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艷梅
(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江中學初中部 吉林吉林 132013)
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基礎課的延續和必要補充。它是在教育者有計劃、有目的地設置和學生的積極主動配合參與下,通過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能力和智力、組織協調性的訓練,從中提高學生的思維、判斷力、合作意識和創造性的一種活動。讓語文活動課融知識性、實踐性、趣味性于一體,發揮活動課的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是綜合性學習活動課應該確立的教學重點。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對綜合性學習策略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與思考。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在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課中,教師可以借助圖片、視頻、動畫、音樂、歌曲引出新課課題,同時搭配語言藝術的妙用,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他們對新課的期待與渴望,促進后續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例如,在《天下國家》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組有關愛國題材的影視片段,像《我和我的祖國》《開國大典》和《戰狼》系列等,與學生一起配樂合唱歌曲《我的中國心》《龍的傳人》《中國人》等,營造濃郁的愛國氛圍,使其感受到強烈的視聽沖擊。可談話導入:“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建設者的我們,該怎樣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走進綜合性學習‘天下國家’!”順利導入新課課題,使其快速進入到最佳學習狀態。接著,教師將請事先已分組準備的各小組推選優秀者,通過白板或PPT在全班展示收集到的愛國人物故事、詩詞、名言等并一起朗讀,使其深受愛國氛圍的熏陶,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感。
筆者在班級開設讀書論壇,與學生們一起交流讀書感悟與收獲。孩子們你方唱罷我登場,儼然成了《百家講壇》的主講人,慷慨激昂,揮灑自如。讀《平凡的世界》,對于少安、少平的愛情抉擇,大家各抒己見,侃侃而談,平凡的世界里,不平凡的孩子們,讓我刮目相看;講《俗世奇人》,孩子們相聲評書花樣翻新,精彩演繹扣人心弦……一時間,讀書論壇成了學生朝思暮想、熱切盼望的課。
不僅如此,為了充分調動大家讀書的積極性,我還在班級開展“經典名著表演秀”“經典名著小競賽”等活動,學生為了在活動中大顯身手,都用心讀書,精心排演,特意準備了一些道具,為表演增添了許多趣味與色彩。在“讀書論壇”的爭鳴與質疑環節中,學生樂于思考,善于提問,積極辯論,碰撞出閃亮的火花。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應該讓學生站在課堂中央。而且,綜合性學習是要鍛煉學生的實踐性,讓學生自由表達。在綜合性活動課上把更多時間交給學生,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創造力,培養學生表達能力,提高學生與其他人的合作意識,也能創設良好的讀書氛圍,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劉淼認為:“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學科為依托,以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學生生活與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系為主線,以問題為中心,以活動為主要形式,借助綜合性學習內容和綜合性學習的方式促進學生發展語文素養的一種課程組織形態。”比如,在開展《有朋自遠方來》綜合性學習活動課時,教師設計了“自我介紹交朋友”“擦亮慧眼選朋友”“誠實真心待朋友”等模塊,首先引領學生在小組內介紹自己,按照順序交流取長補短,各組推選一名介紹得比較好的學生上臺為全班做自我介紹,師生一起總結自我介紹時需把握的要點:突出個人優點和特長;展示個性,使個人形象鮮明;不可夸張,堅持用事實說話;符合邏輯等。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將自己手中的紅五星送給班里最要好的同學,隨后引導學生討論思考:最受歡迎的同學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如何讓自己成為受歡迎的人?這樣交朋友的原則就水到渠成地總結出來了:1.平等互惠,學會體諒朋友的難處,相互給予與分擔。2.寬容他人,尊重差異,加強溝通。3.坦誠相待,堅持原則,絕不能以犧牲原則為代價,維持所謂的友情。這樣的設計將語文與現實生活巧妙地連接到了一起,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讓學生能夠把握正確的交友原則,收獲美好的友情。
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并非僅局限于固有的教材內容,而是一種“活化”的學習活動,學習內容是靈活的,即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可根據個人興趣和問題自由選擇課題;學習方法也是靈活的,即他們不僅要閱讀教材,還要學習課外資源,甚至親自到自然界和社會中去觀察、調查,并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例如,開展“倡導低碳生活”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時,教師要求學生圍繞“低碳生活,我們可以做什么”的話題,從相關網站搜集一些最新的可靠數據,也可以從地理課本、百科全書中找相應的介紹,還可以訪問權威人士,咨詢相關學科的老師,通過多種渠道了解相關知識。
在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教師需充分利用智能環境,并設計開放性、多元化的語文課堂,引入一系列其他學科的知識,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獨立思考,再合作探討,鼓勵他們跨科學習,讓多個學科的知識交匯融合,使其綜合素質得以提升。如在《身邊的文化遺產》教學中,教師先在多媒體課件中展示一組我國文化遺產的圖片,像兵馬俑、龍門石窟、泰山、黃山、剪紙,播放京劇、豫劇、古琴、琵琶等,指出這都是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引導學生結合語文、思想政治、歷史與地理方面的知識探討,增加他們對課題的理解與認知。接著,教師在班級內組織學習,了解我國的文化遺產及“文化遺產日”相關內容,使其對本地的名勝古跡、民間藝術、藝術形式、民俗活動、節慶禮儀等進行分工整理,依據歷史與地理常識分成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后,每個小組內選出本組的“申遺”項目,一般根據推薦人數最多、認同度最高兩個標準來評選,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并搜集資料,撰寫申請報告,并召開班級模擬答辯會。
《語文課程標準》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配合”。語文學科不再是單一性的,而是能復合其他學科的綜合性學科。學生語文知識的獲得,學習能力的提高,語文素養的養成,不僅是通過語文課本,還需要與其他學科的結合,與學生生活體驗、社會生活的聯系。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突破學科界限,加強與各學科的聯系。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綜合性學習把整個世界作為語文學習的環境,注重讓學生在真實的、具體的現實中學語文,是一種自由的學習實踐,而不是刪除許多復雜的因素,把語文從活生生的現實生活中抽取出來,進行“純粹”的學習。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自由的學習,除了其學習的對象、內容和環境是自由的,學習形式、學習方法、學習手段也是自由的。學生不僅僅是靜靜地看書,還要調查、走訪、表演等,在實踐中去親身體驗語文,學習語文;學生可根據自身實際和學習內容,環境的特點選擇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還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走進網絡虛擬世界討論、交流等,走進人們的心靈世界和情感世界。
教師可以根據綜合性學習的主題,去互聯網上、去生活中收集和運用豐富的資源,創設與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先根據綜合性學習的主題,收集與整理豐富的資源,先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與參與各項合作學習活動,然后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示范講解,最后指導學生共同解讀主題。例如,根據統編版九年級上冊的“走進小說天地”的綜合性學習主題,教師可以結合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進行教學,也可以選擇《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教師可以布置一些閱讀與探究任務,如話說三國、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三國中的關鍵戰役、“周瑜打黃蓋”課本劇、“空城計”表演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任務。教師可以提前設定閱讀時間表,要求學生邊讀邊想、邊讀邊寫,根據語句描寫、篇章結構、主要事件與人物特征等進行分析。教師應該注意收集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為學生提出一些解答的示范,比如:對于諸葛亮人物的解析,可以總結為足智多謀、忠君愛國、志向遠大、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可以從火燒博望坡、火燒上方谷、空城計、七擒孟獲等事件中看出,在講解的時候還可以加入原文、電視劇視頻片段和《易中天講三國》的片段。最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寫出心得感悟、參與演講比賽、參與小組辯論比賽的方式,更好地解讀主題與完成任務,能夠有效落實本專題的目標。
再如,進行“倡導低碳生活”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時,教師可以開展“低碳生活宣傳語”征集活動,在課上對宣傳語的寫作恰當指導與點撥,再讓學生發揮創意,展現才干。例如:1.節能低碳,政府先行。2.節能低碳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3.清爽地球靠大家,低碳走進你我他。4.少坐汽車多行走,低碳健康我擁有。5.低碳走進千萬家,節能環保我參加。6.節省水電講環保,低碳生活我來造。7.選擇低碳,綠色相伴。8.倡導低碳生活,呵護生態家園,共享碧水藍天。9.低碳生活是一種美德,環保勤儉是一種時尚。10.青山綠水長駐,鳥語花香永在。這真是“百花齊放,流光溢彩”!
綜上所述,想要高效開展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教師應該首先明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涵,接著可以根據初中語文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主題引入豐富的教學資源,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創設多元化、創新性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促進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探究中獲得新知,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形成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