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超
(山東科技大學 山東青島 266500)
大學宿舍不僅是學生主要休息和生活的空間,也是學生培養同學感情,參與社會活動,逐步向成熟轉變的平臺。當前高校在校生年齡普遍向“00”后轉移,由于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超過一半的學生自我約束力不強,個人主義比較明顯。尤其是在宿舍文化建設中,主動參與宿舍集體活動比較欠缺,不能與宿舍整體保持一致。宿舍的相對自由行性,使得學生們更愿意在宿舍交流溝通,所以更多深層的思想問題往往在這里更容易顯露,也更具有真實性。長期以來,傳統的宿舍管理工作大多放在檢查宿舍衛生、違禁物品、宿舍違紀行為與防火防盜等安全相關工作上,宿舍管理大多體現的是“管理”與“約束”的職能,忽視了宿舍具有的“陶冶”“導向”“同化”“調適”等育人工作中的重要功能。
山東科技大學土建學院宿舍育人體系是以學生的年齡特點、性格特征、專業特色與學院實際情況打造的宿舍育人陣地。主要開展學生的思想價值引領、文明禮儀規范、專業認同引導與心理健康輔導等育人內容,最終實現立德樹人根本目標。
要想與學生成為知心朋友,達到更好的育人效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高校輔導員,任課教師轉變原有的管理者角色,從教導者轉變為與學生共同學習的伙伴,從思想傳播者轉變為與學生平等交流的對話人,從活動組織者轉變為學生活動的共同參與者和合作伙伴。要做好大學生思政育人工作,輔導員應先轉變工作理念,堅持尊重學生、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拓展高校學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與思想價值引領的重要陣地,充分利用好宿舍陣地的傳播、示范、凝聚與激勵的重要功能。
山東科技大學土建學院為廣泛聽取學生的意見建議,不斷加強學生思想引領,提升學生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學院在學生宿舍活動室啟動了“宿舍下午茶”交流對話活動。采用“一加一”模式,即一位嘉賓與一個宿舍的同學進行面對面交流。參與嘉賓與同學們分別圍繞當前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職業生涯規劃等各方面進行交流討論。每一期的“宿舍下午茶”學院團委會邀請不同的教師嘉賓和學生來溝通交流,六七個同學和嘉賓老師圍繞而坐,沏上一壺茶,暢所欲言。不但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也達到了更好的育人效果。
“宿舍下午茶”活動在針對不同年級,不同群體學生均可開展。在面對大一新生時,主要邀請各班班主任和系所主任做客下午茶,主要圍繞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大學四年規劃等進行了交流討論。在面對大二學生時,主要邀請學院黨委書記和行政部門領導等嘉賓做客下午茶。話題主要圍繞學生對學校生活、學習等各方面遇到的疑惑和對學校學院的意見等交流討論。在面對大三學生時,主要邀請學院領導、各系所主任、專家教授等做客下午茶。主要圍繞專業方向發展,就業與考研、科技創新等問題展開交流。在面對大四學生時,主要邀請學院領導、專業指導教師、優秀校友等做客下午茶。圍繞當前的就業情況、畢業設計的開展情況、大學四年的生活等話題展開交流討論。其他有需要的同學比如退伍復學學生、少數民族學生、心理困惑學生、特殊學生等分別邀請相應專家、教師、領導召開座談會,及時傾聽學生心聲,解決學生訴求。
宿舍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提供更好的育人環境。宿舍文化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一個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圍會讓學生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和對集體的歸屬感、認同感。為營造良好育人環境,加強宿舍文化建設,主要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1.加強物質文化建設,營造和諧環境
物質文化是宿舍文化的基礎,宿舍設施及整體環境都是物質文化的來源,承載著宿舍文化的各個方面。為更好地推進宿舍育人體系建設,可在宿舍樓內設置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室。比如山東科技大學土建學院分別設置了“學生黨建之家”“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室”“輔導員之家”等,既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也可以加強輔導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黨建之家”可用于學生黨支部及學生黨員在宿舍內開展黨建活動,同時安排學生黨員在宿舍值班,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示范引領作用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影響學生,讓學生帶動學生,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室”可用于學生準備科創類比賽時在宿舍有相應陣地,可以方便同學們盡快地投入比賽準備中,平時也可以作為學生學習交流的地方。“輔導員之家”可為輔導員深入宿舍加強與學生交流提供一個良好的場所,學生中的問題不想在辦公室與輔導員交流的,可以到“輔導員之家”與輔導員暢所欲言。同時“輔導員之家”兼有心理咨詢室的功能,及時有效地緩解在校生的各種心理困惑,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大學生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充分利用好宿舍樓內空白墻面進行文化宣傳,盡情發揮“讓每面墻都會說話”的作用,開展宿舍文化長廊建設活動。各學院可結合自身專業特色和不同年級學生群體,搭建宿舍文化長廊。比如山東科技大學土建學院男生宿舍都集中在一棟樓,從低到高依次是大一新生、大二、大三、大四畢業年級,因此學院主要圍繞“優秀學生介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大校園文化、心理小知識、大眾創業、土建名人名項、名人名言”七大板塊鋪展開來,每個板塊采用形式豐富的文化展板,有機結合學院本身的特色,同時也不忘展現當代大學生愛國、愛校,勵志奮進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針對宿舍一樓均為大一新生宿舍的情況,一樓走廊文化裝飾的內容以學院簡介、專業介紹、學院年度十大優秀學生和保研學生介紹等內容展開,讓新生能在入學之際便開始著眼于當下,盡快了解所學專業內容,了解學院歷史,建立榜樣引領功能,規劃自己的未來,從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以及行為方式上得到改善與提高。
在宿舍二樓三樓主要面向大二學生,宣傳學校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心理小知識,有利于學生更深入地遵循校訓,形成良好的學風、校風。引導學生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標準規范言行,堅持崇高理想追求,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塑造文明道德風尚,同時,對加強學生道德修養,錘煉道德品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重要意義。心理小知識的宣傳有利于加強學生們的心理健康意識,學會正確地調節不良心理,提高自身心理素質,學會互相包容、互相理解。
四樓五樓主要是以大眾創業和結合學院特色的土建名人名城為載體的文化板塊,大眾創業文化長廊板塊中,各行各業的青年創業者齊聚一堂。教育廣大青年學生,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個開始,勇于開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才會不負大好年華。土建名家名項不僅展現了土建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同時也起到了提高學生自身的專業自豪感和歸屬感,增強學生的專業信心的作用,鼓勵學生樹立專業意識,穩定專業思想,積極主動學習。這對學生即將面對的就業方式和方向起到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
宿舍樓的第六層是名人名言板塊。感悟名人名言,可以使學生在繁忙抑或空虛的現實中獲得心靈上的支撐。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就是一個思想火花,可以點燃青春的熱情,激發大學生奮斗精神,同時也是學院送給畢業生最溫馨的祝福,希望學生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能夠綻放光彩。
2.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完善育人管理體系
制度是前提,管理是根本。高校應健全并完善宿舍制度文化建設,除了制定學院層面的管理制度外,還應充分引導學生自發形成學生組織的非正式管理規范。比如在學生宿舍的管理上,成立以團委老師領導學生自律會的管理制度,制定輔導員“三進兩談”、宿舍掛牌、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宿舍衛生獎勵、《自律會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具體方案,建立宿舍打分與學院評優評先資格相掛鉤制度,將宿舍個人打分納入學生綜合測評加分、評優評先等工作中。
除此之外,在制定學生公寓管理制度時,要充分體現民主,讓學生自發制定,并組織實施,將學生公寓管理制度通過學生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后實行。使學生從內心深處認可宿舍管理制度的制定,并自覺積極開展宿舍內務檢查整理工作,督促學生養成“勤掃、勤拖、勤整理”的三勤習慣,自覺維護宿舍衛生,改善宿舍環境條件。
3.加強精神文化建設,夯實育人教育陣地
宿舍精神文化是宿舍文化建設的核心。輔導員、學生黨員、學生會自律會平臺要和學生進行積極互動,帶動并啟發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并最終實現“自我成長”的目標[1]。通過學生黨支部、團支部、自律會平臺開展豐富的且具有吸引力的思想引領教育活動。在形式上,應做到接地氣、多引導、不“空轉”、少灌輸,起到潛移默化的育人效果[2]。
山東科技大學土建學院宿舍文化建設依托自律會打造自己的新媒體文化平臺,拓展宿舍教育陣地的空間。通過“山科大土建自律之家”微信公眾平臺和“土建自律會”QQ公共平臺推送與公寓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加入弘揚正能量的新聞報道和優秀品質的宣傳事例,每周推送大學生自律相關的推文,培養大學生自律意識。輔導員和學生黨支部積極開展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題活動和文化宣傳教育活動,通過舉辦宿舍裝飾大賽、宿舍風采大賽、宿舍友誼賽、舍歌大賽、疊軍被比賽、宿舍征文比賽等形式各樣的宿舍文化月活動,所有的活動開展均建立在滿足學生需求上,讓更多學生參與到宿舍文化中去,起到潛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依托優秀校友榜樣引領作用,嘗試把優秀校友育人工作融入到宿舍育人體系建設中,已畢業的校友大多具有對母校的懷念和特殊情感,通過邀請優秀校友返校,回自己當年居住過的宿舍看看等活動,發掘宿舍文化中的記憶和情感因素。讓在校大學生接待返校的優秀師兄師姐,不但建立了在校大學生與校友之間的溝通橋梁,也增進了在校學生和校友對學校的情感。依托校友工作可嘗試建立“校友成長導師”項目試點,由公寓服務中心組織,由志愿校友擔任一個宿舍的成長導師,以校友曾居住過的宿舍作為橋梁和紐帶,使不同年代的校友和在校學生緊密聯系在一起,既幫助了在校同學解決成長的困惑,又調動校友參與學校工作的熱情,形成良性的雙向互動,讓宿舍育人工作真正發揮實效[1]。
宿舍育人工作具有復雜性、多樣性、隱秘性與專業性等特點,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育人隊伍是做好學生宿舍育人與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們需要組建由學院黨委書記、院長、任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學生黨員及學生干部牽頭的隊伍,以宿舍為單位,建立宿舍導師制,通過發揮教職工全員聯動、優勢互補、團結協調的作用,努力探索以學生宿舍為單元的思想教育新模式[3]。建立與完善相關制度,采用不斷創新的新形式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社會觀、價值觀、戀愛觀和事業觀,積極探索大學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充分發揮宿舍育人的陣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