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濤 陳禹 李文杰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有效推進了城市化進程發展,同時也消耗大量的能源,影響著國民的日常生活。電能替代技術的出現有效緩解了這一危機,電能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通過電能替代技術的應用,有效減少了能源消耗,在環境保護方面發揮了比較積極的作用。基于此,該文針對電能替代技術應用對節能減排重要性進行研究探討。
關鍵詞:電能替代技術? 能源? 節能減排?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TM73?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has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consumes a lot of energy and affects people's daily life. The emergence of electric energy substitution technology has effectively alleviated this crisis, and electric energy will not pollute the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 of use.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energy substitution technology,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s effectively reduced, and it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studies and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energy substitution technology to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Key Words: Electric energy substitution technology; Energy;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Importance
能源是一個國家長遠發展的基礎,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不僅影響民生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還對生態環境有重要影響。當前階段我國正面臨資源匱乏以及環境污染,節能減排可以說是一項重大的科學策略,電能替代技術的應用有效提高了節能減排的效果[1]。當前階段電能替代技術還有待完善,還需要多發現電能替代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奠定有效基礎。
1 電能替代模式分析
電能是一種重要的終端能源,電能替代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電能在終端消費中的比例,減少化工石油能源產生的環境污染。電能通過替代煤、天然氣以及石油能源的消耗來實現節能減排,對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2]。
1.1 電替代石油模式
電能替代石油最常見的應用體現在交通運輸上,在工業以及農業中也有很強的替代性。石油的使用對環境造成了更大壓力,尤其是汽車尾氣的排放,利用電能對燃油設備進行替代,具有較高的社會效益。當前階段我國正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電能汽車不僅排放量少,起步快,而且能耗較低,對環境保護具有積極作用。
1.2 電替代煤炭模式
在當前電能替代模式中效果最好的就是電代替煤,主要體現在我國北方的冬季供暖以及熱水供應。電能替代傳統的煤設備,可以減少煤炭資源的消耗。電能替代煤模式主要方式為利用電采暖設備替代燃煤鍋爐,不僅占用空間小,而且電暖器要比燃煤鍋爐的可控性高的多。電能替代后,能源利用效率高。
1.3 電替代氣模式
相比于以上兩種電替代模式,由于天然氣產生的污染比較少,以電代氣的實施范圍有限。隨著國家大力推廣新能源的發展,以電代氣的范圍將會擴大。當前以電代氣的主要方式為電炊具以及電熱水器的應用。電炊具的應用不僅提高了廚房電氣化水平,還增加了烹飪過程中的安全性。
2 電能替代技術應用的重要性
2.1 電能替代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
當前階段我國經濟發展雖然較快,與發達國家電氣化程度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所以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的消耗比重是十分必要的,把節能減排貫穿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各領域。重視節能減排的效果,電能替代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當前我國很多家庭還在使用傳統的能源作為主要生活能源,加大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由于對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不合理,造成很多的能源被浪費,不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電能設備的應用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了節能減排的效果[3]。
2.2 有助于改善居住環境
我國很多農民還在使用傳統的木柴以及煤炭作為燃料,這些燃料在燃燒后會產生大量的有毒氣體,排放量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溫室效應,增加居民一氧化碳中毒以及感染肺部疾病的概率。隨著煤炭的不斷的開采,其總量在不斷減少,導致煤炭成本上漲,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隨著電力資源的廣泛應用,電力價格在不斷下降,有效推動了電力資源的發展。電力資源在使用過程中也不會產生有害氣體,對改善居民居住環境以及保持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2.3 有效保護可再生資源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會利用大量的煤炭和石油資源,雖然我國的煤礦和石油資源比較豐富,由于我國人口眾多以及地形影響,仍然存在煤炭和石油資源短缺的問題。石油和煤炭資源屬于不可再生資源,如果一味無限制的開采,終有一天會枯竭。電力資源屬于可循環再生資源,不會隨著用電量的增大而出現枯竭的情況,隨著電動機的出現,電能替代技術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有效增大了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耗中的比重。隨著我國特高壓電網的不斷建設,很多大型的煤電站、水電站以及核電站也在不斷建立,有效滿足了我國居民的用電需求,有效增大了我國電能替代技術的應用范圍。隨著電能的大量使用,煤炭和石油這種不可再生資源也會得到有效的保護,為我國經濟的長遠發展奠定有效基礎[4]。
2.4 電能替代技術的應用促進清潔能源的發展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新能源技術得到快速發展,更多的清潔能源將轉化為電能并入電網,為社會活動提供大量的清潔能源,可以有效替代煤炭以及石油等高排放的能源消耗。通過電能替代技術的應用,有效促進清潔能源的發展,不僅減少排放保護了環境,也為清潔能源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場空間。
3 建立穩定發展節能工作機制策略
3.1 增強電網輸配電能力
隨著電能替代技術的不斷應用,傳統的電網輸配電能力已不能滿足我國經濟的用電需求。國家相關電力部門應該起好帶頭作用,有效利用電能替代技術,著實增強電網的輸配電能力,為電能替代技術的應用奠定有效基礎。還可以通過積極開展電能替代工程方式,不斷完善各項與電能替代有關的技術,擴大電能替代的應用范圍。隨著用電量的不斷增大,勢必會出現電網供電不足的問題。政府可以加大投資力度,對電力薄弱的環節進行升級改造,有效促進電能替代技術的發展。除此之外,相關部門還應該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進一步降低用電設備的耗電量,在緩解經濟壓力的狀況下,保證電力系統穩定運行,有效提高供電企業的服務水平,從而獲取更有效的節能減排效果[5]。
3.2 加大宣傳力度,倡導電能替代能源消費理念
為了獲取更多的支持,更好地推廣電能替代技術的應用,可以加大電能替代技術的宣傳力度,讓更多人了解電能替代技術應用的重要性,同時也向人們傳輸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意識,充分體現電能替代對社會創造的有效價值。
3.3 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首先,政府應該出臺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力量積極的投入到電能替代技術的應用中。其次,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電價政策,雖然政府在一些地區實行了特殊的電價政策,但是這種效果不明顯,為家庭電能替代技術的應用造成較大難度。最后,政府缺乏相應的稅收減免和補貼政策,尤其是對很多電能替代技術根本沒出臺相應的政策扶持,不利于電能替代技術的應用推廣,節能減排效果收效不理想。
3.4 建立政府主導、電網推動、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
為了促進城市的經濟發展,相關部門需要意識到電能替代的重要性。根據當前環境狀況,結合當前的科學技術,政府出臺相應的環保政策,完善大氣污染治理設施。為電能替代項目的實施提供足夠的資金以及政策支持。與此同時,政府還應該出臺相應的保障激勵制度,讓更多人了解電能替代技術的重要性。作為電力企業在實施電網推動的過程中,要選取經驗豐富專業知識過硬的工作人員,加快電能替代項目的進程,吸引社會各界積極地投入到電能替代項目建設中,為后期電能替代技術的應用奠定基礎[6]。
3.5 利用先進科學技術,加快電能替代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政府應該重視電能替代的重要性,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加快電能的替代,加快煤改電的進程,城市交通中增加汽車充電樁,為電動汽車的推廣和使用奠定基礎。對于居民加大宣傳力度,積極推廣電能替代相關設備,減少對大氣的污染。
4 結語
綜上所述,電能替代技術的應用對節能減排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國家相關部門應該重視電能替代技術的應用,為電能替代技術的應用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出臺合理的電價政策,不斷地整合有效資源,建立科學有效的長效機制,對國家經濟的長遠健康發展具用重要的作用。相關部門還應該加大電能替代技術的研發力度,將更多的清潔能源加以推廣應用,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達到節能減排的最終目的,促進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軍.電能替代技術的應用探析[J].中國設備工程,2021(13):204-205.
[2] 劉占雄,王鑫燾,趙啟會.探索“主動電能替代”工作新模式[J].農村電工,2021,29(4):12.
[3] 王志梁,鞠文杰,梁慧媛,等.電能替代項目商業模式探討[J].電力需求側管理,2018,20(3):43-45.
[4] 高遙.棄風、棄光背景下的電能替代模式及適應方法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7.
[5] 張予燮,譚忠富.電能替代模式及潛力分析[J].電子世界,2018(20):44-45.
[6] 洪華偉,吳凱檳,岳萌萌.福建省電能替代政策模擬分析及推進建議[J].電力需求側管理,2021,23(5):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