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芳
[摘? ? 要]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應以班級建設為載體,通過打造積極的班級文化氛圍,制定積極的班級評價制度,開展豐富的班級活動,引導學生正確歸因等方式,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在班級中鍛煉自己、展示自己,與同學融洽相處,在良好的班級環境中產生積極正能量,形成積極品格,為幸福成長助力。
[關鍵詞]積極教育;班級建設;正能量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學生的成長環境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小公主”“小皇帝”越來越多,很多孩子責任感不足,善推卸責任;很多孩子集體意識淡薄,不愿奉獻。新時代的娃、新時代的家庭會讓班級管理有更多的挑戰,也需要教師思索新的方法與策略來應對。充分挖掘班級積極力量,開展積極教育便是一劑良方。
一、打造班級文化,營造“正”環境
(一)宣揚“正”文化
班級環境布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個班級的精神面貌,對班級學生的言行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與學生一起制定班徽、班歌、班級口號、班級規章,將這些文字張貼在教室顯眼處,時時提醒學生。教室墻壁空白處都是學生作品展示的陣地,習作、書法、美術、閱讀等作品都可以上墻,定期更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教室的某個角落找到自己的作品,在一次又一次展示中提升自己,超越自己。
教室文化布置具有顯性的特征,也有隱形的教育與熏陶,它是潛藏在班級成員內心的思想意識、行為習慣,班風、輿論形成的手段之一,學生看到這些內容便會想到“我是班級一分子,我要為班級奉獻力量”,從而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增強對班集體的歸屬感,實現正面價值引導。
(二) 實施“正”評價
制度文化是指班級根據國家教育方針和學校要求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行為準則及其中反映出來的信念和價值取向。班級教育管理評價是依據制度來管理班級的重要手段,科學運用這一評價對班級和學生的發展能夠發揮積極的功能。
根據評價內容和范圍不同可以分為專項評價和綜合評價。專項評價例如:語文之星、英語之星、閱讀之星、作家榜等,綜合評價包括“紳士淑女”評價、成長足跡等。凡是成績好,表現優異的點都能折算成分數計入。以學校開展的“雅”教育為例,鼓勵每個學生爭做“小紳士小淑女”,來提升他們的文明禮儀素養,為每一個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通過多元積極評價,讓學生感受到努力的成果,從而讓學生規范的言行,努力的狀態得以進一步強化和鞏固,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學校活動的積極性,激勵著學生去獲得更多的肯定與榮耀。
(三)汲取“正”力量
優秀的兒童作品是潤澤孩子心靈的好幫手。這些優秀的兒童作品,無論她選擇什么題材,內容以何種文體形式、語言修辭來表達,都寫出了主人公追逐的美好夢想與成長路上的傷痛,她都能穿越童年生活的表象,抵達生命深處。于是,每月教師會組織學生共讀一本書,這些書都是由老師精心選擇,提前閱讀后有計劃開展的。這些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中,積極向上的內容和主題,對于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價值觀,營造良好的班風、學風很有幫助,所以可以借助優秀童書,用書中主人公的善良、堅毅、勇敢、樂觀的品質來潤澤孩子的心靈,積淀努力向上的正力量。
二、發掘個體優勢,營造“正”心態
(一)挖掘“正”優勢
關注每個學生的心理需求,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學生,把每個學生看作健康發展的個體,通過優勢的發掘、積極品質的培養等途徑幫助學生獲得或激發積極的力量,從而克服各種困難。
在心理課堂“我有我優勢”一課中,通過學生自我探索和組內交流幫助等方式幫學生全面了解了自身的優勢,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自我認知,還鼓勵學生用積極的、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周圍同學,最后引導學生通過自我暗示不斷肯定自我,養成積極生活、積極思維的習慣。
(二)培養“正”能力
1.設置多樣崗位
學生是班級管理的核心要素,也是管理系統的主體,要想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應該讓他們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并且根據學生特長、優勢安排合理崗位,有時甚至可以設置個性化崗位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從而提高活動效率,優化班級建設的效果。每學期的干部競選,教師給每個學生安排好崗位,讓他們在班級建設中都能出一份力,都能感受到被班級的需要,從而樹立主人翁意識,全心全意來建設班集體,為班級、同學服務,自己也在不同的崗位上得到鍛煉。
2.推薦活動展示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本著“人人參與、人人展示、人人發展、人人快樂”的目標,教師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鍛煉、展示、亮相的機會。 例如經典詩文誦讀、運動會等項目都需要人人參與。
賽前,搜集比賽信息,積極準備爭取好成績。賽后,及時鼓勵肯定,反思總結并制定下一步目標,讓學生在各自領域閃閃發光。
(三) 實現“正”夢想
每學期初,教師都會讓學生制定本學期目標,無論是學習上的,還是特長發展上的,自己制定目標之后與家長溝通商量目標的可行性,然后張貼在書房。期中、期末教師再來對照目標,看看實現了哪幾項,還有哪幾項需要努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學生既有短板也有強項,合理運用優勢,明確前進方向,然后每天努力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在不斷收獲中汲取成長的力量。
三、開展豐富活動,促進“正”成長
(一) 構建“正”關系
對于學生來說,同伴之間有更多的共同語言,良好的同伴關系會給學生帶來安全感和歸屬感。
在班級管理中,實行“小組捆綁”制。精心選出成績優秀又有能力管理的6位大組長,再按照男女比例、特長等組成各自的小組。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小組集體之間的相互競爭,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班級自治管理的積極性和參與感,不僅幫助老師減輕班級教學管理的壓力和負擔,還能在以生本為主的課內外的各種活動中,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同時,積極創建小隊文化,充分發揮小隊優勢,增進成員之間的了解,培養成員之間的默契。
(二)開展“正”活動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學校以此為契機,開展了許多活動,學生也在一次次活動中收獲成長。
清明節作為中國的傳統假日,有著悠遠的文化內涵,除了讓學生深入了解清明的文化習俗,從中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與豐富內涵外,學生進行網上祭英烈活動,以及前往各烈士陵園掃墓,緬懷先烈,瞻仰宣誓、祭掃獻花,致敬英雄。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時刻牢記歷史,展望未來,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
(三)促進“正”成長
教師積極的自我成長還需要學習一些心理輔導的原理和技術。例如歸因技術,便是教師常常要用到的。
現階段,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習便免不了考試,以學生考試為例,如果學生把考試成功歸結于個人努力,那么個體會產生自豪感,下次還會努力應考。如果把失敗歸結于準備不夠充分,努力不夠,則會接受教訓,迎頭趕上。如果認為失敗時因為運氣不好或者題目太難,則會失去努力的愿望,不愿意做意志上的努力。因此,學生在取得成功或者失敗時,都要引導他們正確歸因,強調自我努力感的歸因,多從內部去歸因。通過這樣的強化訓練,使得學生能在成功時肯定自己的努力付出,失敗時不會全盤否定自己,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情緒,在后期實踐中加大努力程度,直到取得成功。
積極的班級育人環境影響人、造就人,對學生的熏陶是潛移默化的。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能增添學生學習、生活的樂趣,有助于培養正確的審美觀,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在班級管理中,老師用寬容、理解的心態積極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意識和心理健康的引導,必將對學生身心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彼得森.積極心理學(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7).
[2]林冬桂.班級教育管理通論(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3]陽志平,彭華軍.積極心理學團隊活動課操作指南(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4).
(責任編輯: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