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莉亞
(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實驗小學校教育集團 江蘇蘇州 215000)
對小學語文主題學習下的單元整合策略的探討,對教師和學生都有重要意義。對教師來說,通過探討如何利用單元整合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能幫助教師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中的內容,設計每個單元的主題,通過為學生講解一些內容相似及主題相同的文章,促進學生學習及理解,這樣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學生來說,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及抽象思維能力還很差,往往很難理解一些非常抽象的知識。而通過單元整合的教學模式能幫助學生研究更多事例,并且通過不同事例的講解促進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能使學生更加享受課堂上的學習過程[1]。
預習是語文學習中的重要環節。學生通過對教材內容的預習,能對教材的內容安排有一個比較清晰的了解,從而在課堂上更加容易地跟上教師的講課步伐,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以往,語文教師在為學生安排預習任務的時候,往往是要求學生預習某一課的內容。這樣,學生僅僅是對某一篇課文有一個了解,并不明白預習的意義,甚至根本不能明白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而明確了解某一篇文章所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一直是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點關注的內容。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教師在為學生安排預習任務時,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主題,并將相同主題的課文同時安排給學生進行預習。這樣的方式往往能幫助學生產生更加深刻的感受,也能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這樣能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及預習效率[2]。
為了幫助學生喜歡上語文學科,并引導學生享受理解及吸收語文知識的過程,教師設定了一個單元的主題為“快樂學語文”。教師將第四單元第十二課的《亡羊補牢》《揠苗助長》以及第七單元第二十五課的《羿射九日》安排到這一單元的教學中。這幾篇課文都是寓言故事。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故事都非常感興趣,且故事本身就有簡單易懂這一特點,學生在學習這些課文的時候能夠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教師要求學生在課下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對這幾篇課文進行預習,并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每一篇課文的內容進行總結。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加清晰地感知到寓言故事的一些文本書寫方面的特點,也能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預習。
單元整合教學模式的重點是要求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單元內容進行整合。這樣的方式往往能幫助語文教師更加高效地完成新課標規定的教學任務及教學目標。而且,通過對單元內容進行整合,也能幫助語文教師簡化教學流程。這樣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語文教師在對單元內容進行整合的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個方面就是指語文教師要懂得以文帶文,“精略”整合,并且要懂得“扶”“放”結合。其中,“精略”整合是指:語文教師應當仔細研讀新課標對語文教材教學的要求,明確了解教材中哪一部分內容是重點知識,需要對學生進行詳細講解,哪一部分是非重點知識,閱讀就可以。而“扶”“放”結合是指:語文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將一些學習任務交到學生手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完成。第二個方面是指:語文教師要懂得對同類課文進行整合,并聚焦到課文的性質上,做到求同存異。其實,不同課文的分類方式往往有很多種。分類方式及標準的不同往往取決于教師教學中的重點。如果語文教師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就可以將一些文采比較好的文章整合在一起。如果語文教師是為了幫助學生提升抽象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更加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就可以將一些感情豐富的文章整合到一起。語文教師在整合課文的過程中應突出文章的相同之處,適當地忽略文章的不同之處。第三個方面是指:語文教師在整合課文內容的時候,應當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及提升,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是指語文教師應當注重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和習作訓練整合在一起,以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因為語文這一門學科不同于其他的學科,它不僅有學科這一種身份,它也是一門語言。語言就要注重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要應用單元整合教學模式來同時培養學生這幾個方面的能力[3]。
例如,為了提升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教師對相關的課文進行了整合。教師將第一單元第一課中的《村居》《詠柳》,第五單元第十五課中的《絕句》《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為學生整合在一起,并將主題設定為“體悟作者的感情”。教師特意為學生選擇了一些非常抽象的詩歌,這些詩歌中往往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詩歌所具有的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是:作者僅僅通過只言片語就能夠將自己的感情抒發出來。學生通過學習這幾篇課文能夠了解詩歌所具有的一些特點,并更容易理解及深刻感知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達到體悟作者感情的效果。
因為小學語文這一門科目的教材安排也決定了教師要對不同的課時分配及教學內容進行調整。由于每一個階段的學生都有不同的學習任務及學習重點,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明確自己所教授的年級的學生需要重點學習的內容,從而合理分配教學課時。一般來說,識字及寫字是低年級段學生在學習語文這一門科目中的重點內容。而中高年級的學生主要是學習對文字的理解,以及對語文知識的積累,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及抽象思維能力。這就需要語文教師根據自己所教授學生的不同階段進行調整[4]。
例如,在為學生講解二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材時,教師認真分析了教材的內容,并仔細研讀了新課標對語文教師教學的要求。語文教師意識到這一階段學生在學習語文這一門科目時的重點是要積累并掌握一些字詞。于是,教師根據不同文章涵蓋的詞語的難易程度對其進行了單元整合。教師將一些涵蓋詞語比較簡單的課文整合到一個單元,如第二單元第七課《一匹出色的馬》以及第四單元第十三課《畫楊桃》等。同樣的,語文教師將一些涵蓋的詞語比較繁瑣以及難以書寫的課文整合到一起。然后,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詞語積累及書寫方面的能力。這樣的方式能為學生以后更加深入地學習語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單元整合教學模式并不是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所有內容進行整合,而是要求教師合理地進行取舍。對于一些非重點的知識及內容可以完全忽略,或者是由于不同的課堂的教學重點不同而為學生整合不同的內容。由于生字詞的記憶以及書寫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因此,語文教師會定期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測。一般的檢測程序是要求學生拿出一張空白紙,然后將語文教師口述的詞語寫在紙上。學生書寫完成后,教師會將每一位學生的紙張收集上來,并對學生的書寫情況進行評閱。對于一些學生書寫錯誤的詞語,語文教師不僅會要求其改正,也會要求學生書寫多次來加強記憶。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聽寫的過程中,由于時間有限,可以挑選出一些比較難寫的詞語來檢測學生,這樣不僅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5]。
例如,教師將一些涵蓋字詞難易程度相似的課文整合到一起,比如:第一單元第三課《開滿鮮花的小路》,第二單元第五課《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以及第三單元第十課《沙灘上的童話》。語文教師將整合的課文設定為一個單元,并將單元的主題設計為“突破繁瑣字詞”。這一單元的重點詞語主要包含:鮮花、雷鋒、叔叔、沙灘、童話、美好、小路等。教師要求學生在課下努力記憶及默寫相關的重點字詞,并告知學生在課堂上會通過小測驗來檢測學生對字詞的記憶情況。由于課堂時間有限,而且語文教師要將重點放在為學生講授新知識上,因此并沒有太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聽寫。因此,教師僅聽寫了一些學生普遍會出錯以及感到難以記憶的詞語。這樣的方式能非常準確地檢測學生對詞語的記憶情況,從而達到更加高效的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探討如何在小學語文主題學習下應用單元整合的教學策略,能夠幫助語文教師更加清晰地了解單元整合教學模式的深刻含義,并熟練地將其應用到課堂教學中。這樣能幫助學生更容易地掌握語文教材中的知識及內容,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可以通過以上提到的四個方面的內容應用單元整合教學模式開展課堂教學工作。此外,教師也應當具有與時俱進的精神,可以適當地將一些信息技術或高科技產物應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帶給學生學習的新鮮感,從而幫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