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娟娟 馮炎蓮
[提 要]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闡述了偉大建黨精神。偉大建黨精神貫穿于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之中,同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雙向促進的密切關系。偉大建黨精神有利于幫助大學生堅定信念,勇于求真;有利于教育大學生擔當使命,勤于篤行,有利于激勵大學生百折不撓,敢于奮斗;有利于引導大學生知黨愛黨,甘于奉獻。
[關鍵詞]偉大建黨精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作者簡介]顏娟娟,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馮炎蓮,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江西南昌 330000)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重點課題“基于紅色基因傳承的高職思政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XJG-19-53-1)
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披荊斬棘形成了內涵豐富的偉大建黨精神,架構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淬煉出了崇高的政治品格。偉大建黨精神是我們黨的精神之源,是我們黨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繼承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準確把握偉大建黨精神深刻內涵的基礎上著力發揮偉大建黨精神之于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價值,促進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長。
一、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
2021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開創性地提煉概況了偉大建黨精神,他提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1]由此可見,偉大建黨精神深刻內涵主要包括四個層面,并且每個層面又有其內在的豐富性。
(一)堅持真理、堅守理想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處于四個層面內涵的首位,它集中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以及信仰堅定的政治品格。堅持真理,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真理。一百年前的中國社會面臨著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社會中充斥的各種思潮、各種主義都沒能挽救這個民族。李大釗、陳獨秀等早期共產主義者如饑似渴地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最后找到馬克思列寧主義,并且把它同我國的工人運動結合起來。中國共產黨一經創建,就樹立起了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偉大旗幟,堅持從我國實際出發,努力將馬克思主義同我國實踐相結合,解決了近代以來其他種種政治力量所沒能解決的巨大難題。翻譯《共產黨宣言》的陳望道曾下意識地誤以墨汁作紅糖來蘸,還不停地贊道“甜極了”。墨汁當然不是甜的,但真理的味道比紅糖更甜。“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2]無論過去亦或現在,我們黨都以馬克思主義為“真經”來指導現實實踐。堅守理想,即堅守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我們黨用這個理想作為了自己的名字,無數黨員同志用行動堅守著這個理想。共產黨員方志敏“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舍生忘死為理想。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紅軍犧牲的長征路上,革命先輩唯一想的就是克服重重困難,為理想奮斗到底。正是我們黨始終堅守理想,所以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能夠化解一個個危機困局,克服一個個困難挫折,應對一個個風險考驗。
(二)踐行初心、擔當使命
初心是最初的心愿、光榮的使命和執著的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3]“踐行初心、擔當使命”這一則內涵充分展現了共產黨人的責任擔當和政治優勢。
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曾忘記自己走過的路、走過的曾經,時刻牢記自己為什么出發。歷代共產黨人接力奮進為了初心使命。革命戰爭時期,蔡和森、方志敏、趙一曼等先烈們以身許國;和平建設時期,焦裕祿、時傳祥、羅陽等先鋒們忘我付出;當下新時代,張桂梅、黃文秀、黃大發等楷模們無私奉獻。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奮斗書寫了守初心和擔使命的宏偉詩篇。黨的初心和使命催生了歷代共產黨人的接力奮斗,是我們黨英勇向前的動力之源。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就是一部為了實現民族復興的追夢之路,這一路錘煉出了共產黨人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崇高精神品質。
(三)不怕犧牲、英勇斗爭
不怕犧牲、英勇斗爭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始終保持的崇高精神品質,是中國共產黨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重要法寶。它很好地傳遞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堅毅頑強、百折不撓的精神優勢。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便以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精神品質帶領人民進行了二十八年的浴血奮戰,讓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新中國成立后,面對諸多的考驗和困難時,中國共產黨又以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精神品質帶領人民進行“三大斗爭”、鞏固新生民主政權、開展“一化三改”、獨立研制“兩彈一星”等。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從撥亂反正、改革開放,從戰勝“非典”到成功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舉辦奧運會,中國共產黨再次以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精神品質讓我國發生了改天換地的變化。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依舊以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精神品質讓黨和國家事業邁上一個更高的臺階,推動我國朝著第二個百年目標而奮進。正是這個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精神優勢,才讓我們黨走出了一條條之前沒有走過的路,辦成了一樁樁之前沒有辦成的大事。
(四)對黨忠誠、不負人民
良好的組織關系、強大的組織內聚力離不開組織成員忠誠的品質。共產黨人的“忠誠”體現為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即不負人民)。這集中展現了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和政治情懷。
對黨忠誠是共產黨人的基本要求和首要政治素養,是偉大建黨精神的歸宿和落腳點。“我們黨一路走來,經歷了無數艱險和磨難,但任何困難都沒有壓垮我們,任何敵人都沒能打倒我們,靠的就是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4]一百年來,共產黨人以夯實信仰的基石、筑牢思想的根基忠誠于黨的信仰;以保證黨的集中領導、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忠誠于黨的組織;以為黨分憂、為黨盡職忠誠于黨的事業。不負人民是中國共產黨從未動搖的價值理念。不負人民是當黨有且只有一條被子時,就要分半條給人民,始終將群眾的利益至于第一位。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人民”這個高頻詞共出現了兩百多次,在慶祝建黨百年大會上七千多字的講話中,“人民”這個詞共出現了近九十次。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情懷從未改變,一代代共產黨人以造福人民的實際行動踐行不負人民,不斷追求“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崇高精神境界。
二、偉大建黨精神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深入研究偉大建黨精神之于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的重要依托是二者之間有著雙向促進的密切關系。
(一)偉大建黨精神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學資源
偉大建黨精神的深刻內涵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養目標相契合。落實“培養什么樣的人”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5]由此可見,我們要培養的是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大學生。偉大建黨精神內涵豐富且深刻,飽含著深遠的育人價值。偉大建黨精神詮釋了我們黨思想先進、理想堅定的信仰追求;初衷不改、本色依舊的責任意識;堅毅頑強、作風優良的精神品質;堅定品格高尚、心系人民的政治立場。偉大建黨精神中的這些精神內涵完全契合當前新時代大學生精神品質的目標方向。這也就決定了偉大建黨精神具有強大的育人功能,同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向共同的培養方向,能充當其重要的教學資源。
偉大建黨精神的價值指引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需要相吻合。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莊嚴宣告我們已經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這也強調往后我們是大步朝著第二個百年目標奮進。希望寄予青年,青年是我們實現下個宏偉目標的先鋒力量。加之,當前深化改革背景下社會矛盾的涌現導致社會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很大差距以及各種思潮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發起的挑戰等問題,這就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該著重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此來凝聚社會價值追求,從而匯聚起處理和化解社會矛盾的雄偉力量。偉大建黨精神的價值引導方向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內在的同一性,能夠成為大學生的指路明燈,進一步幫助大學生堅定“四個自信”,樹立遠大理想,培養正確價值追求,成長成足以扛起民族復興大任的人才。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促進偉大建黨精神的繼承與發揚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我們要繼續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6]繼承和發揚偉大建黨精神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離不開物質或者物質活動的載體作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可以作為良好的載體來促進偉大建黨精神的繼承與發揚。
一方面是拉近精神同人的距離才能讓精神更好地打動人。因此,巧妙適宜地把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政課教學活動,讓偉大建黨精神貼近學生,有助于幫助、引導學生了解百年奮斗黨史,掌握偉大建黨精神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等,從而有助于其真正被學生了解和接受,進而促進偉大建黨精神的繼承與發揚;另一方面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體系推動偉大建黨精神走進學生、走向社會,能推動偉大建黨精神的研究、開發與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入探究繼承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依據、挖掘偉大建黨精神的精神內涵,開發偉大建黨精神時代價值的重要途徑。通過不斷地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偉大建黨精神的繼承和發揚的依據在教師的不斷實踐探索中得以掌握,偉大建黨精神的深刻內涵和深遠價值在教師不斷地鉆研課程中、在師生的互動探討中得到開發與利用。
三、偉大建黨精神對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
偉大建黨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精神寶藏內蘊著強大的育人價值。新時代的中國,在新征程上的我們需要在深入領會偉大建黨精神的豐富內涵的基礎上,著力發揮偉大建黨精神之于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遠價值。
(一)有利于幫助大學生堅定信念,勇于求真
強調堅守理想的偉大建黨精神有利于幫助新時代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時代樹立正確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十分緊要,不僅要樹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輩子都能堅持為之奮斗。”[7]大學生恰好處于自身理想信念成型的重要時間點,急需補足精神上“鈣”。“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新時代大學生唯有信念堅定,才不會在面對國際國內復雜多變的形勢以及紛繁復雜的思想文化帶來的沖擊時,或是在面對無數的誘惑和挑戰時,迷失方向、錯誤選擇,而是正確定位,并毫不動搖地與黨和人民走在一起。新時代大學生,要在繼承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中學會堅定信念,永葆大學生的本色,然后化信念為動力,化動力為行動。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不斷學習、實踐馬克思主義,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在21世紀的發展以永葆其真理璀璨光芒。勇于求真在于主動追求真理,貴在能夠持之以恒,重在堅持實事求是。強調堅持真理的偉大建黨精神有利于幫助大學生勇于求真,讓新時代大學生在早期共產黨人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經歷中體會早期共產黨人為求真理“敢下苦功夫”,懂得主動追求真理;在共產黨人百年來取得的“四個偉大成就”中領會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做到堅持真理;在中國共產黨不斷探索馬克思主義聯系我國實踐的曲折歷程中體會求真重在實事求是,學會發展真理。
(二)有利于教育大學生擔當使命,勤于篤行
中國共產黨創建后就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扛在肩頭,融入血脈,形成了重擔當的偉大建黨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要求接力跑,這就需要一代代的中華兒女接力奔跑。當前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召喚能夠勇擔歷史重任的接棒人。新時代的大學生是可貴的人才資源,是肩負歷史使命,影響時代發展進程的力量所在。偉大建黨精神中“踐行初心,擔當使命”這一條直接有利于教育新時代大學生勇敢扛起如山的重任,以奮斗之姿為國家發展添磚加瓦。
共產黨人用真真切切的行動踐行初心,用躬體力行的實踐擔當使命。“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很好地凸顯了偉大建黨精神的實踐性特征。以實踐性為鮮明特征的偉大建黨精神有利于教育新時代大學生勤于篤行,用奮斗創造歷史,實干成就未來。“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幸福也是奮斗出來的。新時代大學生要認認真真做事,實實在在做人,在青春許國、勤奮報國、實干興國中響應時代的號召,在躬行實踐、細照篤行、知行合一中書寫壯美人生。
(三)有利于激勵大學生百折不撓,敢于斗爭
“不怕犧牲”是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之一,其有利于激勵新時代大學生養成百折不撓的堅毅品格。不怕犧牲的共產黨人從南湖紅船到巍巍巨輪,不怕犧牲的共產黨人歷經曲折而不畏艱險,屢經考驗而初心不改。進入新時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道路上,青年大學生有更多機會建功立業,有更多平臺施展才華,同時也會面對無數的困難和考驗。這要求新時代大學生要繼續弘揚不怕犧牲的偉大建黨精神,堅定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秉承樂觀向上的精神態度,從挫折中獲取力量,積極奮斗出一個又一個的光輝成績。
“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8]中國共產黨人在斗爭中成立、發展和壯大。接下來,在奮進第二百年目標的征途中,我們將直面更多不同于過往的新的偉大斗爭。未來,我們面對的斗爭將比過往更為多樣和復雜、更為嚴峻和艱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練就更為強大的直面斗爭的勇氣以及更為非凡的直面斗爭的本領。偉大的建黨精神能夠激勵新時代大學生傳承共產黨人勇于斗爭、敢于斗爭的作風,讓新時代大學生在清楚了解我國社會發展變化涌現出來的新情況和新要求中,在明確認識復雜多樣的外部環境所夾帶的新矛盾和新挑戰中,以英勇無畏、自強不息的斗爭氣概拼搏向前。
(四)有利于引導大學生知黨愛黨,甘于奉獻
偉大建黨精神道出了共產黨人的強大思想優勢、政治優勢、精神優勢、道德優勢,詮釋了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價值追求,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先進性、人民性、實踐性。偉大建黨精神可以直接端正新時代大學生對黨的認識,讓大學生們徹底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9],進而有利于促進新時代大學生由衷相信黨、熱愛黨,從而在行動上做到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愛黨就要對黨忠誠,這也是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之一。那么,偉大建黨精神能夠讓新時代大學生從共產黨人對黨忠誠的精神品質中領悟何為對黨忠誠、如何做到對黨忠誠,從而教育大學生們努力用行動落實忠誠愛黨。
不負人民這一條精神內涵有利于引導新時代大學生做到甘于奉獻。中國共產黨并無自身的特殊利益,從不謀私利,堅持為民奉獻。新時代大學生也要學會以為國為民奉獻為榮,以服務人民、奉獻社會視為自身的最好追求,在奉獻中收獲真正的快樂。“無數人生成功的事實表明,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10]大學生應自覺做到從個人之“小我”看到社會之“大我”,努力把集體主義裝在頭腦里,把人民利益刻在心底里,把無私奉獻落在行動里,樹立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人生追求,做到不計較個人得失,甘于奉獻、頑強拼搏,從而不負青春、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盼。
總之,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在新的征程之路上,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偉大建黨精神,以偉大建黨精神作為鼓勵中華兒女、引領社會風尚的強大精神力量,不斷挖掘偉大建黨精神新之于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價值,培養能夠自覺承擔起歷史使命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2][3][6][8][9]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02).
[4]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 立志做黨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忠實傳人 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奮勇爭先建功立業[J].旗幟,2021,(3).
[5]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10]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5-05(02).
[責任編輯:熊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