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柳卜
(貴陽市烏當區中等職業學校 貴州貴陽 550018)
中藥學這門學科主要是為了研究有關于中藥的相關理論知識,引導學生學習和認識到中藥學這門學科,建立一個中藥學理論體系。根據中藥學這一學科的特性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教師可以在日常的教學時,做好教學改革工作,深化學生的中藥學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對中藥學這門學科的基本認識,提升中職中藥學教學的基本效果。
在中醫藥院校中醫藥學專業中,中藥學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課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凸顯出中藥學的教學地位,讓學生認識到中藥學的教學重要性。[1]當前社會正在往現代化和國際化的方向進行發展,中醫藥學專業也應做出相應的改變。教師應重視了解現在的中醫藥教學現狀,做好課堂上的教學改革工作。
在中醫藥教學中,教材是其中的主要學習內容。在編制中醫藥教學教材時,其中多是單純的中藥學知識,沒有和當前的社會現狀接軌。因此,在當前的中醫藥學教學中,更需要完善中藥學教材,形成一個更切合當前實際的課程教學體系。[2]
中醫藥的教學內容中有很多知識點,其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但是在課堂上,教學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如果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沒有做好課堂教學設計,課程教學中的主次沒有得到合理劃分,學生在學習時,很難理解中醫藥教學知識。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如果沒有做好教學內容設計,不利于學生理解中藥學教學知識,學生無法理解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性。
在中醫藥教學中,找到一個合理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提升學生對中藥學這門學科的基本教學認識。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下,教師在進行中藥學教學時,一般使用傳統化的教學方式,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了太多的知識,卻無法對教學知識有一個深入的認識和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的中藥學教學效率并不高效。
在衡量教學效果時,教師應重視做好課堂教學評價。在現代化教育的今天,教師應重視做好教學評價,明確學生的學習效果,做好課堂上的教學反思工作,對當前現有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進,保證收獲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3-4]在進行評價時,如果教師只是使用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教學評價,其特征單一,無法全面體現學生的學習情況,很容易導致學生無法在教學中獲得成長,不利于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
傳統的教育觀念影響下,教師在進行中藥學教學時,經常使用單純說教的教學方式,學生在學習時,不能發揮自己的主體地位,這對學生來說,學生身上的個性化特征無法得到凸顯,這對學生的中醫藥職業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在現代化的教育理念下,圍繞中藥學的教學目標,教師應重視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強化學生的中藥學學習能力。通過對中藥學這一學科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中藥學這一學科具有應用性和思維性的特點。根據這些特點,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教學課堂上感受到平等、輕松和活躍,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以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為基本的出發點,引導學生對中藥學的教學內容產生興趣。[5]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充分尊重學生,利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性,讓學生在中藥學的教學課堂上,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讓學生得到深刻的教學啟發。
例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在教學關于中藥的有關知識時,以中藥的性能聯系功效,讓學生探究和理解中藥的主治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大綱,引導學生充分了解關于中藥的理論性知識,激發學生潛在性的學習興趣。
在中職學校中,很多的專業都會開設中藥學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以學生的個人就業作為基本的教育方向,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重視突出中藥學的教學特性,做好課堂教學內容的優化,引導學生理解中藥的基本理論,讓學生掌握關于中藥的基本知識。根據專業的需求,教師在進行中藥學教學時,應有所刪減,體現出教學的重點。對中藥學的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其中有很多重復性的教學內容,對這些內容教師應做好分類,引導學生合理利用自己的學習時間。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側重于做到合理劃分教學時間,將教學知識以一個較為趣味性的方式呈現出來,突出個性化的基本特征,做好課堂教學內容的優化,避免大量教學內容重復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影響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應重視突出中藥學的教學重點,為學生講解關于中藥學的知識點,在其中加入一些臨床診療知識,突出中藥學教學內容的綜合性,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充分保證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內容,有效利用好學生的課堂學習時間。
例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在進行中藥學的教學時,有很多藥物都能夠祛除風濕,解除人身體上的痹痛問題,治療存在的痹癥。對于存在這些功效的藥物,教師可以進行綜合教學,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在進行中藥學的課堂教學時,教師應重視對傳統的教育方式作出改進和創新,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發展學生的職業能力,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中藥的理論知識,學會運用有關于中藥的相關知識,對課堂教學方式作出改變。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加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增加中藥學教學的直觀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利用各種先進化的教學資源,將中藥學的教學內容以一個直觀化的方式呈現出來,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更能夠加深印象。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比較的教學方式,將各種藥物的規律放在一起進行比較,讓學生進行記憶。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加入實驗教學的部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按照教師的指導進行操作,在操作中學生需要進行仔細觀察,對記錄中的各種現象進行觀察,寫出相應的實驗報告,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例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在學習藥效是清熱燥濕藥時,根據藥效進行分析,教師可以將黃連、黃柏分到一個組內,將龍膽草、苦參分到一個組內。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進行對比學習,探究這些中藥的藥性,讓學生分析這些中藥的特點和共性。
在進行中藥學的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應用PBL項目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設置課堂教學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學習中藥學教學知識。通過采取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能夠充分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中心環節,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在教學中,通過合理應用PBL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足夠的認識和體驗,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關于“清熱解毒藥”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前搜集關于在生活中都見過和使用過哪些清熱解毒類的藥品,讓學生將使用藥品后的反應記錄下來,讓學生寫下使用藥品后的效果。在接受這樣的教學任務后,學生就需要利用課堂下的時間,搜集資料,在課堂教學的學習中才能找到發言的內容,為學生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在中藥學的課堂上能夠有所收獲。
在中職中藥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入實物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對中藥學有著更加感性化的認識,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實現質的飛躍。因為一些原因的影響,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多數時候都是直接向學生進行理論性知識的傳遞,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學生的教學進度被加快,但是不利于學生認識和了解中藥,學生對中藥沒有一個直觀化的認識。因此,在教學前,教師可以為學生發放一個中藥包,在中藥包中放一些學生經常能看見到的中藥藥材,讓學生認識中藥。
例如在講述新的課堂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中藥包中尋找到這味藥材,讓學生對藥物進行仔細觀察,從藥物的形狀和顏色入手,進一步為學生講解關于中藥的功效。比如在學習“當歸”這一藥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仔細觀察,當歸的顏色是黃棕色的,其具有濃郁的香氣,利用當歸可以補血,抗老防老等功效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學。
為了保證從根本上提升中職中藥學的教學效果,教師應重視對傳統化的教育觀念進行打破,確保培養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對中藥學進行創新學習。原有的教學方式并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中藥學這門學科是一門具有實踐性質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和學融合到一起,保證理論和實踐能夠結合到一起,讓兩者之間實現同步進行,讓教和學融合到一起。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已經進入了信息化的時代。通過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從互聯網上搜集關于中藥學的教學知識,拓寬學生的中藥學知識層面,對整個中藥學的教學節奏進行把握,提升中藥學的基本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麻黃”的臨床應用情況分析時,學生可以通過自學了解麻黃的藥性、功效,在臨床應用方面根據其實際情況的不同,也是有著不同的應用情況。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加入實際案例,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學習和分析,讓學生對麻黃這一中藥有著更為深化的認識,從中藥教學的理論角度出發,讓學生學習關于麻黃的理論知識,認識到麻黃的作用和價值。
在中藥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加入評價的教學環節,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收到教師合理的教學評價,讓學生對中藥學的學習內容充滿興趣,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原動力。在進行新課改時,加入教學評價是其中的必然需求,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教師應重視開展個性化的教學評價,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對學生的中藥學學習情況進行評價,重視考慮到情感的維度,確保學生能夠接受教師的評價,當學生的學習取得進步后,教師應重視鼓勵學生,對學生的進步進行具體性的表揚,讓學生看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在進行評價時,教師應重視讓學生的教學評價更具有針對性,確保從學生的學習實際效果出發,同時需要兼顧到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不管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好還是壞,都應該給予學生相應的教學評價,保證課堂教學的針對性。
綜上所述,做好中職中藥學的教學改革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只有不斷探索中藥專業教學規律,全面做好中職中藥專業教學改革工作,充分利用好現代化的教育理念,為學生學習中職中藥專業課打好堅實基礎,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保證學生自身的健康發展,同時實現學生學習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與市場需求有效接軌,為學生升學與就業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