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洋
(長春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吉林長春 130062)
現如今,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業現代化已經成為了農業發展的一大趨勢,各類先進的農業機器開始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當中,為我國農業生產效率與產能的提升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在這一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農機生產的安全性問題。基于農民農機生產安全意識不高以及農機操作素養不足等問題的存在,導致相關安全問題時有發生。相關部門及人士需要對此加以高度重視,并積極尋求有效的解決辦法。
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不斷加速的當今時代,農業生產安全事故中占比最大的非農機安全事故莫屬,且該比例還呈現出逐年上漲的趨勢[1]。基于此,加強農機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意義重大。首先,有利于保障農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據有關數據統計,在農業生產中由于農機生產安全事故所導致的農民受傷甚至是死亡人數的總占比甚至已經高達了65%。其次,通過加強農機生產安全管理,能夠有效確保農民的經濟利益,讓更多的農民參與到農機生產當中,從而能夠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進而顯著提升農業生產效率與效能。
現如今,大部分農機生產從業人員,包括農民以及相關管理人員在農機生產方面都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識。在農機生產過程中,大部分農民都是將幾乎所有的關注度都投入到了生產效率的提升方面,導致在安全生產方面的關注度不夠高,甚至是完全忽略了安全生產問題,包括沒有定期檢查農機性能,以及沒有在農機生產過程中規范作業,由此也就導致了很多農機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2]。與此同時,在農機產品的生產過程中,部分管理人員將工作重心放置在了農機產品的生產管理流程方面,而對于農機產品的質量管理、其是否存在安全隱患的關注度較少,從而也就導致了農機產品存在的安全問題沒有及時被發現,最終導致在應用的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安全問題。
監管體系不夠完善同樣是農機生產事故頻發的一大因素所在,主要可比表現在監管人員不足、監管設備老舊以及相關制度不夠完善等多個方面。在農機安全生產監管工作中,有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重心大都集中在人員操作素養培訓、資質考核方面,同時也會集中在農機審驗與牌照審核下發方面。由此,基于以上工作的工作內容繁雜以及人力資源有限,所以基本沒有更多的人力、精力會投入到農機生產的實際作業情況檢查中,最終也就導致了農機安全生產事故的常用發生。除此之外,由于地方農機服務條件有限,所配置的專業檢查人員有限,同時有關兼職人員又不具備農機安全監理權限,無法及時發現并處理問題。
想要促進農機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順利、規范開展,加大投入安全生產管理經費是必要的。但是就現實情況而言,投入到農機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的經費非常有限,導致管理人員沒有充足的管理經費進行調度和布局,從而也就直接導致了農機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規范性與嚴謹性嚴重不足,最終也就難以全面保障農機生產的安全性。與此同時,農機使用者在接受農機操作培訓的過程中都是以自費的形式進行參與,這就使得部分使用者在參與培訓的過程中為節省培訓費用而盡可能的縮短培訓時間。除此之外,由于經費的欠缺,農機培訓工作人員的待遇較低,這就使得培訓工作人員的素養較低、熱情也較低,不能很好地投入到培訓工作當中。由此,無論是受培訓人員縮短培訓時間,還是培訓人員不夠敬業,都將導致培訓效果不甚理想,從而為后續的農機生產埋下安全隱患。
現如今,在農機生產中,操作人員素質較低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就是大部分農機操作人員缺乏安全意識,包括在農機生產過程中過分追求速度,如超速駕駛農機,同時也包括在農機生產過程中犯經驗主義錯誤,如不嚴格遵守操作規范進行操作[3]。其次就是大部分農機操作人員對于農機操作培訓的參與積極性不高,甚至是不參與農機操作培訓,而是在購買農機之后自學自操,導致操作技術不扎實。最后就是大部分農機操作人員缺乏農機保養維護的觀念,只是在農機使用過后對其進行簡單的清洗,而不會對農機進行全面細致的保養,甚至也不會定期檢修,這就導致農機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很多安全隱患,最終也就導致了安全事故的頻發。
強化農民以及相關管理人員的農機安全生產意識是加強農機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前提所在,具體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開展強化工作。
首先就是通過安全教育培訓來強化農民使用農機的安全意識,即通過定期召開安全培訓大會來宣傳安全農機生產的重要性并借此提升農民使用農機的安全意識。與此同時,還需要通過定期的技能考核以及農機生產安全隱患排查模擬訓練等來加強農民使用農機時的安全技能。如此,在全面強化農民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的基礎上有效降低農機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其次就是要全面提升相關管理人員的安全管理意識,即提升管理人員對農機生產的全程管控,積極地去發現農機生產過程中的相關安全隱患,并及時制定針對性措施加以解決和防范,從而在此基礎上全面推進農機生產安全管理工作質量的提升,最終確保安全生產。
監管體系的完善對于農機安全生產至關重要,為此,在加強農機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需要積極強化和完善有關監管體系,充分找出其中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善,從而顯著提升農機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質量。首先,在農機安全生產過程中需要通過先進檢測設備的使用來加強農機安全性能的檢測,盡可能的排除農機性能安全隱患,使其在使用過程中盡可能少的出現問題。其次,相關監管部門需要積極開展農機安全檢測培訓,通過強化農機使用人員的安全檢測培訓來使得農機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被發現和處理。最后,相關監管部門需要建立起實時匯報的網絡平臺,即在農機生產過程中一旦發現有安全隱患都需要第一時間進行上報并由專業人員來進行處理。除此之外,相關監管部門需要定期開展農機安全生產的專項整治,積極查處農機載人、農機運貨以及違規駕駛等不安全的農機使用行為[4]。通過全面完善農機安全生產監管體系,能夠充分確保農機的安全使用與安全生產。
農機安全生產管理經費欠缺導致很多安全管理問題的出現,為此,相關部門需要大幅度增加農機安全生產管理方面的經費投入力度,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開展工作。
首先就是需要積極開辟農機安全生產管理經費籌集去到,包括依托地方政府的專項經費支持,以及積極吸引相關企業的資金注入等,以此來籌集更多的農機安全生產管理經費。其次就是要建立起一套科學合理的農機安全生產管理經費的規劃使用方案,除了需要統籌安排、發放農機培訓工作者的經費補助以外,還需要抽取出一部分的經費作為獎勵資金,專門用于獎勵安全操作農機進行生產的農業工作者。如此,通過統籌安排來確保資金的發放到位,以及通過獎勵資金的設立來促使農業工作者更為規范的操作農機進行生產,從而全面推動農機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與健康發展。
在農機安全生產過程中,農機操作人員的操作素養直接與安全事故進行關聯,若農機操作人員的操作素養不高,常以不規范操作來操作農機,那么安全事故的發生率將直線上升[5]。為此,積極強化操作人員的操作素養是非常重要的,相關管理部門需要在這一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落實該項工作。首先,需要通過各類渠道來加強農機規范操作、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如組織農機服務人員下鄉進行安全教育,或者是印發一些安全教育手冊發放到每一個農機操作人員手中。其次,需要積極強化農機操作人員的操作培訓,培訓內容需要包含有農機的規范操作以及保養、檢修等相關知識。以此來促使農機操作人員更加規范的進行農機操作,以及養成定期保養、檢修農機的好習慣,從而最大化的降低農機安全事故的發生率。最后,相關部門還需要加強對農機操作人員的規范駕駛與作業監管,并普及相關法律法規,以此來全面提升農機操作人員的素養。在農機操作人員操作素養得以提升的基礎上,農機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率將得以最大化降低,從而充分確保農機生產的安全性。
現如今,農業機械已近走進了千萬家農戶家,積極提升農機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至關重要。相關管理部門和人士需要全面而深入的分析農機生產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并針對性的制定出科學有效的安全管理辦法,充分確保農機生產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