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坦其其格
(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現代高校日語教學與其他外語教學一樣,在學生層面上暴露出了很多問題,且日語教學中部分問題的程度更甚之,因此如果一直放任自流,則日語學科的教育價值就會大幅減弱,說明面對現狀問題,高校必須對日語教學進行改革。[1]而改革不能盲目,必須先找到正確方向,后采用相關方法才能實現改革目的,這一條件下體驗式教學模式就提供了改革契機,該模式以學生體驗為主,能讓學生通過體驗學習知識,并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新的體驗,如此循環學生的日語水平就會提升,同時該模式可以融入多種其他教學方法,保障教學質量與有效性。但值得注意的是,要充分發揮體驗式教學模式作用,就必須明確掌握其正確應用方法,因此有必要展開相關研究,此舉具有一定現實意義。[2]
體驗式教學模式是一種以教學對象為基礎,在教學中通過一系列教學方法讓教學對象通過實際行動來進行學習,產生學習體驗(即實際行動過程中教學對象會對外部環境、交流對象等產生體驗,這種體驗就是學習體驗),且在學習體驗中產生新的體驗。新體驗能夠反映出教學對象現存問題、不足之處,同時也能開拓視野,感知到自身在以往教學中未曾接觸到的一些知識或信息,這時教育對象對教學內容的認知提升,教學內容在其腦海中有深刻印象,說明這種教學模式能夠讓教學對象將知識內化于心,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值得注意的是,體驗式教學模式在被提出的初期受到了學術領域的質疑,即當時很多研究人員并不認為該教學模式行之有效。原因在于采用該模式進行教學,教學工作的有效性取決于教學對象是否能產生良好體驗、具體體驗程度如何,如果不能產生良好體驗,且體驗程度淺薄,則該教學模式就不能發揮應有效果。這一觀點雖然在現代視角上不被接納,但也不無道理,在實際應用中應當著重思考如何讓教學對象產生良好體驗且盡可能提高體驗程度,因此該教學模式中的教學方法應用非常重要,如果方法錯誤,必然會導致教學有效性下降[1]。
與普通教學模式相比,體驗式教學模式至少具備三大優勢:其一做到了理實結合,高校開設的很多學科都具有理論與實踐教學部分,而在普通教學模式中兩個教學部分是分開的,一般是先開展理論教學,后開展實踐教學。這種方式且不論對錯,實際應用當中必然會導致教學效率方面的問題,同時還可能出現理論與實踐銜接不當的現象,這種現象對于教學質量而言是一種威脅。學生可能在實踐過程中無法轉換自身思維,不能很好地開展實踐,或者發現自身所學理論在實踐中并不能產生應有作用,這將導致教學質量下滑。但在體驗式教學模式中,著眼于“以學生體驗為主”的核心思想,教學必須貼合學生能力、需求等才能保障學生產生良好體驗與深刻體驗。因此該教學模式強調理實結合,教學中學生所遇到的實踐問題都符合其所學理論,同時具備一定的難度與變化,說明在該教學模式中理論與實踐銜接良好,有利于教學質量。其二提供了良好學習環境,學習環境對于人的學習狀態有很大影響,如人在枯燥環境中會覺得無聊,隨后開始神游天外,注意力并不集中,這就是典型的學習狀態低下的表現。而普通教學模式所構建的學習環境就比較枯燥,這也是導致學生學習質量下滑的一大原因。而體驗式教學模式中,學生作為學習主題需要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與外界接觸,這個過程非常生動,且能接觸到很多新鮮事物,這種學習環境就不會讓學生感到無聊,普通教學模式中出現的問題將不復存在。其三拓展了教學資源,普通教學模式中教師一般都是根據課本及個人見解來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學資源的來源就是課本內容與教師個人認知,而這兩個資源來源能提供的資源有限,且千篇一律,使得教學缺乏創新,不利于學生開拓視野,也不能保障學生學習興趣。而在體驗式教學模式中,除了以上兩項資源來源以外,還包括了社會人員、網絡環境等,這些來源中的教學資源量異常豐富,完全可以讓教學資源得到拓展,使得學生視野開拓,并對學習始終保持良好的興趣[2]。
無論學科、教學目標如何,教師在使用體驗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時,都必須遵從其基本應用框架開展活動。該框架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具體如下。
1.第一部分,創設體驗式教學環境
針對“如何讓學生產生學習體驗”的問題,在體驗式教學模式應用中教師就必須先創設一個體驗式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該環境中開展相關活動即可產生學習體驗。但為了保障學生愿意在環境中開展活動,環境創設時教師應當根據學生興趣等信息來確立環境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在興趣推動下會開展相關活動,由此產生學習體驗。
2.第二部分,相關教學方法應用
雖然體驗式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提倡讓學生在環境中自由發揮來進行體驗,但因為學生尚處于學習階段,自身知識水平略有不足,所以教師并不能完全放手不管,否則學生很容易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甚至出現方向性錯誤。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就應當采用相關的教學方法來規避問題,讓學生始終保持在正確學習方向上,與難度適宜的問題進行接觸,避免學生產生不良體驗。
3.第三部分,體驗反思
針對“如何保障學生體驗程度”的問題,上述提到的“依照學生興趣創設教學環境”方式能夠起到一定作用,但這一作用只體現在學習體驗上,無法作用于新體驗。這時教師在體驗式教學模式應用中就必須組織學生對學習體驗進行反思,自主發覺現存問題,并加以整改,由此學生新體驗程度也得到了保障。
現代很多高校日語教師發現,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表現不佳,或神游天外或“發呆”,始終無法對教學內容保持長期專注,導致教學質量難以提升。例如某高校日語教師根據日常觀察發現,課堂上過半學生或多或少都有上述類似表現,說明學生學習狀態不佳。這一問題的主要成因在于普通教學模式的學習環境比較枯燥,即在普通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主導者,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需要根據教師思路進行學習,使得學生自我意識不能發揮,因此學生會感到無聊,隨之神游云外,同時教師提出的教學內容均為課本內容,這并不能引起學生興趣,這也會導致學生出現類似問題。
在很多外語教學中都存在不少學生感到學習難度大的問題,但日語教學中這一問題的程度更為嚴重。以英語與日語為例,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具有更廣闊的應用范圍,因此學生對英語的陌生程度相對低。而日語并不是國際通用語,應用范圍比較狹窄,這就導致學生對日語陌生程度更高,而學生對外語的陌生感是外語學習的一大阻礙,陌生程度越高則學習阻力越大,學生自然會感到較高的學習難度。較高的學習難度會使得學生不能很好地消化日語知識,容易產生不良體驗,這對日語教學質量造成了直接影響。
上述提到,普通教學模式中教師占據主導,學生則處于被動,因此在這種模式下,學生不但會神游,還會逐漸養成被動的學習習慣。學習活動依賴外力,需要教師提出學習要求后才能開始學習,且學習過程中如果遇到了問題也不會主動提出或思考,使得問題長期存在。這種現象一旦頻繁出現,就會使得學生出現認知斷層,進一步加大學習難度。由此可見,被動的學習習慣對日語教學質量有重大影響,因此高校日語教學中教師必須予以關注。
為提高高校日語教學質量、解決現狀問題,下文將提出體驗式教學模式在高校日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各項策略能對現狀問題進行治理,使得教學質量提升。
創設體驗式學習環境是體驗式教學模式應用的第一步,實際應用當中,教師必須著眼于學生興趣來進行環境創設,要用符合學生興趣取向的元素對環境及內容進行“包裝”,這樣學生才能很好地在環境中進行學習,產生良好體驗。如當教師發現學生很喜歡看“動漫”,在可以構建一個由動漫角色構成的學習環境,學生在環境中擔任不同角色,在各角色立場上用日語進行交流,這樣學生對于日語學習就會有良好的興趣,而在興趣作用下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都會提升,因此能獲得良好體驗。另外,為了讓學生在體驗式教學模式中發揮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必須將學生放在主導地位,而自身可以處于引導者、組織者地位上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得師生地位扭轉,這時學生在體驗式學習環境中將獲得充足的能動性空間,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得以發揮,學習狀態自然能夠提升,且長期保持在良好水平。
首先普通教學模式中的學習環境并非不可取,只是單純在這一環境中進行教學會導致學生感到學習難度較大,因此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體驗式教學模式中就要對學習環境進行拓展。其次可以采用兩種方式對學習環境進行拓展:其一創立“日語角”,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校內或者周邊創立“日語角”區域(與所謂的“英語角”類似)。在該區域中人們都是用日語進行交流的,這樣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前往“日語角”與人交流,這樣日語教學環境就不再局限于課堂。學生不但能在交流中鍛煉自身日語口語、聽力等,還能了解日語文化等,這能逐漸消除學生日語陌生感,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其二信息技術應用,不可否認并不是所有高校都有條件在現實環境中創立“日語角”的,因此在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就要另尋他法來拓展學習環境。信息技術應用就是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即因為現代信息技術的覆蓋面非常廣泛,所以教師與高校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讓日語專業人員、母語為日語的人員等參與到日語教學當中。這樣學生就能借助信息技術與此類人員進行交流,通過交流也能起到相同的教學效果,可使學生有深刻體驗。最后無論采用哪一種方式對學習環境進行拓展,教師在體驗式教學模式應用中都要做好理實結合工作,如在學生與人交流之前,根據學生現有水平提出實踐要求,學生在交流中要進行表達,并搜集反饋信息,以便于教師進行指導。
事實上,在上述(一)創設體驗式學習環境,扭轉師生地位)分析中師生地位得以扭轉,就已經能避免學生養成被動學習習慣。但為了進一步促進學生主動性發揮,且保障學生新體驗深刻,高校日語教師在體驗式教學模式應用中應當采用引導教學法來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同時自身作為引導者必須發揮引導作用,而不是直白地告訴學生應該怎么做,這樣學生的主動性思維才能發散。例如某高校日語教師在學生前往“日語角”進行交流時全程陪同,但并不干預學生交流,結果發現學生對于日語語法的理解存在問題,但教師并沒有直接指出,而是在交流之后告訴學生“剛才的交流中你覺得你是否存在問題呢?”這使得學生開始反思,隨后發現了自身在日語語法中的問題,同時教師針對這一問題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正確語法是怎樣的,而是讓學生自主通過教材、圖書館等渠道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提出了改進方向,因此學生在整個過程中表現出了較強的主動性,思維非常活躍,能讓學生有深刻的新體驗。
綜上,本文對高校日語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進行了分析。通過分析了解了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基本概念、優勢所在及基本應用框架,結合這些內容,文中指出了現代高校日語教學中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體驗式教學模式應用策略。采用相關策略,能夠對現狀問題進行治理,并發揮體驗式教學模式作用,讓學生獲得良好、深刻新體驗,不斷循環下可使日語教學質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