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沙琪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外語系 廣東佛山 528000)
會展英語是我校會展專業的必修課程也是核心課程,必須深度挖掘課程的思政元素,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外語系的學生接觸較多西方資訊與文化,容易影響自身價值觀的形成。珠三角地區的展會蓬勃發展,很多品牌展會都有著很強的涉外性,各類展會在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的同時,學生會在語言交流、文化傳播和思維碰撞中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容易受到外國不良文化或風氣的影響。因此,在授課過程中必須重視課程思政的實施,英語語言教育是會展英語的專業知識基礎,思想政治教育是會展英語課程的精神內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融合在整個課程中,貫穿教學實施全過程。思想政治教育與會展英語課程教學相融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把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兩相結合,培養學生掌握良好的英語表達能力,樹立專業的職業形象,擁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備家國情懷和文化歸屬感,才能讓學生真正“會”世界名品,展自信風采。
會展英語課程要把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兩相結合,從專業人才培養角度做到“三建立”:一要建立愛國愛黨,誠實守信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要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家國情懷,建立文化自信,提升文化歸屬感和自我認同感;三是建立持續改進、追求目標、創新創強的工匠精神。專業語言教育與課程思政教育的“兩結合三建立”要貫穿整個教學過程。[1]
1.課程設計
本課程主要采用“四式三化”的方式進行整個課程設計。英語語言是會展英語的基礎,是涉外展會溝通的重要載體。將會展工作人員在工作情境中所需要的英語知識和技能細化為若干實訓任務,讓學生以小組形式來完成,把整個教學過程情境化、任務化和互動化。四式是指采用專題嵌入式、畫龍點睛式、元素化合式、隱形滲透式四種方式在專業語言教育中融入課程思政。畫龍點睛式為專業課畫龍,思政課點睛,在講授專業課知識點時,自然而然地加入思想政治元素,起到點睛作用。專題嵌入式將某一思政教育內容嵌入專業課的知識點講授之中,把思政環節嵌入課程授課環節,讓它成為課程授課環節合理自然的一部分。元素化合式是將專業課與思政課的知識點有機融合(化合)。[2]隱形滲透式是指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專業指引、對學生的點評考核采取有目的性的傾向來影響學生,感染學生。會展英語課程以會展工作流程和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來安排教學內容,分為展覽服務和會議服務兩個部分,共五個學習模塊:展前服務、展中服務、展后服務,參會服務、會后服務。同時,結合各模塊教學內容的特點,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賦予每個教學模塊相應的思政內容(見表1)。
2.思政設計案例
案例一:展前服務模塊
展前服務模塊采用專題嵌入式的思政教育方式,嵌入“眾志成城不懼新冠疫情危機,雙線聯動O2O展會創新共贏”思政專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與自豪感。
2020年是歷史性的一年,廣交會創辦63年來,歷經風雨,從未間斷,當時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第127屆廣交會是否舉辦、如何舉辦,始終牽動人心,備受關注。廣交會在困境尋求突破,眾志成城,緊張籌備;在整個展前準備中,克服重重困難,發揮工匠精神,創新精心做好展前準備工作,最后成功舉行。第127屆廣交會,是一場不同尋常的展會,更是一場展示信心的展會。“云端廣交會,在線迎客來”。[3]通過老師講授的方式,用視頻材料、新聞報道、現場圖片等材料開展這個思政專題,講述當時第127屆廣交會的展前籌辦背景。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全球化遭遇逆流,成功在網上舉辦展會,能鞏固外貿回穩向好、推動外貿創新發展,雙線聯動O2O展會創新共贏。
在專題結束后,繼續進行專業內容的學習,把云展會的語言知識要點設置英語分層任務,講授媒體營銷、展位咨詢、H5邀請函制作等展前準備的重要知識點,同時引導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認識、理解、接受、形成不懼危機、攜手努力,創新共贏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案例二:展中服務模塊
在展中服務模塊,以學生在國際展的實訓為載體,課程知識點為基礎、設置和安排各項教學任務,對展中服務模塊進行模擬和實操,教師采用畫龍點睛式、元素化合式,隱形滲透式融入課程思政。
近幾年,本系都會派出學生在廣州琶洲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的展會進行實訓。展會中,本系學生都會作為志愿者,分布主辦方咨詢處、VIP接待處、會務助理,展位翻譯等各個崗位。利用展會的現場語言素材,真實案例為載體,“校內課堂和校外實訓基地”雙平臺進行教學。
(1)在校內課堂,根據往年收集到的現場語言素材,教師精心安排模擬項目,學生分組按照個人的性格特點和語言水平自行分配任務和角色,進行相應的準備工作,完成各種任務。整個教學過程強調情景化、任務化、互動化。課前,學生通過線上教學平臺自主學習,完成線上任務和課前準備;課中,教師現場講授,學生進行情景模擬,教師總結點評;課后則通過線上教學平臺進行鞏固和拓展。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元素化合式,隱形滲透式進行思政教育,培養學生國家形象的意識,樹立職業形象,展現文化自信。綜合考核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學習態度、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協調能力等。
(2)在校外,本系學生在琶洲展館現場進行實訓,學習會展行業的崗位特點,體驗工作人員的職業角色,見識眾多優秀的企業文化,親身感受展會氛圍。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實訓任務,例如觀察與學習接待常用英語表達,展位接待的跨文化溝通技巧等。教師在現場指導中要注意在整個實訓過程融入思政元素,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4]在展會服務中,培養學生能夠用英文講好中國故事、彰顯好中國形象,展示好優質企業文化;在客戶接待中,能夠做到有禮有節,不卑不亢,熱情大方,樹立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形象。只有具備良好的職業能力,能夠辯證地看待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異,具有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才能夠“會”世界名品,展自信風采。
另外,國際展覽中的各種展品可以說是琳瑯滿目,學生在實訓中可以看到世界名酒匯聚,價格不菲。指導老師可以采用隱形滲透式的思政教育方式,讓學生對奢侈品和消費主義有清醒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理性、文明、責任的消費理念。
3.教學方法
包括講授法、小組討論法、任務驅動法、翻轉課堂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學法、信息技術輔助法等。
(1)任務驅動教學法:特別強調“做中學”,在“用語言做事”中讓學習者獲得豐富的目的語體驗。會展英語課程將主要知識點任務化,課前在學習平臺發布自測、探究任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前在線學習、情景模擬;課中設置英語分層任務,在課堂進行成果展示、情景模擬、現場實操;課后發布作業練習,設置知識點小測,安排拓展任務,逐層練習鞏固;在各項任務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5]
(2)信息技術輔助法:在會展英語的課堂教學中,也模擬實際工作情芳境界,采用信息技術輔助法,建立翻譯工作坊。在涉外的展會及會議的各項工作中,有大量的會展文本及會議文件需要翻譯,這些文本的特點是篇幅長,字數多,信息量大,而且要求快速出稿,譯文標準,絕不可能采用一個人一張紙一支筆的翻譯的方式,必須采用信息技術輔助法。在現代翻譯交互平臺上組織翻譯過程,進行團隊協作,多人同時在線,同步翻譯,同時討論,翻譯全過程實現可視化。強調工匠精神,對多版本譯文比較,選取最好譯文,最后做到術語翻譯統一、翻譯風格統一。
1.要把實訓場所也變成為思政課堂,做到理論與實踐兩手抓,激發學生的參與感和強烈的認同感。在校外實訓和校企合作中融入思政元素,通過教師和在商業在職人士的言傳身教,以真實的會展任務講授課程知識,以愛國主義案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激發學生的追夢圓夢激情與社會責任感。
2.秉持課程思政教學理念對會展英語課程標準大綱進行修訂,教學實施方案中列明思政要點,對于課程思政的落實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課程考核要求中明確課程思政要點考核,將課程思政的個體行為變成有組織的行為方面抓落實,設置合理的考核與評價標準,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和主動性,在課程思政環節的實施中做到“落細、落小、落實。”
1.采用“四式三化”的方式:整個會展英語課程設計將工作情境中所需要的英語知識和技能細化為各項任務,把整個教學過程情境化、任務化和互動化;四式是指采用專題嵌入式、畫龍點睛式、元素化合式、隱形滲透式四種方式在知識點的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
2.實現“雙線雙平臺”教學:借助“線上+線下”雙線混合學習,“校內課堂和校外實訓基地”雙平臺,實現了課堂擴容。
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結合疫情背景下云展會的最新熱點內容,搜集云展會資料,對比線上線下展會特點,雙線聯動的O2O展會模式也成為授課重點內容。在教學方法上,會展英語課程借助手機、電腦等移動終端,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開展課前自學探究、課中訓練鞏固、課后提升拓展的教學活動,實行“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校內課堂和校外實訓基地”雙平臺,在校企合作與頂崗實習中貫穿課程思政。課程思政不能局限在日常課室的教學中,學校與企業的合作,企業兼職教師的課程思政教育也是非常寶貴的資源。企業指導老師不僅能夠帶來更加貼切實際的真實工作場景感,他們對于一些棘手問題牽涉到價值觀問題的處理辦法以及言傳身教,也是對學生進行課程思政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課堂思政案例的重要來源。
1.課程思政內容的選擇給專業教師帶來新挑戰,內容必須要能貼合學生個性和特點,融入知識點的傳授中,不能為了“思想政治教育”而強行輸入“思政元素”。如果準備不足,則會出現尬聊場景,授課教師必須在備課上多花時間,進行精心選擇。
2.元素化合式,隱形滲透式的思政方式對教師的思政水平和課堂組織實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環節時間難把握,有時匆匆而講,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教師要認真打磨自己的授課水平,才能做到收放自如,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