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鶯
【摘要】今年,新一輪《中國基礎教育年度報告》明確提出,教師應牢固樹立以促進學生自身發展為本的科學現代教育理念,全面貫徹體現學生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創造性地研究設計一套貼近學生實際的德育教學方案,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地與參加。因此,如何高效地開展英語課堂,是我們要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就如何將生活與小學課堂英語教學內容緊密結合,活躍英語課堂教學氛圍,靈活配合使用小學教材等各方面問題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英語;生活化;教學
“生活即教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對家庭生活觀的理解。他始終認為,生活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個中心,教育者需要通過日常生活實踐才能夠激發出愛的力量,才可能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因此,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主體認知能力特點,走進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心靈世界,激發他們的社會主體價值意識,充分利用他們的英語生活實踐經驗,使小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教學活動融入日常生活中,從而充分發揮實踐教學的效果、活力。
一、課堂教學導入“生活化”
導入過程是開展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它本身既是開展課堂教學主體活動的重要出發點,又是課堂教學活動的落腳點。好的小學英語課堂的一個首要任務,就是開展一個良好的課堂導入。英語課堂的重要內容從此時起就開始教學,圍繞著課堂導入的各個重點環節開展教學。這種“生活化”的互動課堂教學導入方式能夠有效幫助教師吸引更多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廣大學生的課堂學習欲望與興趣,為廣大學生創設濃郁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水果單詞時,可以讓學生從家里帶一些新鮮水果,比如,新鮮的蘋果,香蕉,葡萄等,可以讓每個學生準備好自己所帶水果的英語單詞,從相應的單詞導入整個英語課程。在引入課堂時,教師還可以通過詢問學生今天的天氣如何“How's the weather?”“今天是星期幾?”用這種學生熟知的生活場景,引入整堂課程,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使學生把學過的英語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但是許多教師不是很注重知識導入這個環節,有的根本就沒有導入這個環節,直接照著一篇課文去導入,是完全無效的或者低效的,無法真正吸引學生的興趣,也無法為學校后續的課堂教學實踐環節做好鋪墊。因此,教師必須經常走進廣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了解他們的生活、心理狀態,對社會生活的真實需求。以學生的真實生活體驗為主要切入點,著眼于能夠啟發小學生對社會相關生活話題的思考,讓他們迅速進入活動狀態,從而把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地調動起來。
二、課堂教學內容“生活化”
難度大小適宜、容量適中的課堂教學內容應該是教師衡量有效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容太少或太多,教學材料講得太淺或教法太難,都可能不利于有效保證教學的目標達成。因此,教師應根據英語學生的實際需求,備課時對英語教材內容進行優化處理。有些小學英語教師雖然只是教授簡單的英語,但也應該在利用現有英語教材內容基礎上對其進行二度整合、開發。比如,可利用教材中的插畫圖編出“生活化”的英語對話,讓學生倆倆一組,通過閱讀書中的對話,進一步理解英語的含義,也能夠在課堂中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Do you love our classroom?”“So we need to protect our classroom and keep it clean, right?”
T:What's in our classroom?
S1:Desk, chair, door.
S2:Light, window, floor.
S3:Computer...
T:Look, this is my schoolbag, can you tell me where it is?
S4:It's near the teacher's desk.
在學習有關于教室的內容時,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單詞,發揮學生的觀察能力,把周圍的事物帶入到對話中去,這樣一來,課堂的氣氛很快就會活躍起來。教師應盡可能給學生提供一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英語課程學習資源。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等各種現代信息技術,播放中和英文歌謠和小詩,從而可以使單一的傳統課堂教學管理模式向其它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模式過渡。與此同時,教師應根據新的教學任務目標合理整合所學教材,把握教學核心內容,做到詳略得當、增減有據,生動呈現教學情景,從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應更加善于充分結合實際德育教學工作需要,靈活地、有效和創造性地組合使用素材教材,對確定教材內容、編排教學順序以及具體教學方法等可以進行適當地取舍或調整。這樣可為全體學生營造活潑愉快的語言文化學習活動氛圍,讓學生課堂教學“活”活躍起來,在不知不覺中間開拓小學生的多元思維,使他們深刻感受到學習英語的巨大樂趣,有效率地掌握英語課文內容
三、課堂作業“生活化”
教學中,教師應按照教學要求通過引導學生,讓他們用新的角度觀察社會現實生活、發現真實社會生活,從廣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實際情況出發,激發廣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在課堂上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培養他們的邏輯能力和思維想象能力。要使他們的口頭練習,讀寫能力都結合起來,要能夠在課堂上真正充分體現“為學而做,為用而學,用中學,學了用”的教學宗旨。教師應充分借助其他學生已有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引起他們對自己日常生活經歷的高度關注,可以采用讓學生進行收集、摘抄我們生活中經常看到的一些英文品牌商標、廣告、路標和交通指示牌等,讓他們把覺得優美的句子摘抄下來,定期在英語課堂上加強交流,讓學生深刻意識到學習英語在生活中的特殊重要性,增強英語的語感。例如,教師們就可以把全班學生一起分成幾個人的學習活動小組,去戶外的旅游景點進行現場踩點,比較哪個課題小組學生收集的資料齊全,并適時安排指導小組學生對比收集后得到的資料信息,可以進行詳細分類、歸納和進行總結。也可以讓每個學生隨時截取白己的日常生活,在課外創編自己特別感興趣的一些語文教學閱讀中的題目,比如,一篇短文、短劇、韻文和一些文字中的謎語等,然后在學校語文課堂上對其進行集體展示,以讓廣大學生運用英語,鍛煉學生綜合運用能力。
四、課后作業“生活化”
學生的課后作業應該“生活化”,要改變過去呆板的試卷式的課后作業,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看英語動畫,英語電影類似的課后作業,這樣可以加大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夠培養他們的語感,學習語言環境是非常重要的,要盡可能地從小培養他們的英語環境,在課堂上可以詢問他們昨天看的電影是什么,這樣可以通過對話,讓他們看的電影回憶起來,Let's review what we've learned yesterday. Would you want to have a try?”,還可以鍛煉他們的口語能力。
總之,小學英語課堂應該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但是應該在教材的基礎上,編制適當的“生活化”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不斷提高他們的英語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衛東,榮維東.課堂導入語與教學切入點的設計策略[J].英語建設,2017(4).
[2]程曉堂.英語教師課堂話語分析[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3]汪鳳蘭.小學英語教材解讀有效性[J].寧夏教育科研,2015(4).
責任編輯? 吳華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