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春平
【摘要】課程思政建設是培養大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舉措,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國家已將“課程思政”建設放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高職院校在實施課程思政的過程中,課程思政教學質量面臨各種因素的影響,必須構建完善的課程思政教學質量保障機制,以確保課程思政教學高質量實施,實現課程思政高效育人的目標。
【關鍵詞】高職;課程思政;教學質量;保障機制
基金項目: 2021年度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質量工程項目“課程思政實施的質量保證機制研究”(編號:2021JG116)。
課程思政是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舉措,是基于思政課程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效果的重要手段,課程思政極大地拓寬了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渠道和途徑。
一、課程思政教學質量保障機制構建的背景和意義
(一)構建背景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和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高〔2020〕3號),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這是將課程思政教師擺在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課程思政建設是培養大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舉措,對培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立足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結合實際分析高職院校開展“課程思政”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高職院校在實施課程思政的過程中,課程思政教學質量面臨各種因素的影響,必須構建完善的課程思政教學質量保障機制,以確保課程思政教學高質量實施,實現課程思政高效育人的目標。
(二)重大意義
課程思政教學質量保障機制的構建對于課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實施、提升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質量教育重要的意義。
1.為課程思政教學質量提升保駕護航
課程思政是大思政育人的核心育人模式,是全過程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根本途徑。這種全新的育人模式必須構建科學有效可操作的運行機制給予保障,以確保課程思政的各項要求、教學質量、育人效果等得到有力的保障,因此課程思政教學質量保障機制的研究有利于為課程思政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保駕護航。
2.調動社會各界力量聚焦到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的順利實施、教學質量的保障、育人的效果有賴于政府、企業、社會團體、高校等社會各界的力量支撐,通過構建課程思政教學質量保障機制體系個建設,目前職責分工,發揮社會各界在課程思政教學中功能與作用,可以有力地調動社會各界力量聚焦到課程設置教學質量保證中。
3.激勵教師高質量落實課程思政任務
教師是課程思政實施與教學質量保障的核心環節,教師的成員積極性關系到課程思政教學的成敗,關系到課程思政是否能真正落到實處的關鍵,因此,必須構建起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質量保障機制,以促進教師高質量落實課程思政教學工作任務。
4.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學生是課程思政實施的直接受益者,隨著課程思政的順利實施,對學生健康成長又搭建起一道全方位的德育保障體系,學生將得到更全面的職業道德教育,進一步提升高職學生的職業精神、專業精神,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5.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拓寬路徑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一直以來都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首要工作,僅依托常規的教育模式已無法滿足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需要,尤其是隨著新媒體技術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緊跟形發展的要求,課程思政的實施就是要結合社會形勢發展的需要為高職生拓寬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6.有利于全方位推動國民綜合素質提升
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教學工作,歸根結底是更好地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從根本上改變只重視知識傳播、技能訓練的育人模式,強化德育、美育、勞動教育等全方位的育人模式,進而全方位培養人才,推動國民綜合素質的提升,這對國家人才培養戰略的落實有重大意義。
二、課程思政教學質量影響因素的分析
課程思政教學質量的實現會受到外部與內部等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這些影響因素具體如下。
1.政府因素
政府在課程思政教學實施中起著主導作用,是課程思政實施的領導者,是課程思政實施的核心關鍵第一要素,是課程思政實施不可或缺的因素,教育主管部門擔負著教育方向、實施模式、實施路徑、實施方法、監督檢查、效果評價等方面的主導功能,影響著課程思政實施的成敗與效果。
2.社會因素
社會各方力量是課程思政實施的重要因素,企業、社會團體等社會力量在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是一支重要的推動力量,尤其是企業等高職生就業比較集中的用人單位,是課程思政教學質量效果的直接檢驗者,必須將社會各界力量加入到課程思政實施中。
3.學校因素
學校是是課程思政實施的決定性環節,是課程思政教學質量保障的具體執行者,是不可替代的因素,是課程思政實施的另外一個核心要素,課程思政教學實施中的思政部門、二級學院、專業教師、學生等都是關鍵要素,對課程思政教學質量具有根本性的決定作用。
4.教師因素
專業教師是課程思政的實施者,是課程思政教學質量的保障者,是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直接推動者,實施課程思政實施中最關鍵的一環,課程思政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取決于專業教師,可以說教師是課程思政教學質量保障中關鍵因素中的關鍵。
5.學生因素
學生是課程思政實施的主體與直接受益者,是課程思政實施的終端因素,是課程思政教學質量的直接體現者和直接檢驗者,學生也是課程思政實施的關鍵因素之一。
6.其它因素
影響課程思政教學質量是一個綜合性保障因素,除以上關鍵因素與重要因素外,還有許多因素在影響著課程思政教學質量的落實,例如教學需要的社會資源等因素。
綜合上述因素,課程思政教學質量的保障歸根結底受到政策導向、思想認識、重視程度、資金保障、激勵機制、考評機制、科學研究、方法舉措等問題的影響,只有全面理清這些影響的要素,全面把要素影響變成促進課程思政教學質量保障的有利因素,減少阻力和障礙,才能更好地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和提升教學質量。
三、課程思政教學質量保障機制構建的原則
將“立德樹人”作為高校工作的中心環節,明確“課程思政”建設中的主體責任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學科為引領,課程思政教學質量保障機制的構建必須依據一定的原則,否則會使育人功能偏離正確的方向,這些原則具體分析如下。
1.政治首要原則
青年大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歷史使命,必須有非常堅定的之前的政治立場,有真正自覺做到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青年學生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因此,保證課程思政教學質量必須要將政治正確放在首位。
2.協同推進原則
在實施課程思政過程中,有多方社會因素在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時,高職院校內的思政部門、二級學院、專業教師、學工部門等都是課程思政教學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在關系到教學質量的諸多因素中,要做好分工合作,多方聯動,協同推進。
3.師生共進原則
課程思政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教學模式是一種全過程育人、全員育人的教學模式,對教師和學生都是新事物,在過去的思想政治教學模式中,專業教師與學生一直以來都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師與學工部門的責任,通過構建課程思政教學質量保障模式,可以實現專業教師與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提升到新的臺階。
4.理實一體原則
課程思政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樣需要采用理實一體原則,教師通過積極挖掘專業教學內容的思政教育元素,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引用現代教育理論,充分發揮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功能,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實現課堂教學與實踐基地融合提升課程思政的教學質量。
5.與時俱進原則
課程思政教學本質上是要解決當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和瓶頸,歸宿點就是要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綜合素養。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信息化時代諸多不良信息的沖擊和各種負能量信息的影響,針對這些問題急需與時俱進有針對性地、全面全方位地、多措并舉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課程思政與時俱進結合實際優化課程、方法和舉措勢在必行。
6.因課制宜原則
課程思政教學不同于思政課程教學,當前思政課程在統一性、專業性方面更強,而課程思政需要不同的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這就使得融入的難度更大、融合的方式更多,不同的課程融合的模式不盡相同,這就需要課程授課教師發揮聰明才智更科學、合理和結合課程特點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工作。只有因課制宜才能更好地提升課程思政的教學質量水平。
四、課程思政教學質量保障機制的構建
課程思政教學作為國家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戰略工程,那么作為培養具有高技能型與職業型并重的高等職業院校在這場變革中如何思考領會、如何操作,根據影響課程思教學質量的因素分析,緊緊依托正確的原則與方向,構建起保障課程思政教學質量的機制體系。
1.課程思政政策落實保障機制
在課程思政教學實施過程中,從中央到地方制定了完整的文件、政策,這些文件政策的核心內容是否能真正落到實處并見成效,關鍵在相關部門與高職院校是否能真正貫徹執行,關系到課程思政教學質量的高低與效果。因此,必須積極構建文件政策落實的保障機制,保障機制必須簡便易行,可操作性強,課程思政文件政策落實保障機制是課程思政教學質量保障的前置機制。
2.課程思政教師觀念轉變機制
在出去分析中已經提到,教師是課程思政教學質量保障的關鍵因素的關鍵,長期以來,專業教師一直認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師、輔導員、學工部門的責任,專業教師只要講好專業課程就行了,提升專業教師缺乏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功底,要保證課程思政教學質量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許多老師不愿意積極研究并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更不愿意花費時間去重新學習與改革,所以專業教師的觀念轉變是保證課程思政教學質量根本,因此,要構建起課程思政教師培訓提升機制,轉變專業教師的固有觀念,從根本上解決課程思政教學質量提升的問題。
3.課程思政教學資源保障機制
目前,在課程思政課程的實施過程中,一個普遍反映和必須解決的問題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資源的問題,課程思政的實施一方面需要教師積極挖掘專業課內容中的思想政治教學內容,另一方面需提供豐富的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門需要集中各方力量建立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構建起課程設置教學資源保障機制,為課程設置教學質量提升提供資源支撐。
4.課程思政教學質量責任機制
課程思政實施中的教育主管部門、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學生、思政部門、學工部門、二級學院等相關因素要明確職責分工,構建起課程思政教學質量保障的責任機制,實行分工合作,提高責任心,發揮各自的功能與優勢,實行責任到單位,責任到人,人人擔負起課程思政教學質量提的責任,為課程思政教學質量的提升做出各自的力量與貢獻。
5.課程思政教學技術保障機制
常規的課程教學需要現代教育技術支持,課程思政教學中如何更好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也是一個需要關注的要點。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既需要傳統的教學模式支持,更需要借助技術手段提升融入的效果的效率,使課程思政教學與課程教學更加有機融合、更加緊密、更具感染力和傳播力。實踐中要把現代信息技術、網絡通訊技術、大數據技術等有機地應用到課程思政教學中,充實課程思政資源、優化課程思政展現模式、提高受眾接收率和接收效果。
6.課程思政教學統籌指導機制
當前,高職院校教師都在全力探索和推動課程思政教學,但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還沒有一套很完善、科學的體系和模式,這就需要更多的統籌指導以避免課程思政五花八門甚至出現原則性錯誤,避免課程思政走偏、走歪,推動課程思政沿著正確的道路和方向發展和開展。課程思政的統籌指導既需要學校層面的統籌指導,也需要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統籌指導,要加大課程思政教學的交流、研究和成果總結,不斷擴大優秀經驗做法的學習借鑒,不斷提升課程思政教學質量。
7.課程思政教學質量評價機制
由于課程思政教學實施的時間并不長,各種保障機制為落實到位,對課程思政教學質量的分析與評價目前比較薄弱,處于探索階段,因此,要構建起課程思政教學質量保障的教學資源、教學方法、教案、課堂評價、效果分析等課程思政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對專業教師實施課程思政教學的質量進行精準的分析與評價,為課程思政教學整改提供可參考的依據,進一步促進專業課教師重視、參與課程思政工作。
8.課程思政教學各方聯動機制
要做好課程思政教學工作,保證課程思政的高質量實現,必須各方力量聯合實施,構建起課程設置教學質量的多方聯動機制,建立起聯動機制實施執行領導小組,讓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進課程思政的教學質量提升,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高素質的建設者。
9.課程思政教學資金保障機制
國家高度重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資金保障,近年來,國家投入大量的資金支持大學生思政教育,課程思政的實施是黨中央、國務院改革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戰略性舉措,在改革中需要投入必要的資金,因此,要構建起科學高效的資金保障機制,以確保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資金投入,確保足額的資金,確保資金準時到位,確保高效使用資金,確保資金使用的效果。
10.課程思政質量后續跟蹤機制
課程思政教學質量評價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培養的學生畢業后的思想道德修養水平,學生就業后的愛國精神、職業精神、專業精神等優秀品質。因此,必須構建起課程設置良性腫瘤后續跟蹤機制,對畢業后學生的思想品質進行長期的跟蹤分析,準確判斷課程思政的教學質量,不斷地改進課程思政的教學水平。
五、小結
總之,課程思政實施是一個系統工程,明確“課程思政”建設中專業課教師的角色定位,積極推進“課程思政”改革,在專業授課中將工匠精神培育、企業文化融入與日常教學相結合,凸顯價值引領。以高職院校為中心,以專業教師為核心,課程思政教學質量的保障需有關各方同心協力,構建起課程思政教學質量保障的機制體系,確保課程思政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DB/OL].教育部網站,2020年5月28日.
[2]譚柳青.高職院?!罢n程思政”建設的思考[J].現代職業教育,2019(21):56-57.
[3]高燕.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問題與解決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7(Z3):11-14.
[4]金瀏河,高哲.對“課程思政”的幾點思辨[J].現代職業教育,2017(18):60.
[5]劉兆波.高職院?!罢n程思政”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9(4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