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學英 張麗麗 徐 靜
(慶云縣常家鎮板營明德小學 山東德州 253700)
“教師”雖說只是一個職業的稱謂,而在現實中,教師的職業行為似乎成了他們生活的全部。他們以犧牲自我來換得學生茁壯成長。講臺催人老,粉筆染白頭,但教師們卻無怨無悔,矢志不渝,耕耘不輟。這種甘為人梯、無私奉獻精神就如同紅燭一般,燃燒自己來照亮別人,用自己的付出換來一批批學生的成長。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我們每天都進行著大量平凡、瑣碎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那么,是什么支撐著無數教師兢兢業業、甘于奉獻、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呢?是什么支撐著無數教師兢兢業業、勤于奉獻、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呢?又是什么使教師樂于奉獻、勤勤懇懇、充當人梯的呢?我想,那一定是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是這種愛崗敬業的精神讓他們義無反顧地投身教育事業,更是一種對于教育事業單責任心,以教書育人為己任的高尚道德讓他們為了中華民族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
學高為師,師德為范。師德是為師之本,更是立國之基。我校的許多老師都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教學上,精益求精,用廣博的知識、豐富的語言給學生以知識世界的洗禮。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經常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要做到一名優秀的教師,最重要的條件是什么?是優美的語言?是廣博的知識?還是豐富的教學經驗?實踐的過程中我發現: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不僅要有優美流暢的語言、廣博的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最重要的是要有愛心。師愛是教師對學生無私的愛,它是師德的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點燃學生的夢想;它是指路的明燈,照亮學生前進的路程。
即使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也要規劃好自己的“十四五規劃”,牢固樹立格局意識,胸懷教育事業。不忘立德樹人初心,厚植愛國情懷,忠誠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真正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
陶行知先生說過:“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闭f的就是為師者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師德。優良的師德、高尚的師風是搞好教育的靈魂。堅信自己對教育事業忠貞不渝的信念和做好教書育人工作的堅定信心。忠于黨的教育事業,貫徹國家教育方針,遵守教育法律法規,履行教書育人職責,引領學生健康成長,肩負起身上的責任,一如既往地愛護每一位學生,關心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快樂生活。
在平凡中堅守,在堅守中不凡。教師,一個原本就已是光輝神圣的詞語,在這次突如其來的情況下成為了更加閃耀、令人崇敬的字眼。在特殊時期,我和我的同事們,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無法再像往常一樣和學生們相約在熱鬧的課堂。如同一堵無限延伸的城墻,生硬地阻隔了我們和學生們。于是,我們開始新的教育方式——網上教學。網絡這一端我們諄諄教誨,那一端的學生們認真聽講,不會阻隔學生們對知識的向往。
坐在電腦前,我們深深地感受到這一堂堂直播課的來之不易,身居外地,沒有電腦,通訊受阻,甚至一本課本都成了“奢侈品”。我們其實和千萬普通人一樣,我們有上百種理由安逸家中,但我們卻日復一日端坐電腦前,寫著群蟻排衙的教案,敲下無數個鍵盤的音符。
兩個月的時間,經過了一批批最美逆行者不懈的努力,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共同的抗疫,終于將病情暫且控制住,但這并不代表老師可以放下警惕之心,回歸正常生活。學生返回學校的那天,為了保證全體師生的身體安全,在校門口排起的長隊,兩張桌子,五位老師,還有一些消殺物品,支撐起了一個小小的消毒疫站。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皼]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黨是溫暖的太陽,照耀著我們;黨是和煦的春風,吹拂著我們;黨是母親的手臂,關愛著我們;是黨給了我們溫暖,給了我們自由,是黨創造了這么一和平安寧的幸福時代。
作為一名普通的小學人民教師,一位教育工作者,我熱愛教育事業,忠于自己的理想信念。有一顆赤誠之心,能夠為教育事業奉獻終身。一心一意地教育孩子,保持謙虛,求上進。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鮮明的特色,教育的方式也會發生很大的改變,會有很多的教育思想,教育研究發現出現,這個時候應該努力學習,至少不能掉隊。
教師是教育教學的專職工作人員,不僅要為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塑造學生的人格。因此,教師除了要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外,還必須增強個人素質,我認為,新世紀的優秀教師應具有愛心,有高尚的人格,淵博的學識,良好的口才,健康的心理和強健的體魄。近些年的感動中國教師人物,使我感動頗深。
2018年度感動中國教師人物張玉滾:擔起鄉村未來的80后教師張玉滾大學畢業后,放棄在城市的工作機會,回到家鄉,從一名每月拿30元錢補助、年底再分100斤糧食的民辦教師干起,一干就是17年。學校地處偏僻,路沒修好時,他靠一根扁擔,一挑就是5年,把學生的課本、文具挑進了大山。他是這里的全能教師,手執教鞭能上課,掂起勺子能做飯,握起剪刀能裁縫,打開藥箱能治病。由于常年操勞,“80后”的他鬢角斑白、臉上布滿皺紋。
盧永根教授將十多個存折的存款轉入華南農業大學的賬戶,盧永根夫婦一共捐出8809446元,這是他們畢生的積蓄,學校用這筆捐款設立了教育基金,用于獎勵貧困學生與優秀青年教師。他說:“黨培養了我,將個人財產還給國家,是作最后的貢獻?!北R永根的秘書趙杏娟說:“錢都是老兩口一點一點省下來的,對扶貧和教育,兩位老人卻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錢?!狈N得桃李滿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風,是春蠶,更化作護花的春泥。熱愛祖國,你要把自己燃燒。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們心里。
2016年度感動中國教師人物:支月英——芳蘭振蕙葉。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教師。1980年,江西省奉新縣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只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臺,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大山深處的兩代人。
她跋涉了許多路,總是圍繞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這是她的信念。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她的麻花辮。
在十四五”這個承上啟下的重要時期,我們要沉下心來做好事,不斷在工作中總結經驗和做法,以謙虛謹慎的態度,砥礪奮進。緊跟黨的領導,嚴格要求自己,踏實務實,加強自身建設,為祖國奉獻自己的一份力。守護著校園這方凈土,牢記“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職業操守,樹立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忠誠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認真履行教師神圣職責,真正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內強素質,外塑形象,不斷地加強師德修養,提高師能水平,努力做一名學生喜歡、人民滿意的教師。在此后的工作中希望自己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要傳承匠心,勇擔使命。希望擔當起自己教學育人的使命,在實際工作中做到:帶“德”、帶“才”、帶“教”、帶“研”。強化責任,提升自己思想深度、專業素養的指導,以學校發展為榮,保持寬廣胸懷,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不斷實現生命共同成長,走向生命自覺。
二是要自覺向學,芳華自來。一要提升思想理念。除了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還要學習本校特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體悟學校文化的內涵,盡快盡早成為一名具有文化底蘊、教師風采的真正的教育人。二要學習專業本領。要多聽課、多反思、多改進,熟練掌握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的基本功。三要努力開拓創新。在學習中要注意學會揚棄,對教育工作不能照搬照抄,在繼承豐富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特長和學科教學的實際,創造性實施教育教學,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思路、教學特色和教學風格。
三是要教學相長,青藍同輝。希望自己樹立教學相長、互幫互學、共同成長的意識。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我,要有更高的奮斗目標,做到教學相長,青藍同輝;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好學進取、勇于探索”的精神來激發自己更好的學習與工作。
如今,國內政治清明,社會善治,科技躍升,經濟繁榮,國家安定,人民幸福,我國第一個百年目標已經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正在我們的手中漸漸成為現實。生于紅旗下,長于新時代的我們,更應發揚中國共產黨偉大的紅船精神、艱苦奮斗精神、三牛精神,不待揚鞭自奮蹄,于三尺講臺上有一分熱發一發光,不忘初心,傳承匠心,為教育事業增光添彩。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當以學為基,傳承黨內教育優良傳統,每天扎根三尺講臺、立足人民教育的平凡堅持來詮釋教育事業中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斷用黨史這本“豐富生動的教科書”來教育人、啟迪人、感化人、鼓舞人。今后,我將擼袖實干,用雙肩勇挑培根鑄魂的使命,用師者仁心鑲刻著啟智潤心的誓言,用初心的鏗鏘力量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路上行穩致遠,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