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安靖鎮第一幼兒園 王 波
“園長媽媽,早上好!”一聲聲稚嫩的問候在我耳邊縈繞,眨眼間,我在幼教戰線上已經工作29年了,往事歷歷在目,讓人回味無窮。
1992年8月,我來到郫縣犀浦鎮幼兒園。進入幼兒園,我被眼前的情形驚呆了——一座破舊的瓦房當教室,沒有自來水、公用衛生間(旱廁),操場上長滿了1米多高的雜草,老師們正在割草……和我曾經實習的幼兒園簡直是天壤之別,在這樣的環境上班,我能堅持多久?帶著種種地不適應,我迎來了開學的第一天,孩子的哭鬧令我手足無措,家長的不信任讓我心灰意冷。一周下來,我身心疲憊、心力憔悴,園長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小王,你是我園第二位成都幼師的畢業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我希望你調整好心態,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為我園的骨干教師!幼兒園馬上要重新修建,我們的辦園條件會越來越好的!”……聽了園長的話,我逐漸調整好心態,一方面向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如何開展班級、家長工作;一方面加強自我學習,提高實踐能力,用愛心、耐心、細心對待每一位孩子、每一位家長。記得有一位小女孩剛入園時,不吃不喝、哭鬧不止,特別是午睡時不睡覺,一個勁兒地哭,每到中午,我給她喂飯,抱著她入睡。過了兩周,當幼兒園的音樂響起時,她對奶奶說:“奶奶,老師在幼兒園等我了,你快點送我去幼兒園!”——看著孩子的變化,強烈的成就感讓我非常開心,因為我的關心、我的愛給孩子帶來了快樂,緩解了孩子的入園焦慮,這讓我非常自豪!
1994年3月,我們搬進了新改建的幼兒園,寬敞的教室、配套的衛生間、塑膠草坪、彩磚操場。每天,我和孩子們一起,在明亮的教室里學習,在寬闊的操場上游戲,其樂無窮……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中我已是19年的教齡,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從一名幼教新兵逐漸成長班長、骨干教師。
2012年,隨著經濟的發展,犀浦鎮的樓盤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人口劇增給幼兒入園帶來了困難。為了解決入園難的問題,政府出資修建了一所能容納12個班、占地5.1畝的新幼兒園——犀浦鎮幼兒園迎來了又一次搬遷,園舍更加漂亮,操場更加寬闊,設施設備更加齊全、環境更加優美。在這里,我從一名教師成長為副園長,帶領全園教師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探討《指南》頒布的重要價值和意義,研究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開展了“通過民間游戲培養幼兒數學素養的實踐研究”的課題研究。正當我躊躇滿志為成為一名優秀副手而努力的時候,由于學前教育事業的速猛發展,新建幼兒園不斷增加,幼教管理人員短缺。2017年我調到了由市、區政府出資新建的標準化幼兒園——郫都區安靖第一幼兒園,我彷徨、迷茫、不知所措。此時,幼師班主任張老師的一句話在我耳畔響起:“能擁有一份自己喜愛的職業是人一生的追求,你只要守護好自己的初心和理想就可以選擇再出發。”是啊,幼兒教育不正是我喜歡的職業嗎?機會可遇不可求,何不抓住機遇搏一搏呢?于是,在領導、同事、老師的鼓勵下,我開啟了新園的開園籌備工作。
開園初期的艱辛至今還記憶猶新,從移交、招聘、打掃衛生到環境布置、招生,一切事務都要親力親為,所有臟活累活都要自己干。開園后,為了提高保教質量,我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指南》,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貫徹讓幼兒在游戲中、生活中學習的教育理念,圍繞五大領域開展主題教育、園本課程的研究;指導教師運用《指南》觀察兒童、讀懂兒童;引導家長學《指南》,糾正“小學化”傾向,樹立科學的育兒觀。
29年來,我從毫無經驗的新老師一路走來,經歷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又有多少汗水和淚水、成功和喜悅、失敗和挫折,但是所有的艱辛終會有回報——隨著幼兒園的規模逐步擴大、保教質量穩步提升,家長認可、學生樂學、教師樂教,幼兒園連續3年被評選為區辦學先進單位。看著幼兒園的蓬勃發展,看到孩子們的歡歌笑語,看到家長們臉上洋溢的微笑、看到教師們精神飽滿地組織活動,我發自內心地感到自豪和驕傲。
作為一名幼教戰線上的老兵,無論是年少時的美好向往,青春時的銳意進取還是開園時的負重前行,經歷了中國學前教育的曲折歷程,見證了近年來學前教育跨越式地發展,我始終堅信只要聽從內心的召喚,邁著堅定的步伐,堅守初心和使命,迎著光、追著光、成為光,向著遠方、向著理想前行,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