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冬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不斷提升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作為深入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重要載體,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需要在整合現有基層公共服務陣地資源的基礎上,通過志愿服務的形式,宣講方針政策、培育主流價值、活躍文化生活、推動移風易俗。這便給志愿服務工作的成效、機制創新的牽引和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廣州市南沙區志愿服務不斷強化機制機理,凝聚民心力量,譜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
【關鍵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愿服務;機制機理
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機制機理的精神指示
(一)深入宣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載體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不斷提升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建立離不開志愿服務的理論宣講工作。黨和國家一路沉淀的科學理論、方針政策、主流價值、文明觀念都需要通過“宣講”來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這里面既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觀、毛澤東的實踐論,也有傳統儒學文化的實踐觀點,是從政策理解到移風易俗的全面貫通。志愿服務工作需要調動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創新方式方法,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牢牢占領思想文化陣地,動員和激勵廣大農村群眾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二)推進和落實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戰略部署
當前,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正處于深化拓展的關鍵階段。志愿服務工作的成效是衡量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水平的重要標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覆蓋基層公共服務陣地資源,以縣、鄉鎮、村三級為單元,調動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創新方式方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有效供給。
志愿服務工作的有效供給在滿足需求,引導需求的基礎上,更能突出思想引領、價值引領,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要義,融入貫穿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之中,傳播文明理念、弘揚時代新風、推進移風易俗,不斷提升人們思想道德素質,讓廣大人民群眾都能享受到文明實踐的成果。
(三)動員激勵群眾投身現代化建設的“最后一公里”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一種具有公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屬性的公共空間,是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的一種創新形式,其本質屬性是政治性、教育性、公眾性。
群眾是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的活力源泉,沒有群眾的主動投入、廣泛參與,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就會變成“掛牌子”“空殼子”。必須健全群眾參與機制,以基層群眾為主體,激發主人翁精神,最廣泛地發動群眾參與。而與創新社區治理相結合的志愿服務工作可以以最廣泛、最深入、最細化的形式打通“最后一公里”,在服務百姓生活、解決實際問題中凝聚群眾、引領群眾。
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愿服務機制機理的核心原則
(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愿服務工作要與時俱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緊緊圍繞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踐行,是堅持學思用相結合、知信行相統一的新嘗試,是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大力弘揚共筑美好生活夢想的時代新風的新探索。因此,在構建志愿服務機制機理的過程中,需要與時俱進常新常變,跟的上新形勢,看得到新趨勢,用得上新方法。
(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愿服務工作要因循有章。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不是“一陣風”,不能“運動式”“扎堆式”搞活動。要著眼形成長效運行機制,按照項目化運作、規范化管理、常態化開展的思路,對志愿服務作出制度性安排,讓文明實踐活動天天見、日日新,長流水、不斷線。要推動志愿服務項目化,建立項目孵化培育機制,不斷挖掘出效果好、口碑好的志愿服務活動加以扶持,幫助其成長為志愿服務品牌項目。要完善志愿服務流程,加強全程監測,了解意見建議,不斷充實服務內容、改進服務方式,使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受歡迎、能持續。
(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愿服務工作要因勢利導。調動各級各類志愿服務資源和力量,形成合力、煥發活力,是新形勢下推進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的必然要求。這需要不斷完善整合聯動機制,著力在“統起來”“沉下去”上下功夫。
“統起來”,就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要健全志愿服務指導協調機構,發揮志愿服務總隊牽頭作用,策劃好志愿服務各項活動,統籌好各方面、各領域的志愿力量,加強協調聯動、相互配合,做到年度有計劃、月度有安排、周周有活動。
“沉下去”,就是要把中央有關部門和省、市擁有的志愿服務優質資源直接送到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要推動各級文明委成員單位結合自身職責和優勢,建立對口聯系、定向幫扶機制,組建志愿服務隊,特別是用好理論、文藝兩支志愿隊伍,深入基層、服務群眾。
(四)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愿服務工作要互聯互融。一方面是建設數量充足、構成多元、扎根鄉土、富有活力的志愿者隊伍。在暢通渠道、創新載體、搭建平臺,廣泛設立有人員、有項目、有管理的服務站點,推出更多群眾喜聞樂見、便于參與的服務活動,推進志愿服務便利化、普及化的基礎上,擴大群眾的深度參與和持續參與。
另一方面是隨著“中央廚房”集約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新聞線索的獲取能力、傳播媒介的甄別能力和傳播載體的二次加工能力不斷完善,通過新興媒介和手段打造順暢高效的工作鏈條也成為志愿服務工作互聯互融的重要載體。
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愿機制機理的實現路徑
(一)培養一種思維,在觀念上推陳出新。光靠“嘴”不行,還要靠“腳”——走到群眾中;還要靠“耳”——聽聽怎么說;還要靠“手”——為群眾服務。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良性互動才能夠有效調動廣大農村群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服務的積極主動性,才能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真正送入千家萬戶,讓黨的創新理論和新時代文明飛入尋常百姓家。堅持以接地氣、有溫度、潤人心的工作導向提升志愿服務工作穿透力。
(二)搭建一個平臺,在傳播上融合貫通。通過融合生產、創作、發布,形成“一體策劃、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宣傳模式。當前網絡新技術層出不窮,圍繞有趣、實用、易傳播的特性可以結合傳播的新方式新方法不斷突破新媒體的傳播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寬志愿服務的影響邊界。在持續釋放宣傳熱度的同時,實現各媒介從“相加”到“相融”,強化傳播的穿透力,進而讓廣大人民群眾因“共時”引發“共鳴”,又在“共情”中達成“共識”,讓志愿之聲傳遍千家萬戶。
(三)健全一套機制,在保障上多維發力。對志愿服務工作進行戰略分解、重點梳理。通過“日播、周策、旬議、月創、季結、年驗”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形式,確保視角多維、創意多元、服務多樣。定期組織資訊需求報送、線上問卷和調研座談。開展“最喜歡的志愿服務項目”評選,優化服務策略,精準服務區域、形成服務閉環。
(五)組建一個團隊,在支撐上集聚活力。選拔志愿者組成柔性團隊,持續吸納志愿服務隊伍中的各類人才,通過短期跟班輪訓、全程實踐培訓、階段以賽促訓,為團隊帶來一線視角和跨界思維。每年組織招募新進志愿者組成“上新小隊”,采用“末位積分淘汰制”不斷更新成員,始終保持團隊活力和激情。
四、結語
志愿服務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志愿服務的需求更加強烈,志愿服務越來越被社會各界接受和認可。在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建設上,志愿服務工作要繼續依托特色區域優勢,不斷創新服務的內容和形式,為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為共同邁進新時代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王愛明.做好融合文章 培育主流價值 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走深走實[J].新長征,2021(4):41-42.
[2]畢曉敏.文明之花開遍尋常百姓家[J].實踐(黨的教育版),2021(3):60-61.
[3]王娜.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層主陣地[N].益陽日報,2021-03-12(3).
[4]龍金明.突出“三個結合”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N].團結報,2021-03-05(2).
[5]劉璐.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內在邏輯探析[D].杭州師范大學,2019.
[6]湯紫媛.志愿服務制度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