原因和損失結果間的關聯性進行判定,最后對事故原因以及造成的損失程度進行明確。
在實際開展鑒定工作時,不合適的鑒定意見表述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況。首先,相關專家根據田間植株表現,對種子質量問題進行認定。其次,在對品種進行認定時,沒有嚴格經過審定,因此不適合在本地進行種植。最后,經過鑒定后認定品種為假、劣種子。導致此類情況出現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第一,需要由品種審定委員會來確定品種審定以及適宜種植區域,因此鑒定組自身無權進行確定,應該將表述改為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受到何種氣候所造成的危害。第二,種子檢驗機構可對假劣種子判定的這一行政權力進行行使,而鑒定組并無相關權利進行鑒定。除此之外,在確定農作物品質以及產量的具體損失程度時,需要結合測產驗收辦法進行明確,而且在相關鑒定結論當中不能對利益損失數額進行直接判定,而需要經過價格鑒定來進一步確定具體數額損失。
4.1 .1 法律依據
主要依據是《農作物種子質量糾紛田間現場鑒定辦法》,該辦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授權農業部制定的,它是《種子法》在種子檢驗方面的一種補充和細化。
4.1 .2 立法精神
根據《田間現場鑒定辦法》中的相關規定進行分析,現場鑒定主要是指農作物種子在大田種植之后,由于種子質量、氣候、栽培等原因,而導致植株生長、田間出苗以及作物產量等受到相應影響,未解決雙方當事人的糾紛問題而開展的一項田間現場技術鑒定活動,其目的在于定紛止爭,對事故產生原因進行明確,確定具體的損失程度,從而使種子質量糾紛問題得到解決。
從技術層面進行分析,田間現場鑒定條件十分嚴格,具體需要滿足以下幾點。首先,相關鑒定地塊作物應處于典型性狀表現期。其次,現場鑒定工作需要采用田間現場鑒定的相關方式,對質量問題起因進行判定,因此需要符合當前技術水平。最后,種子質量糾紛需要具有明確的判定標準和規定,或者需要有具體的合同約定要求。除此之外,植物新品種還應具有一致性、特異性以及穩定性等特點,其中特異性要求該品種能夠與其他品種相區別,這也是鑒定種子真假的重要基礎。在開展相關現場鑒定工作時,當農作物處于典型性狀表現期,則可以充分展示出品種特異性。因此在典型性狀表現期開展鑒定工作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技術要求。
我國施行《田間現場鑒定辦法》且經過長時間的執法實踐后,已經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效。而從種子執法實踐角度,對田間現場鑒定進行分析,其特點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取證容易。田間現場鑒定工作不需要進行共同抽樣或封樣,而是直接結合現場田塊作物表現開展鑒定工作,方便農民群眾維權。
其次,可以使種子質量糾紛問題得到快速解決。對于田間現場鑒定工作而言,其具有一定的緊迫性,具體是由于作業典型性狀表現時間往往相對較短。而通過田間現場鑒定,可以快速對種子質量進行鑒定,從而使相關糾紛問題能夠得到及時解決。
最后,和種子執法具有密切聯系。為了方便農民獲得具體的損失賠償,因此會由種子執法人員受理具體的田間現場鑒定申請,并聯系和組織相關專家進行鑒定,同時種子執法人員還會進行調解工作,確保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
申請人在提出鑒定申請時,需要由縣級以上政府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種子管理機構來接受申請,并對機構內部的鑒定人員進行依法授權,使其可以根據申請開展具體的鑒定工作,從而保證鑒定工作與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相符合。
工作人員在具體接受申請書前,需要詳細了解農作物的實際情況,具體包括農作物現狀、種類以及出現的問題等,從而避免由于對情況不夠了解而導致鑒定工作終止,減少資源浪費現象。相關工作人員應提前到現場進行勘察,以此來進一步保證鑒定結果的準確性。
在相關檢查機構組織和開展鑒定工作時,應對機構成員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進行提升,有效開展相關培訓工作,從而使機構成員對鑒定方法和專業知識進行學習與掌握,進一步保證鑒定工作的科學性和合法性。
在現場開展鑒定工作時,可采用排除法與對照比較法。首先,對照比較法主要對比好質量種子數據與質量較差種子數據,并從中找出具體的差距。其次,排除法需要一一列出影響植物生長的相關因素,并逐個進行排除,從而明確影響植物生長的具體因素。
在開展現場鑒定工作時,應禁止任何人員干擾鑒定工作。如有破壞現場秩序的人員,需要依據情節嚴重情況追究其法律責任。
一旦相關申請人對鑒定書存在異議,可在收到鑒定書的15日后,再次向相關種子管理機構提出鑒定申請,同時還需要對申請理由進行詳細講述。而相關種子管理機構則可結合申訴人理由,對是否再次開展鑒定工作進行判斷,但相關申請人需要注意,其只有一次申請再次鑒定的權利。
綜上所述,根據我國行政法,農作物種子質量糾紛田間現場鑒定所具有的法律效力不容置疑。開展鑒定工作,從而使種子質量糾紛得到解決,此過程中應依法行政,從而保證現場鑒定的合法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