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小北幼兒園 陳雁玲
軍人是很多小朋友崇拜的偶像,軍旅題材的電影更是孩子們的最愛,因此在自主游戲活動中,孩子們很喜歡開展自主軍旅游戲。在自主游戲的活動中,由于幼兒的自我需求會產生各種沖突,這時教師的有效引導便能夠推進游戲的繼續,也能平衡和協調幼兒的各項需求。本文以我園大班開展的自主性軍旅游戲為例,歸納出在游戲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所采用的“三步法”指導策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為了使幼兒成為游戲真正的主人,在游戲中各方面能力得到發展和提升,同時體現教師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改善指導方法。“自主”不是漫無目的、隨心所欲,也不是死板設定,而是靈活可變的職能,它的有效指引能讓幼兒更加健康自由地發展。
戶外自主軍旅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游戲類型之一,它能夠鍛煉幼兒勇敢、敏銳等良好的性格特點。幼兒在充滿誘惑又具有挑戰性的軍旅游戲中愉快地玩耍,但如果教師只是放任幼兒自己漫無目的地玩,而沒有理解“自主”的真正含義,那么想達到游戲的理想效果是很難的。
在我們所倡導的自主觀念下,盡管幼兒園在積極開展一小時的自主游戲,但我們還是可以從中看到一些存在的問題——以下是大班軍旅游戲“小士兵”的片段,從中可見絕對自主游戲的沖突正在不斷發生。
幼兒在玩“伏擊”游戲時用水槍以及廢舊紙箱作為襲擊敵方的武器和障礙物。“這是我的!”“是我的!”“我先拿到的!”昊昊和妮妮正在搶小手槍。“老師,我也想玩小手槍!”此時放小手槍的筐子已經空了,而旁邊圍了一圈小朋友都在等待小手槍。“老師,他已經拿著小手槍玩了很久了,我們都還沒有玩。”豪豪指著一個正在灌水的幼兒埋怨道。
在以上案例中,孩子們不是在搶材料就是在互相爭吵,我們所預期的效果在自主游戲中并沒有達到,而是出現了沖突不斷的混亂場面,而產生這些沖突的主要原因在以下三個方面:
1.幼兒與幼兒的沖突
自我性是幼兒需求的重要特征,每個幼兒都有材料、場地和情節的需求,以便順利完成自己的游戲。在絕對自主的情況下,幼兒往往會忽視他人的需求,而僅僅只為了滿足自我的游戲需求。因此,幼兒之間沖突不斷的主要原因是游戲條件不平衡。
2.幼兒與材料的沖突
游戲沖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材料與幼兒需求的不協調。在自由的自主游戲中,幼兒有非常高的材料需求感,而且以自我的游戲需求為先,所以在游戲中,游戲材料的數量和種類往往不能同時滿足那些不同需求的幼兒。
3.材料與游戲的沖突
幼兒作為游戲的主體會根據自己在生活中的經驗和愛好創造出各種游戲情節,但是由于材料的局限性會出現幼兒對某一種材料過分偏愛,從而造成材料并不能滿足幼兒游戲的情況,游戲由此被阻斷。
在對軍旅游戲的追蹤觀察中,教師采用有效的引導策略鼓勵幼兒自己發現問題并學會解決問題,在共鳴中生成策略,并實現呈現和實施的多樣化,推進幼兒游戲自主進行。
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不斷玩出新創意,與之相適應的約定也隨之調整或生成。
筠筠對我說:“老師,你看,我能自己走梯子。我是小士兵。”我一看,今天的梯子有了不一樣的擺法:兩個雙面梯和一個單面梯組合,將單面梯架在了兩個雙面梯的中間,此時正有兩名幼兒在上面行走。我搖了搖那個單面梯,并沒有晃動,兩端不偏不倚地卡在了雙面梯上。這時,君君又拿了一個單面梯過來:“這是我們做的索道,要走過這個索道才能順利到達敵人的陣營進行襲擊,才是合格的小士兵。”阿祺舉起手喊道:“我也要走索道!我也是小士兵!”正在取小手槍的幾名幼兒聽到后也圍過來看,接著紛紛回到起點處重新開始走索道。
“走過云梯才能做合格小士兵”——一項新的約定又產生了。幾面梯子的創意擺法被幼兒合理地轉化成了新的游戲情節,這也讓我們看到了約定不是約束和規范,而是挑戰和隨之而來的成功體驗。經過幼兒的想象和創造,孩子身邊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變成他們喜歡的游戲材料,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在教師沒有干預的情況下得到了更好的鍛煉。
在開展自主軍旅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對幼兒自主性游戲的開展情況需要認真觀察。為了推動游戲不斷進行,游戲內容和精神不斷升華,同時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當游戲產生問題而中斷時,教師應及時介入游戲。
“嘭!嘭!嘭!爆炸啦!”皓皓和拓拓朝著周圍大喊:“嘭!”
皓皓拉住旁邊的軒軒說:“你被敵人飛機的空襲炸彈炸到,放心,我們會救你的!”皓皓和拓拓一人一邊把軒軒帶到了旁邊,然后轉身就走。
軒軒:“你們走了我怎么辦?我會死掉的!”
皓皓:“我們還要去救別人。”
軒軒捂著肚子:“但是我受傷了,你們要給我看病!”
拓拓:“我們是救人的小士兵,不是醫生。”
軒軒:“那我等下就會死掉了!你們救我出來干嘛!”
新的爆炸情節生成,小士兵的職責約定顯然不能滿足故事情節的發展,游戲也難以進行下去。這時教師及時介入游戲——走到軒軒跟前說:“我是戰區的軍醫,我來幫你療傷吧!”軒軒聽到了有人幫他療傷異常高興,這時拓拓和小朋友們又去搶救其他受傷的小士兵,自主性游戲得到了順利進展。
善用游戲后的評價——針對游戲中的典型事件巧妙地生成談話,引發幼兒大膽討論、評價。為了提升幼兒的已有經驗以及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教師在游戲結束后可以組織幼兒回憶游戲過程,引導幼兒自己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探究解決辦法。
小宇:“老師,嘟嘟搶我的坦克車!這是往抗戰前線搬運糧草用的。”
嘟嘟:“這是我先拿到的!”
表演區傳來了不和諧的吵聲,我應聲來到表演區,只見小宇和嘟嘟正在爭搶一輛坦克車,眼看激動的嘟嘟就要“動手”了。在之前在游戲活動點評環節,我曾引導幼兒一起探討過“有人搶我的玩具時應該怎么辦”這一問題,也總結出了幾個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幼1:“一起分享吧!”(大家一起玩)
幼2:“交換玩具吧!”(找一個更好玩的玩具作交換)
幼3:“等待一下吧!”(等別人玩好了再玩)
教師:“我們一起想一想,怎樣才能讓兩個人都玩到玩具呢?”
兩個孩子僵持了一會兒,小宇放手對嘟嘟說:“你玩好以后先給我哦!”
幼兒爭搶玩具的事例在幼兒園屢見不鮮,而面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教師應有不同的解決方式。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可用一句說教的話語打發幼兒的興趣。當然為了將自主性“行為”提升為“習慣”,游戲結束后的討論更是幼兒學習的良好機會。教師所關注的問題不僅發揮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同時調動了幼兒下次游戲的積極性。
自主游戲對于幼兒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幼兒可以在游戲中增強對社會的認知,提高他們對問題的認識和處理能力,同時也能促進幼兒之間主動交流合作,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應利用積極正確的生活經驗來組織幼兒的自主游戲,而不是放任幼兒隨心所欲、毫無目的地玩耍。
幼兒自主游戲中的規則是為了游戲的順利展開和滿足游戲的需要而由幼兒共同協商產生的。為了進一步提升幼兒的已有經驗和認知水平,教師可以借助主題活動和日常活動將游戲真正地還給幼兒,因為自由與規則相結合的教育才是真正有利于幼兒身心發展的教育,從而讓幼兒成為游戲真正的主人,在游戲中獲得更好更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