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萌
[摘? ? 要]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班主任,不僅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與教育心血,更需要高超的教育智慧和師生溝通藝術。小學班級管理與師生溝通藝術需要從微笑開始;從了解寫對話開始;從理解與包容開始。
[關鍵詞]微笑;對話;包容;班級管理;溝通藝術
小學班主任的工作既繁重又艱巨。說它繁重,是因為從班級管理,到學生行為習慣培養,到與家長、任課老師的溝通與協調,事無巨細都得想到、做好;更何況小學班主任還要擔任學科教學任務,工作之繁重可想而知。說它艱巨,是因為小學班主任不僅是培養學生知識技能的文化導師,更是學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因此,要管理好性格各異的學生可不是一件輕松、簡單的工作,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與教育心血,更需要高超的教育智慧和師生溝通藝術。
一、溝通從學會微笑開始
對于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來說,班主任的面部表情就是他們一天心情的“晴雨表”,看到班主任滿面笑容,他們的心情也隨著燦爛;看到班主任面部凝霜,他們就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觸怒了老師。因為小學生的思維以表象思維為主,他們總是特別關注人物和事情的外在動態變化。由此可見,一個善于管理自己情緒與表情的班主任,對小學生來說是多么重要。
(一)微笑是連接師生心意的紐帶
一個愛笑的班主任總是讓學生感到特別親切,因為微笑代表喜愛、代表接納、代表信任,學生會不自覺地向班主任靠近。班主任的微笑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連接師生心意的紐帶。
上課鈴響后,班主任面帶微笑走進教室,帶給了學生春風拂面般的美好感覺,學生會以一種愉悅的心情和良好的心態開始這節課的學習。當學生出錯時,他們的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而當他們抬起頭,用怯怯的眼神看向班主任時,卻發現老師面帶笑意,此時他們內心的慚愧油然而生,未等班主任開口,心中已經產生了悔意;如果他們看到的是班主任凌厲的眼神和滿臉怒意,再加上連珠炮般的批評與訓斥,那么即使他們知道自己做錯了事也拒不承認,因為他們已從心理上開始抗拒班主任,只想和班主任對著干。
因此,小學班主任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和面部表情,用平和的心態、溫婉的言行去感化學生,讓學生首先從內心深處接受教師本人,接下來他們才能接受教師的說教與管理。
(二)微笑是打通師生心防的暖流
班級里有些后進生對班主任總是充滿了敵意與疏離感,因為他們平時表現不好、學習成績不佳,經常挨批評,時間一長,他們就開始破罐子破摔了。他們處處與班主任或任課老師對著來,班級里可能會被他們搞得烏煙瘴氣。難道這些后進生真的無藥可救了?真的是名副其實的壞孩子?其實不然。
王飛是班中令人頭疼的孩子。他無論在學習習慣、自我管理方面都表現很差,沒有一次能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每次檢查作業他都要找出一大堆的理由搪塞、辯解;遲到、早退對他來說更是小事一樁……然而,王飛在家卻很勤快,經常幫祖父母做家務活。一天下午放學后,教師笑著對王飛說:“王飛,幫老師把教具拿到辦公室,好嗎?”他遲疑了一下拿起教具跟在后面。一路上教師贊揚他是個懂事、有孝心的孩子,平時主動幫爺爺奶奶分擔家務……從那以后,王飛變了:上課時坐姿端正了;組長檢查作業時他都乖乖地拿出作業本……
王飛的轉變是因為教師的微笑與信任突破了他的心防,教師的表揚像一股暖流化開了他心中的堅冰,幫他樹立了自信心,振作起來重新出發!
二、溝通從了解與對話開始
班主任要管理好學生,就要對班級學情有透徹的了解。這里所說的學情是指學生的脾氣性格、興趣愛好、學業水平、學習習慣、成長經歷等。班主任只有摸清了這些情況,才能與學生展開有效對話與溝通。
(一)細心觀察
班主任對學生的觀察非常重要,學生很多困惑與問題都會在言行上有所表現,教師只要察其言觀其行總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然后再尋找合適的突破口與學生進行溝通,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等方面的困難。
李慧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環境的影響,她平日里沉默寡言、自卑膽小。有一段時間她每天早上都遲到,作業也經常不能按時完成。教師把她喊出來,小心翼翼地問她這幾天為啥總遲到,她沒回答卻抽泣起來:原來她媽媽生病了,她一放學就要跑到醫院照顧媽媽。教師安慰她別難過,媽媽的病很快就會好的,告訴她早讀課可以不上,第一節課能趕上就行,作業自己抽時間補上。聽到教師這么說,她不哭了,臉上的愁容也散開了。
班主任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慧眼,不僅要從宏觀上觀察班級的總體情況與變化,還要透過細節觀察每個學生的思想波動與細微表現,真正做到“防微杜漸”,及時發現班級出現的各種問題與矛盾,才能獲得處理問題的先機與主動權。
(二)多方詢問
首先,小學班主任要多了解班級的思想動向與輿論導向,因為這關系到班級的班風、學風建設。班主任可以向學生個體詢問,也可以向班委會、全班學生詢問。只有多問、多了解,班主任才能及時全面把握班級里的思想動向、輿論導向和學習風氣等情況,以便有的放矢開展思想教育工作與班風學風建設。
其次,小學班主任要多問學生的學習情況、興趣愛好、成長經歷等情況,一方面讓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也能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讓學生感覺班主任對自己是非常關心、愛護的,從而對班主任產生信任與親近感,為思想教育打下良好的感情基礎。
最后,小學班主任還要多向家長、科任教師詢問學生的性格特點、成長經歷、學習習慣、生活情況、家庭教育等,以求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使班級管理與思想教育更有針對性、更有實效。
(三)要善于巧談
首先,班主任在與學生談話時,一定要遵循“平等”二字,要多讓學生說,自己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只有學生說得多了,班主任才能全面了解他們的學習困惑、生活問題、思想動態和興趣愛好,教師才能有的放矢幫助學生解決困難抑或是提出合理化建議。
其次,班主任還要注意保護學生的隱私和自尊,與學生私下談話的內容不能隨意對外宣揚。這樣,可以讓學生信任并依賴班主任,愿意把心里話向班主任和盤托出,師生間的溝通就會愉快順暢。
最后,班主任與學生談話時要選準切入點。一般是從學生的生活經歷和興趣愛好入手,這樣容易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與心理感應,可以解除學生的心理顧慮、打開學生的心扉,師生之間才能談得好、談得盡興,才能讓學生認可并接受班主任的勸告與建議。
三、溝通從理解與包容開始
班主任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大愛,因為它超越了血緣與親情,是世界上無私、偉大的情感力量;而對學生的理解是師愛的心理基石,因為班主任只有理解學生,才能發自內心去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包容學生。但是,很多小學班主任都有這樣的切身體會:愛優秀生很容易,因為他們學習成績好、行為習慣好;可是愛差生就讓部分班主任感到“勉為其難”了。
孫鵬是一個性格頑劣的孩子,課堂上不僅自己不注意聽講,還不斷弄出奇怪的聲音影響其他同學聽講。如何轉化這個孩子呢?正好班級的圖書角有點亂,教師就喊孫鵬幫忙整理書架,和他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話,并順手把《魯賓遜漂流記》遞到他手里,告訴他這是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因為他能教會男孩子如何學會生存、如何與困難和挫折作斗爭。他點了點頭,接過書。教師又問:“讀完書把你的感受寫下來讓老師看看好嗎?”他又點了點頭。就這樣,一來二往,教師推薦了好多書籍讓他閱讀,他也都按時讀完寫了讀后感。后來,“奇跡”出現了,他的學習成績直線上升,不僅一改過去的頑劣,而且特別愛讀書愛學習。
由此可見,班主任不能隨意給學生貼標簽,要多做換位思考,找到學生犯錯的根源,才能理解學生、包容學生,并幫助他們改正錯誤。陶行知先生曾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班主任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以此為切入點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進行卓有成效的溝通交流,把學生培養成為身心健康、積極進取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秀英,李春南.溝通藝術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6(4).
[2]謝水石.溝通藝術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6(2).
(責任編輯: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