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才勇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5)
由于黨和人民堅持不懈地努力,近年來我國的綜合實力大幅度提高,但我國的農業水平與發達國家的農業水平相比仍有比較大的差距,具體表現在我國一直沒有順利地實現農業生產的全面機械化。為了使我國的農業機械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進程能夠得到有效的推進,必須要不斷提高我國農業機械的技術含量和高科技術的應用范圍。
我國人民的生活質量和消費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人們開始追求更高質量、高水平的健康生活,如很多消費者考慮食品健康和營養等方面的情況,熱衷購買綠色有機的蔬菜。因此,需要追求農業生產的高效率和高質量,以更少的勞作時間、更輕松的工作方式生產出更高質量的農產品。只有不斷提高我國農產品的競爭實力,才能滿足消費者不斷升級的需求,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今實現更快速的經濟發展[1]。
過去,我國農民應用的是比較傳統的農業勞作方式,如使用鐵器和牲畜犁地,但因為生產效率過低而逐漸被淘汰。隨著當代科技水平的進步,機械化的農業生產方式逐漸出現在了我國的農村,并且迅速擴大了應用范圍。機械化生產能夠明顯減輕農民的勞作壓力,但是我國的機械化生產水平仍然比較低,現有的技術無法實現精細化的農業生產,所以在提升了農作物產量的情況下,卻無法保證農作物產品的質量能夠滿足消費者要求。因此為了實現精耕細作,還需要不斷提高農業機械的技術含量,真正實現農民工作強度的大幅度降低。只有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機械的智能化,才能夠使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
在農業機械化生產的學習和推廣過程中,我國發生過很多農民因使用農業機械不當或者操作錯誤導致了身體受傷和農業機械損壞的情況。智能化水平低的農業機械使用難度比較高,所以在推廣應用時也會遇到比較大的阻礙。但是如果可以有效提高機械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不僅能夠大幅度提高機械生產的效率,還能夠有效降低生命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
在農村生活的人群主要包括留守兒童、老人和婦女等,身強力壯的青年一般都會選擇去比較發達的城市務工,主要務農勞動力的構成基本上不會有較大的變化,因此在進行農村機械的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動化改造和優化時,還需要充分考慮到主要使用人群的特點,設計出婦女和老人比較容易學習和掌握使用方法的農業機械。
我國農業生產中仍然存在比較多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的問題,例如水資源浪費比較嚴重,濫用化肥農藥等。人們節約水資源的意識仍然比較薄弱,這導致了對農業用水的監管和控制工作都沒有得到有效落實。部分農民還會為了追求高產量而大量使用農藥化肥,對周圍土壤、河流造成十分嚴重的破壞。而自動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機械生產方式則可以比較好地解決以上兩個問題,通過高科技的農業機械實現對農業用水的實時檢測和管控,而精細化的機械生產也可以有效提高農作物產量。
因為新時代各國的交流合作都十分頻繁和緊密,所以農業機械技術也存在全球化的特點。我國的農業機械技術在發達國家的影響和本國科學技術人員的刻苦攻關下,近幾年取得了十分喜人的進步[2]。
現階段我國的農業機械大部分已經進入了半自動化的技術階段,少部分農業機械實現了全自動化生產,所以我國的農業機械發展仍然有比較大的空間。為了最大化地激發我國農業機械的發展潛能,行業人員可以結合已有的理論和技術成果,不斷引入和學習發達國家先進的機械技術,以此推動我國農業機械的更新和升級。農業機械的管理模式也可以進一步升級,將智能的管理系統更完美地融合到我國的農業機械之中,提高機械的信息化水平。在保證農業機械的工作效率能夠明顯提升的前提下,還需要盡可能地讓機械的使用和操作更加簡單、易上手。因為農業機械的主要工作環境是比較復雜的田地,所以還需要提高農業機械的環境適應性。
我國的農業用地面積十分廣闊,其地形、氣候等環境因素都有十分大的差異,因此農業機械研發工作的開展也要考慮到地域差異和生產方式。不同地域的農民對農業機械有不同的功能要求,部分已經研發的農業機械在某些特殊的農作環境中比較難正常發揮出其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優勢,因此必須要加大對農業機械的研究力度和資金投入,研究人員要深入考查并總結當地農業用地環境的特點,然后在當地長期使用的傳統農業機械的基礎上,進行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改造和升級。機械設計人員需要認真考慮高科技術與傳統農業機械的融合方式,讓先進技術的優勢能夠在機械生產過程中充分地體現。研究人員還需要深入鉆研適用于當地的農業高科技術,在相關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不斷研發科學技術含量更高的農業機械[3]。
農業機械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不僅使生產環節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而且能夠靈活地應用于農產品的加工過程之中。例如自高科技術就能夠用于農產品的質量檢測環節,在不對農產品造成損失的前提下,實現實時和在線的產品質量評估。在質量的檢測環節需要用到計算機,通過圖像處理的方式判斷農產品的狀態,還有近紅外檢測、人工嗅覺和味覺等一系列高科技檢驗技術的應用,都能夠有力地保證農產品質量檢測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如今逐漸興起了在農產品中推廣二維碼的潮流,二維碼技術的引入十分符合農產品加工的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動化發展趨勢。因為它既能夠讓農產品的購買者通過掃描二維碼準確獲取產品相關信息,加工者也能夠利用計算機等設備對產品進行實時的檢測和數據記錄。如果某批農產品出現質量問題,也能夠更加迅速地將同一批產品找出并召回。農產品加工過程中涉及許多農業機械,因此行業工作人員需要不斷在傳統機械中引入先進信息化技術,使得機械的智能化程度更高,能夠自動地進行低失誤率的加工操作。對農業機械的管理系統及時地進行更新和升級,也能夠提高智能化農作物加工設備的運行安全性。
因為農業機械需要不斷朝著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其中需要涉及和應用許多先進的新興技術,所以政府對該領域進行積極的引導和鼓勵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政府需要在資金方面進行全力支持,確保研究人員的高科技術引入和應用工作不會出現資金短缺的問題。再者,政府也需要對相關研究設置嚴格的管理和監督機制,在確保資金得到合理使用的前提下,也要保證項目的執行質量和最終能夠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政府還可以對該研究領域中工作成果十分突出的工作人員進行表彰和頒獎,以此鼓勵行業全體能夠向模范學習。
我國農業在很多方面處于國際領先的水平,例如雜交水稻的研究、專家控制系統等。而在農業機械的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改造升級過程中,也應不斷探索和嘗試拓展其應用和發展的領域范圍。例如,為了更好地解決我國農藥化肥濫用的問題,可以在農業機械中引入和應用精確對靶噴霧技術,該技術能夠實現精準的農藥和化肥施加,通過減少不必要的農藥和化肥用量,以達到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目的。再者全球定位系統也能夠在農業領域得到十分廣泛的應用,如果農業機械中安裝了北斗導航系統,就能夠實現遠程的機械監控和管理。在拖拉機的技術改進方面也可以考慮引入高科技,因為拖拉機是使用頻率很高的農業機械之一,如果能夠在拖拉機中應用智能化的操作系統,農民就可以遠程實現對農業生產的有效控制,還能夠隨意調節拖拉機的作業寬度和力度,以確保機械在不同的環境中都能夠高效率運作[4-5]。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的農業機械研發也應緊跟國際發展的步伐,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這樣才可能在競爭不斷升級的國際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目前尤其需要重視農業機械的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技術研究,行業工作者需要對高新技術不斷進行學習、應用和創新,政府也需要大力支持和鼓勵高科技農業機械的改革和升級,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讓信息化技術深深融入農業生產的每一個環節之中。在發展和提高農業機械科技含量的同時,還應注重節約水資源和減少農藥使用量,使我國的農業走上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