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東山實驗幼兒園 陸曉紅
搬入新園以后,我們的園舍場地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有足夠大空間讓孩子們盡情地開展戶外混班活動。戶外混班活動有著獨特的魅力: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一起混齡游戲;不同班級的孩子在一起混班游戲;游戲按材料分區,孩子可以自由走動和自由選擇。戶外混班活動給了孩子充分的自主權和選擇權,同時也給孩子提出了更高的禮儀習慣的要求。
3~6歲是開發幼兒智力潛能的關鍵時期,也是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黃金時期,還是培養幼兒文明禮儀與良好學習生活習慣的奠基時期。幼兒掌握戶外游戲的禮儀,既顯得有教養,又能維護自身與他人的安全,保證活動有序開展。
剛開始開展混班活動時,和我們預想的一樣,孩子們由于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而出現了很多的狀況。
當老師發出混班游戲開始的口令后,孩子們就像飛出籠子的小鳥一樣向各個游戲點蜂擁而去,滑滑梯旁爭先恐后,臺階上你推我擠;爬梯子的孩子從相對的方向同時爬上去,誰也不讓誰;蹦蹦床門口有上有下……
戶外混班游戲中,我們的游戲材料是分區放在戶外場地的各個區域的,孩子們可以自由取放。一些深受孩子們喜愛的玩具,如三輪小車、推車等總有很多孩子搶著玩,導致一些年齡小、內向的孩子得不到玩的機會,體能得不到均衡發展。
不同年齡、不同班級的孩子在一起玩時,由于彼此都不熟悉,一些搗蛋的孩子總喜歡破壞別人的勞動成果,輔導的老師總會接收到這樣的信息:沙坑里,有人把別人沙堡推倒了;小推車區,有人把別人排好的障礙拿掉了一排……
剛開始玩游戲時,孩子們對游戲的規則還沒完全掌握,總會出現一些不守規則的行為,騎小車的小朋友沒有看好單行線,騎到“馬路”中間就轉彎了;踢足球的孩子為了進球,走到門框前踢球……
在開始的幾次游戲后,我們發現小草叢里總會躲著一個個皮球,小池塘里飄著幾把水壺,五顏六色的輪胎橫七豎八地躺著……
幼兒戶外活動要進行哪些禮儀教育呢?可以通過什么方法進行禮儀教育呢?我們通過活動、生活的各個環節進行禮儀教育。
一些繪本的小故事很適合和孩子們一起體驗禮儀的重要。我們曾欣賞過一個繪本故事《我先、我先》,孩子們都笑話小鴨子的自私,但在玩游戲“救鴨子”(有序把系繩的小鴨子卡片從很小的瓶口拉出)時,孩子們都爭先恐后,使得“小鴨子”卡在了瓶口。我讓孩子們反思自己的行為,再次游戲時就沒有一個孩子爭。孩子們從書本中懂得的禮儀需要通過實踐來驗證。
當孩子們在活動中出現不文明的行為時,我會耐心地和他們一起分析,同時我也會在區域中設置一些圖文并茂的文明禮儀的標示,如:一起游戲,請說禮貌語;一起游戲,互相幫助;關心小伙伴,不爭不搶;愛護玩具,及時收拾……在發生沖突時孩子們會注意這些標記的提醒,互相監督起來,沖突就解決了——環境暗示的作用不可小覷。
以情景表演的方式進行禮儀教育對年齡小的孩子特別有用。在小班開展借玩具活動中,孩子們學會了用禮貌語“請問你的××可以給我玩一玩嗎?”借到想玩的玩具;在遇到不肯借的困難時會說“我們一起玩行嗎?”,或者說“我們交換玩玩吧?”。孩子們有著很強的模仿能力,禮儀習慣會在模仿中逐漸形成。
禮儀教育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方法,它可以貫穿于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滋潤孩子們的心靈,讓美好的禮儀之花在戶外混班活動中默默開放。
孩子們在戶外活動中是比較興奮的,看到喜歡的玩具會蜂擁而至,如果孩子們懂得謙讓的話就會自覺地排好隊,按順序拿取玩具,當玩具都取完后會合作玩或者去別的區域。
新開設的竹制玩具區吸引了許多小朋友,大家各拿各的玩具,竹馬一下子就被幾個男孩子拿走了,他們將竹馬散亂地放在場地上,在玩的過程中總是發生一些小摩擦——我碰倒了你的竹馬,你跑到了我的馬前……在指導老師的提醒下,孩子們學會了謙讓,不再為爭搶場地而沖突,而是想了更好的辦法:把所有的竹馬排成一排,孩子們也排成一排,依次跳過竹馬,玩得比先前更帶勁了。
戶外混班游戲的首要原則是保證孩子們的安全,但即使老師緊緊地盯著,也會有百密一疏的時刻,因此讓孩子們形成自我保護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們在活動中要懂得控制自己的行為,會識別危險,不做危險的動作,當同伴做出危險動作時會提醒。
有一次,大家排隊在走長凳,兩條長凳的中間架著一塊板,一個女孩先走上去,伸腳試了試板有沒有翹起來,然后稍作調整后穩穩地走了過去,還對后面的同伴說:“走得慢一點,沒事!”戶外活動讓孩子們有了安全意識,并讓好習慣如影隨形,孩子們才會玩得開心又安全。
在戶外活動中有的孩子會有意無意地破壞人家的勞動成果,而尊重他人的禮儀會提醒孩子們在共同游戲時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影響到了別人。
一次,我們班好多孩子都選擇了玩沙坑,同時沙坑里還有很多其他班級的孩子,顯得有點擠。小軒一個人在沙坑中間挖坑,說是在挖寶藏,但不知怎么一轉身把后面一個小朋友剛剛壘起來的沙堡踩壞了。小軒立即道歉,那個小朋友要生氣的笑臉隨即陰轉晴,連連說:“沒事!沒事!”小軒很聰明,提議小朋友和他一起搭建城堡和開鑿小河,然后把挖起來的沙裝在桶里,倒扣過來壘城堡。一次不愉快的沖突變成了完美的合作,禮儀的魅力就在此。
活動規則是保證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但在我們的戶外混班活動中老師并沒有制定刻板的活動規則,而是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慢慢提煉并不斷改進,不但培養了孩子們的獨立性,而且使孩子們養成了一定的秩序感。
戶外混班活動有時會進行一些小的比賽,但現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寶貝,沒有足夠的胸懷容忍我輸他贏。我們通過文學作品和談話等形式,讓孩子們形成健康的輸贏觀,正確看待輸贏。
有一次,輪胎區開展起了比賽,孩子們自己分成了兩隊,并制定了規則:到斑馬線轉彎,拍手交接。比賽熱火朝天的進行著,第一次比賽第一組贏了,第二組的孩子有些沮喪,但是他們沒有放棄,他們分析了自己的弱點,制定了新的戰略:滾輪胎時一定要走直線,這樣會更快——果然,第二次比賽,他們贏得穩穩的。失敗時不氣餒,成功時不驕傲,這是多么可貴的品格啊!
我們的游戲既是混班又是混齡,所以很多時候會有不同年齡的小伙伴一起游戲,照顧弟弟妹妹使大班的哥哥姐姐獲得了成就感,體會了長大的感覺。
在竹制品區,幾個孩子用小竹車推著小妹妹,逗得妹妹咯咯笑;在長凳區,總有哥哥姐姐攙著弟弟妹妹走在長凳上,不斷地鼓勵他們:“加油!加油!”;哥哥姐姐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弟弟妹妹是常有的事,得到老師的贊揚和弟弟妹妹的感謝時,他們的心里別說有多滿足了。
戶外混班游戲的材料是放在室外開放式的小木房子里的,數量比較大,單靠老師和阿姨收拾的話工作量太大。孩子們看在眼里,積極地參與到了收拾玩具的隊伍里,你搬一個竹馬,他抬一個小車,我們倆扛個竹梯,他們搬個墊子……在孩子們的主動參與下,游戲材料每次都收拾得又快又整齊。
禮儀是伴隨孩子一生的品格,一個有素質、有教養的孩子更容易被人接納。有禮貌、講文明,孩子們在游戲中才會玩得更安全、更有趣、更盡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