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航
(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廣西桂林 541199)
高等數學是高等教育中的基礎公共必修課程,很多學生會覺得數學知識抽象,沒有專業學習形象,學習熱情不高,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提高高等數學教學效果是每一個高等數學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1]。參與式教學方法主要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涉及學生實際,涉及趣味化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可以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以此強化學生的高等數學學習效果。
對于高等數學課程,是高等教育中的基礎必修課程,其具有高度抽象性、邏輯性的特點,高等數學教學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發展有極大的幫助。參與式教學方法是近幾年發展并推廣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其強調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該注重學生的自主發展,要發揮出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注重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以此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感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2]。
參與式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開展創造性的活動,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自覺性,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實現角色轉變。在以往的高等數學教學中,教師采取的是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手法,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知識的狀態,而參與式教學方法改變了這種情況,學生要學會主動學習,而教師也要從以往的知識灌輸者角色轉變成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引導者。參與式教學能讓師生之間更加明確的分工,并且其落實了以學生為本的現代化教學思想,促進了和諧師生關系的建設,這對于學生潛能挖掘及創造力發展有極大幫助[3]。
高等數學的知識點十分抽象,嚴密性強,如果學生對知識沒有深入地了解,很難把握知識的應用環境,如在羅爾定理中 f(a)=f(b)的條件很特殊,如果取消了 f(a)=f(b)這一條件,保留其他兩個條件,那么其結果也會發生改變。所以在高等數學教學中,指引學生形成嚴謹的思維,做到舉一反三是很重要的[4]。而從當前高等數學教學實際看,還存在一些不足,其主要表現在:
很多高等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過于看重基本的概念、方法講解,然后會為學生提供相應的鞏固性習題,對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不太看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大多是教師單方面地為學生講解知識,而學生則是被動地聽講,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在課后學生也無法靈活地應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此外,學生在學習中缺乏相應的知識應用背景,在學完知識以后不知道該如何應用、應用到哪里,這也會降低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知識的欲望,不利于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提升。
在當前的高等數學教學中,采取的考核方式還是以傳統的閉卷考試為主,強調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以及解題能力。考試中涉及到的題型主要包括選擇、填空、計算、證明等,考試內容局限在基本知識點考試上,關于學生數學綜合思維的考查重視力度不夠,這就會導致學生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突擊強化能獲得好的效果,考得好的成績,但是學生的綜合水平卻不高[5]。
對于課堂教學活動,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不斷互動的過程。而教師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是建立在和諧師生關系基礎上的。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高校學生具有很強的個性,他們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喜歡任課教師,可以從教師身上感受到關愛、期望[6]。對學生來說,他們感受到教師的真正關愛以后,會從教師身上得到信任、尊重,也會更加主動地學習教師講解的知識,學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回饋教師的期望。
因此在高等數學教學中,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方式是不能采取的。教師在教學中不能獨自一人講解知識,忽略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必須深入考慮學生是否可以跟上教師的教學步伐,學生能否很好地理解新知識,在今后是否愿意自覺地學習知識,都是教師要關注的點。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長時間沿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手段,學生必然會對學習活動產生厭煩心理,甚至有的學生會產生放棄高等數學學習的心理。所以在實際教學中,高等數學教師必須積極地與學生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正確地處理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如有的學生在上課過程中會出現玩手機、睡覺等情況,教師對學生進行批評糾正時,通過語言批評是一種方法,但是教師還可以采取更加隱晦的方式,如給予學生一個充滿寓意的眼神,或者是在課下、課間與學生進行單獨溝通,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改正[7]。對于充滿學習熱情,但是學習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教師要不吝鼓勵、表揚,要抓住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對其進行鼓勵、肯定,提高其學習自信心,使得學生可以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事實上,當師生之間可以形成平等、和諧、互動的關系后,教師就可以更好地指引學生進行知識探索,這對于參與式教學模式的推進有極大幫助。
在高等數學教學中,教師采取參與式教學模式時,還需要保證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課堂上[8]。
1.游戲教學法
高等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將知識點化作游戲,通過游戲的方式指引學生學習知識,實現寓教于樂,保證學生能在輕松、歡快的環境下掌握知識。
2.情境教學法
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構建相應的情境,讓學生可以在情境中實現知識學習、應用。情境教學法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環境下感悟抽象的數學知識,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激活學生的各項天賦,有助于學生綜合水平的提升。同時在情境中,教師還可以指引學生結合主題,設計相應的活動,在活動中發現問題,并用相應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
3.合作學習法
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實現知識獲取。小組合作學習涉及到課前、課上兩個方面。在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進行知識預習、復習,并在課堂上將小組學習的成果展示出來。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時,可以按照宿舍進行劃分,這樣學生之間相互熟悉,也可以更好地安排合作任務。為了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結合實際生活來選擇合作探究主題,并且每個學生都需要做好學習記錄工作,學習記錄可以是筆記,也可以是一段視頻。在課堂上,教師隨機提問學生,要求其展現本組的學習成果。如教師在講解完一元函數的極值最值知識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現實生活,說說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關于極值的問題,并要求學生舉例說明。在高等數學教學中,通過合作學習的開展,可以顯著激活學生的學習動力,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高,強化學生與人合作探究能力,有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
4.活動教學法
在高等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還可以采取競賽型的活動教學方式,或者是讓學生自主創新性地進行知識點總結,實現知識學習。如在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學到的高等數學知識,自己出一道題,然后在班上進行匯總,教師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組學生從匯總的題庫中隨機選擇題目進行解答,每人一題,答對小組積一分、答錯小組不積分,一共開展3輪,累計得分最高的小組給予平時成績加分的獎勵。在這樣的課堂活動中,學生會表現得很積極,學生為了保證自己小組獲勝,也會更加努力地學習與自己抽到的題目相關的知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進了學生學習效果提升。
5.移動式教學
新時期下,隨著微時代的到來,移動學習已經成為當前教育領域中十分常見的一種方式。對大學生來說,手機、電腦是他們學習、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師既然無法阻擋學生上課玩手機的局面,那么可以嘗試將教學與手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利用手機進行知識學習。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移動學習這種方式具有諸多優勢,如教師可以隨時進行測試,設定考試時間,學生的題目按照隨機的順序出現,這樣可以很好地防范學生抄襲現象。教師可以同時將試題、答案上傳到軟件中,學生在上傳答案后,可以立刻得到結果,這樣學生就會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更加深刻的感知。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錄制相應的微課,在課前通過微信群發給學生,讓學生根據微課及教材內容進行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惑后,還可以與教師、同學進行相互交流,這對于學生知識掌握有極大幫助。
在參與式教學活動中,做好總結評價也是十分重要的,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總結評價,對知識有更加深入的感知。高等數學教師在開展參與式教學活動時,需要簡明扼要地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包括理論知識、技能,并適當地引導學生拓展知識面,促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感知知識[9]。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注意評價的全面性、客觀性,在參與式教學模式中,教師不能單純地依靠學生成績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教師還需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包括課堂參與積極性、學習態度、合作表現等。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等活動,促使學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到自身學習狀況,為學生的良好發展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高等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通過參與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助于學生學習效果提升。同時參與式教學法的應用還能進一步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能讓學生在主動探索中提高數學學習自信心,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提升,也能強化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提升。因此,在今后的高等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發展需求,靈活地開展參與式教學活動,以此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