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君
(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安文初級中學 浙江金華 322300)
必要的經歷挫折有助于提升個體的抗壓能力,有利于其更好地面對人生的風雨和社會的考驗。但對于當今絕大多數初中生而言,由于他們所生活的各方面環境相對比較優越,很少在學習和生活中面對挫折。雖然這意味著他們能夠快樂地成長,但從長遠來看,未經歷風雨就難以真正理解彩虹的美麗和迷人[1]。鑒于此,初中班主任應充分利用自身的德育工作優勢,在教學中給學生進行必要的挫折教育,幫助他們更堅強的成長和發展。但根據筆者的日常觀察發現,當前在初中生挫折教育中存在著以下一些不足之處有待修正,具體分析如下:
對于挫折教育,學校層面并非完全不重視,只是更多時候為了應試需要,將目光更多集中于學生的學習,對于挫折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和表面化。由于改革開放后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新時代的初中生一般是在衣食無憂的環境下長大的,備受家人的呵護,這種呵護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機會真正面對困難和挫折。但不能否認的是,其在今后的社會中必然要面對各種風雨,為避免他們在今后過于敏感脆弱,甚至出現一些極端行為,我們應該在包括班主任工作在內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對初中生進行必要的挫折教育,這既是為了避免學生出現極端行為的發生,也是為了他們有能力在今后面對更大的風雨或考驗[2]。
在當前的學校教育教學中,更多家長或教師往往關注的學生的成績狀況,卻忽略了進入初中階段后,學生將面對比較復雜的學校生活和人際關系,加之進入青春期后身心各方面發生的變化,初中生可能面對著諸多的困難和挫折,具體表現如:一是學習挫折。進入初中學習之后,初中生將要面對更多的學科學習,科目的增多可能使很多學生疲于應付,不僅如此,初中學科的學習難度和強度更大,加之學校環境的變化,對于適應力比較弱的孩子來說,這是他們進入初中生活后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之一;二是人際和情感挫折。由于新時代信息網絡的發展和生活條件水平的提高,現在的初中生較之于此前的學生成熟得更早,青春期的懵懂會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比較明顯,也使得他們內心更加敏感,情緒容易波動,而部分老師或家長采取的辦法往往是粗暴制止,不僅于事無補,甚至會激化矛盾。當然,除了上述挫折外,部分學生可能還要面對來自家庭或社會方面的挫折,如父母感情不和、親人的逝去、社會負面信息的干擾等等。
因此,作為初中班主任,對于學生可能面對的挫折應具體分析,盡力幫助學生勇敢地面對挫折。如針對學習存在困惑的學生,我們有必要先找出原因,若是由于基礎掌握不牢固,那就建議學生重新溫習鞏固掌握此前學習的知識;若是學習方法不當,就需要根據學生情況進行相應的學習方法調整,在建議一般性學習方法的同時,如提前預習、認真聽課、及時復習的同時再提出符合學生個性化的意見;而在面對學生人際和情感困惑的時候,筆者建議班主任更需扮演好傾聽者的角色,同時適時地給出善意的意見和建議。
初中生所面對的挫折往往因人而異,因此要使我們的挫折教育有效,應該具體分析學生的情況,而非簡單的說教或講大道理。表現如很多時候教師在苦口婆心煞費苦心地給學生聊家庭說人生談成績,希望通過多個方面開導學生,學生表面上也若有所思的聆聽,但事后教師卻無奈地發現長篇大論后學生的狀態依然沒有改變,究其原因往往是與教師沒有“把好脈”后就胡亂地開出藥方有關,這種未做調查就給建議的辦法不僅不能幫助學生解決她們遇到的挫折或困難,無法實現心理輔導教育的效果,更有可能引起學生的反感,影響師生關系的良好發展,不利于后期進一步地走近學生、了解學生、幫助學生。為此,在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或心理疏導時,我們極有必要借鑒傳統中醫“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在真正了解掌握了學生當下所面對的挫折后再給出針對性的意見或建議,做到有的放矢。
關于挫折教育,筆者認為一方面是幫助學生解決面對的挫折,另一方面是讓學生感受體驗挫折,其原因在本文第一部分中已經多有談及,現在的初中生學習和生活普遍比較安逸,很少有他們父母輩的經歷,為此有必要讓他們感受挫折,以培養他們的堅強意志和抗壓能力。但在挫折教學中,部分教師和家長對此的認知也存在部分偏見:一是認為讓初中生受苦承受磨難就是挫折教育,應該說在新時代苦行僧般的吃苦教育并不適合當前的學生和教育發展要求;二是讓學生在失敗、痛苦中感受挫折。縱然一生難免會遇到失敗或痛苦,但在筆者看來,失敗、痛苦或許能讓部分學生有所成長,但由此對學生可能造成的傷害也是長期的。雖然說“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那為什么不告知孩子們可以預備一把“傘”呢?三是往往以成人的視角看待挫折。挫折教育應該俯下身子贏得學生的信任,傾聽學生內心的苦悶,設身處地地替學生著想,鼓勵他們發揮自身的潛能戰勝各種挫折,而不是批評說教甚至給學生戴“高帽子”,如思想有問題,三觀不正等等。
總之,作為初中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時,應盡可能避免形式化、表面化、統一化,而應在認識到上述不足的同時,進行針對性地改善,提升挫折教育的有效性,以幫助學生更加正確地面對和解決日常學習和生活可能面對的挫折,幫助孩子們更好地成長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