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娟
摘 要:繪本不僅是用來閱讀的,而且可以全面幫助幼兒建構精神世界,培養多元智能。幼兒園課程創生是教師根據一定的價值取向或幼兒的興趣、需要,優化整合資源,在課程的開發實施評價過程中,主動地、創造性地建構適合幼兒全面和諧而又富有個性發展的課程。
關鍵詞:幼兒園;繪本閱讀;課程創生
繪本,即圖畫書,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繪本是幼兒園首選的兒童讀物,也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對于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說,那是必不可少的教具,也是小班幼兒高效地獲取外部信息的途徑,繪本閱讀是幼兒早期閱讀的主要方式,基于對繪本閱讀整體性功能的認識,旨在利用游戲的形式讓成人、幼兒及繪本三者之間建立共同的語言密碼,尋找適合幼兒發展的捷徑。
在課程創生視域下,繪本閱讀活動則對教師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在兒童閱讀繪本前,教師要通過對繪本的深入研讀,挖掘出繪本更多的教育價值,并選擇適合幼兒的學習方式,指導幼兒獲取更多的經驗。因此小班教師會根據繪本元素創生課程,組織一系列有趣的游戲活動,經典繪本《好餓的毛毛蟲》就是小班幼兒最喜歡的繪本之一。
一、選擇投放優秀繪本,引起幼兒興趣
很多經典優秀的繪本無論是制作材料還是色彩運用都是非常棒的,故事的內容也新穎獨特,非常值得閱讀。繪本《好餓的毛毛蟲》畫面色彩絢麗夸張,線條簡潔明快,語言活潑有趣。書中五花八門的食物一下子就能吸引幼兒的眼球。隨著毛毛蟲吃得越來越多,頁面也逐漸由窄變寬,很直觀地將毛毛蟲星期幾吃的食物數目呈現出來。繪本《好餓的毛毛蟲》一投放到圖書區,馬上被幼兒發現了,幼兒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封面上那個紅腦殼、綠身子、高高地弓起來走路的可愛毛毛蟲。翻開圖書后,幼兒覺得又有趣又好玩。對書里圓圓的洞洞特別感興趣,還會翻來覆去地去找水果里的毛毛蟲。后來,特別喜歡毛毛蟲星期六吃的東西,每次看到都很開心,非常感興趣,還知道不能暴飲暴食。幼兒還會仔細觀察,發揮想象,看到前環襯上的那些彩色拼貼紙片,對一個個五顏六色的圓點,也會特別興奮,說是許多“彩色葡萄”。圖書投放兩周后,大家對書里的內容也已爛熟于心。還是特別喜歡坐在墊子上,把小腿當書桌,一頁一頁地翻著,一遍一遍閱讀,不知厭倦。
二、挖掘繪本內涵,創生系列活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游戲與幼兒的生活和發展密切相關,以游戲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是幼兒園教師時刻謹記的教育理念。老師在開展繪本教學的同時,充分挖掘繪本的有效元素,設計多元化的繪本游戲,不僅能激發幼兒的繪本閱讀興趣,遷移相關繪本經驗,更能有效地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繪本是孩子們的“大世界”,我們相信,在老師一路引領的過程中,讓孩子愛上閱讀。經典的繪本適宜反復閱讀,并不斷有新的收獲。在課程創生視域下,繪本閱讀活動對教師發起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兒童閱讀繪本前,老師通過對繪本的深入研讀,挖掘出繪本深層的“內在意蘊”,并選擇適合兒童的學習方式。
(1)潛移默化地接受知識教育。繪本《好餓的毛毛蟲》無形中幫助幼兒認識時間、學習量詞、掌握詞語的搭配,從認知角度看,幼兒看到了毛毛蟲從卵、幼蟲、繭到蝴蝶的整個蛻變過程,了解科學常識,蝴蝶是毛毛蟲變來的。幼兒在繪本閱讀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了生態教育。
(2)生動理解點與物的匹配關系。在區角活動時,幼兒常常在圖書區里看《好餓的毛毛蟲》這本書,老師發現幼兒對書中5以內的數量關系非常感興趣,所以老師在點數的基礎上,幫助幼兒理解點和物的對應關系。
(3)創造性地表現繪本角色。幼兒熟悉繪本后,老師在走廊的小劇場投放了與家長一起準備的毛毛蟲、蝴蝶等服飾。引導幼兒根據繪本情境,自選喜歡的角色,積極參與游戲。嘗試用肢體、語言等創造性地表現繪本角色,大家還一起想辦法,怎么來扮演每天長大的毛毛蟲呢?幼兒想到先蜷曲,再慢慢舒展身體變大,在墊子上不停地蠕動、前行,體驗與同伴共同完成戲劇表演所帶來的愉悅情緒。
(4)感受并表達畫面之美。繪本中的畫面作為單獨的畫作或組畫來欣賞,其中都隱藏著豐富的繪畫元素,如構圖、色彩、線條、表現手法等。蝴蝶破繭而出,毛毛蟲變成了一只非常漂亮的蝴蝶。漂亮蝴蝶的翅膀上是五顏六色的,因為它吃了各種顏色,還有各種各樣的食物,翅膀上還有一個一個小小的圓圈圖案小洞,和毛毛蟲吃東西時的圖是一樣的。老師利用繪本,開展了毛毛蟲粘貼畫、拓印畫、玩色等多種形式的美術教學活動。幼兒對繪本畫面的感受與理解,表達自己的審美觀點。通過繪本畫面的閱讀,提升幼兒的美術欣賞能力。我們敏銳地抓住這一點,大力挖掘繪本中隱藏的教育資源,對教材進行重組和生發,以幼兒喜歡的游戲形式傳遞給他們。
總之,在繪本《好餓的毛毛蟲》閱讀教學時,除了欣賞畫面,還可以認識不同的水果,學習相應的數量詞,創造性地扮演角色,甚至可以從中體會生命的奧秘、自然的神奇。
三、從繪本閱讀目的出發,真正讓幼兒愛上閱讀
在當前這個充滿功利性的社會環境下,家長追求用最快的速度直達目的,幼兒園往往為了迎合家長的喜好,在幼兒繪本閱讀方面“重數量、輕質量”。 但教師和家長似乎都忘了,6歲以前的繪本閱讀活動就是讓孩子喜歡閱讀、愛上閱讀,這才是繪本教學的真正目的。在開展繪本閱讀時,我們不僅僅是引導幼兒閱讀了幾本書,更重要的是在閱讀的過程中能熱愛生活、熱愛生命,讓心靈得到“潤物細無聲”的滋養,讓幼兒養成一生受用的良好閱讀習慣。
通過游戲形式對繪本情境與兒童經驗進行整合和補充,以兒童本位為前提,通過游戲形式對繪本個性化解讀進行呵護和支持,以情感共鳴為目標,通過游戲形式對繪本思想情感脈絡進行梳理和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