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濰坊高新區北海學校 臧運紅 鄭明富

目前,中小學生的閱讀普遍呈現“快餐式”“碎片化”,不求甚解,甚至排斥深層思考和審美鑒賞,所以整本書閱讀的價值被專家、教師重視起來,以期通過對整本書閱讀,建構起學生思維的完整性和情感的深刻性。筆者一直致力于探索主題任務驅動整本書教學策略,在學生自由通讀后引導學生進行多次精讀,通過問題清晰的任務單和主題明確的主題探究課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使學生獲得較豐富的閱讀體驗,讓學生積極與文本對話,拓展視野,豐富精神世界。下面以喬治·塞爾登《時代廣場的蟋蟀》為例,具體談談“主題任務驅動整本書教學策略”。
教師先給學生上一節閱讀推薦課,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趣,指導學生基本的讀書方法和注意事項,然后讓學生用一周的時間通讀全書。在此過程中,教師進行學情調查,搜集學生閱讀中的困惑,之后師生一起制定這本書詳細的閱讀規劃。
這本童話故事的主題豐富多彩,講述的是蟋蟀、老鼠、貓之間的故事,是一個有關生命之間愛和關懷的故事;一個滌蕩心靈的有關音樂的故事。

《時代廣場的蟋蟀》閱讀規劃
第一周。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發現了五花八門的主題:友誼、音樂、成名、夢想、鄉愁、自由、幸福、金錢、地位等,第一遍閱讀很重要,是文本與自我的初次對話,筆者沒有給學生預設過于復雜的閱讀任務,只讓學生完成一份“故事情節初體驗”的任務單(見圖1),希望學生能自由輕松地閱讀,讀出自己的“新鮮”感受和認識。

圖1
任務單設置有明確的問題,便于學生思考,同時這些問題又有開放性,給學生的個人感受與認識留足了發揮空間。教師和學生利用課前五分鐘交流任務單,梳理出“主題排行榜”,共同確立了大家都感興趣的三個主題——趣解人物、友誼真諦、音樂魅力。然后讓學生課下有目的地跳讀相關章節,為主題探究課做準備,同時引導其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梳理與每個主題相關的內容,記錄閱讀時的感受,這些內容可以裝訂成冊,作為自己的學習筆記。

毫無疑問,整本書閱讀以“主題”的形式推進,加大了容量——知識的容量、能力的容量、思維的容量、精神的容量,促使學生認真思考,從淺層閱讀走向深度閱讀。
在《時代廣場的蟋蟀》這本書的主題探究課中,筆者有選擇性地運用了任務單驅動、問題驅動和情境驅動等學習促進方式。
任務單是幫助學生深度閱讀的拐杖。在閱讀《時代廣場的蟋蟀》過程中,始終有任務單引領學生與文本對話(如圖2)。

圖2
任務單一:“情節初體驗”,主要訓練學生對故事內容的整體把握,評評閱讀中的故事之“最”,繪制“情節繩”并用簡練的語言講述故事,要求不能遺漏書中的主要人物。
任務單二:“人物妙趣解”,采用泡泡圖理清各色人物之間的關系,采用評價椅,有理有據地評價各色人物,在有限視角中理解人物的“立體”形象,在全知視角中看到其人生的軌跡。
任務單三:“患難見友情”,以“友誼見證墻”的形式,讓學生關注書中令人感動的友誼。
任務單四:“音樂觸心弦”,用表格的形式引導學生“聆聽”音樂,欣賞優美的語言,引發名利與自由的辯論;鑒賞鄉下生活場景的描寫,感悟優美語言文字的同時,感受何為心之故鄉。
這四組任務單推進學生自主思考、討論,讓整本書閱讀走向縱深。
主題探究課圍繞特定的主題設計任務,驅動學生深入文本、聯系生活進行思考、表達。發掘文本的深層內涵,培養學生的思考力、審美力和表達力。
1.友誼主題:《溫暖世界的故事——友誼真諦》。
筆者以友誼主題設計了一節《溫暖世界的故事——友誼真諦》,并布置了十個任務讓學生選擇解答。
(1)人物形象:如果你要交一位新朋友,你選誰?請闡明理由。
(2)故事喇叭:請你繪聲繪色地給爸爸媽媽講述柴斯特吃掉鈔票的故事,講清楚朋友們是如何幫助柴斯特的。
(3) 品味語言:班里要舉行“讀書摘抄”展評,請你摘抄描寫友誼的段落,并做簡單批注。
(4)好書推薦:現在你要向隔壁班的同學推薦這本書,請你畫出友誼主題的“情節繩”并說清楚推薦理由。
(5)表演片段:某著名導演要到學校挑選演員,請選擇友誼的段落改編成劇本,小組合作表演參加海選。
(6)研究報告:你需要創作《論跨越物種的友誼》參加國際友誼日的大賽。
(7)聚焦感動:在讀書交流會上,分享這本書令你感動的原因是什么?
(8)想象情境:想象并寫下柴斯特與塔克、亨利在車站分別的場景。
(9)續寫故事:用“四格漫畫”的形式創編明年夏天塔克和亨利到鄉下與柴斯特相聚的故事。
(10)比較閱讀:查閱作者生平介紹的文字,與書中友誼的故事進行對比閱讀,發現作者創作靈感來源于生活的證據。
2.音樂主題:《觸動心弦的聲音——音樂魅力》。
“主題式”情境任務,指在“主題式”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探究的教學模式,包括戲劇情境、規定情境、教學情境、社會情境、生活情境、學習情境等多種情境任務的驅動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再次精讀相關章回,在積極的情境中多角度探究文本,深入思考,形成思辨思維,形成框架式閱讀習慣,積累個性閱讀經驗。
下面,筆者以推進課《觸動心弦的聲音——音樂魅力》的情境任務設計(節選)為例解讀,整堂課設計了小導購員的生活情境興趣激發,穿插出色完成任務就能“進階”音樂會門票的情境,引導學生有興趣、有深度地研讀。
情境創設:
各位小導購員們,你們也想去現場聽柴斯特的音樂會嗎?那可得漂亮地完成任務呀。
描述音樂的選段:

選段1:在康涅狄格州鄉下時,我坐在陽光下的樹樁頂上,曾經有一只牛蛙告訴我……它最愛聽的,就數我的音樂了。多么的自由自在啊!
選段2:就像是小提琴的琴弦被弓弦急促劃過所迸發出來的聲音,又像是豎琴突然被撥動響起的琴音……那聲音就是落葉的回聲。
選段3:柴斯特的演奏,回蕩在整個車站之內……也都在蟋蟀這美妙的音樂里平靜下來了。
選段4:柴斯特今晚可要盡情地演奏了。它想到故鄉的那片草原和那根樹樁,那條小溪以及那棵老柳樹。于是,樂音就這么從它的翅膀底下如流水般地溢出,充滿了整個報攤。
任務:
(1)朗讀選段,讀出你對音樂的感受。
(2)音樂是聲音,用文字該怎么描述?分析上面選段用了什么描述手法。
(3)試著描述你喜歡的一段音樂。
(4)討論:柴斯特在紐約功成名就,而且擁有這么一群真摯的朋友,卻選擇成名后回到故鄉,你怎么看?
在主題探究課上,每個學生都要發言,鍛煉自己的同時,還能聽到很多其他同學精彩的觀點,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過程,所以我沒有讓學生止步于五花八門的口頭表達,而是要求他們落實到紙筆,寫下來,讓思考更清晰。因此,每個學生最后都要上交讀書筆記或者小論文。最后,我將學生的作品裝訂成冊,讓學生相互傳閱、交流,實現讀、思、寫三位一體的教學效果。

總之,整本書閱讀策略的實施,只讓學生悶著頭自己讀是很難提高閱讀質量的,通過主題任務驅動活動的設計和實施,才能真正促進學生閱讀的深度,擴展閱讀的空間,構建起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從而加深對文本的深刻領悟,達到全面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終極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