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郴陽
(湖南省郴州市第十七中學 湖南郴州 423000)
想要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率,不僅需要老師通過多種地圖教學引導來增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學生也要在地理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記憶一些典型地圖。地圖學習并不只是進行簡單的觀察,而是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對地圖的圖例特征、地圖串聯及事物分布等內容進行分析理解,在地圖形象性的特點下,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初中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率。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地圖教學就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地圖,使用地圖,并自己繪制相關地圖來達到學習目的,幫助學生在地理課堂中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識并培養分析地理事物和現象的能力。地圖教學還可以促進學生分析理解能力和動手能力的提高,這些能力的培養并不是知識學習能夠達到的效果,地圖教學作為知識學習和實踐教學的結合體,可以很大程度上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地圖教學除了是一種知識性教學,還作為一種工具存在于初中地理課堂中,老師通過地圖教學的引導和展示,可以幫助學生將一些零碎的地理知識點進行串聯和結合,并通過地圖更好、更形象地解決一些問題。將地圖教學與初中地理課堂緊密結合,可以增強地理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地圖的豐富性,形象性,色彩性和有趣性能夠很大程度上讓學生對初中地理感興趣,并樂于去研究地圖,去學習知識[1]。
當前地理課堂中存在的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學生的讀圖和識圖能力較差。地圖是地理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個工具,學生缺乏閱讀地圖能力,對初中地理課本中的圖例和地圖不認識或者缺乏分析能力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比較吃力,考試時也由于不會讀圖導致題目不會做,這樣很大程度上會阻礙學生的地理學習效率。
地理課堂中的課堂討論環節往往會出現形式化的現象,老師讓學生進行問題討論的時候學生可能會討論不相關的內容或者去聊閑天,不僅浪費課堂時間,分析理解和讀圖能力也沒有得到提升。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老師害怕學生無法解決問題,便提出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固然可以讓學生快速找出答案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但這些簡單的問題無法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沒有挑戰,很有可能打壓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牢牢樹立地圖與地理緊密結合的理念,老師要深深感受到地理學習的對象是地圖的知識并將地圖與實際生活將結合來分析解決問題。地圖是一個蘊含豐富知識的寶庫,學生可以從地圖中學習到各種地理知識,并且將一些知識與另一些知識相結合,通過地圖學習,可增強學生的讀圖能力以及對地理現象和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因此,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地圖重要性的觀念融入課堂,讓地圖教學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在地理課堂中,老師可以在進行知識講解的時候利用地圖幫助學生分析知識點,這樣可以讓學生很大程度上認識到地圖對知識點學習的重要性,在教師的引導下培養學生對地圖的分析觀察能力。此外,在進行地圖教學之后,教師還可以通過留下一些關于地圖分析的課后作業幫助學生分析地圖,讓學生在這個作業完成的過程中理解地圖的觀察方法和分析方法,促進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提升[2]。
例如,學習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初中地理“陸地和海洋”時,老師要重視課本上的地圖,通過世界海陸面積比較圖地圖,可以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水陸分布的秘密。通過海底地形示意地圖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分析這些地理事物形成的原因,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從地圖中的海洋陸地關系中尋找線索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老師地圖有效融入地理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地圖教學很重要的觀念,從而讓學生對地圖學習更加重視。此外,老師還可以讓學生觀察東半球和西半球對這兩個地圖的海陸分布進行描述。教師對地圖教學的重視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率。
當前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很大的一個問題是教師對地圖教學不重視,在地圖教學過程中往往是粗略地講一下,并沒有帶領學生認真地分析地圖。地圖精讀是地理教學中很重要的一環,老師通過地圖精讀的引導講解,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更多地理知識,并將地理知識與地圖內容相結合。讓學生對圖例、方向標及坐標尺等有一個更好的理解,在這個基礎上對地圖分析有一個更深入的認識。在地圖分析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一個地圖中的事物與另一個地圖中的事物相結合的方式擴充學生知識儲備量,提升學生將知識聯系起來的能力。因此,利用地圖精讀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如何進行地圖分析,進而提高地理教學效率。
例如,學習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級下冊“西亞”時,老師可以帶領學生通過對西亞國家與地區分布圖的分析,了解西亞五海三洲之地的獨特性,然后讓學生思考一下這些國家干旱的氣候所帶來的農業優勢與劣勢。此外,通過對西亞的椰棗樹和以色列的節水農業圖進行分析,老師帶領學生更好地了解西亞地區的農業特征,并將其農業特征、農作物等與當地的土地條件和氣候條件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地圖精讀能力和知識聯系能力。
初中地理課堂中的地圖簡圖教學可以作為讓學生動手實踐的一部分,地圖簡圖是學生快速記憶地圖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一些簡單的形狀和筆畫繪制出一些重要的教學示意圖,可根據課本上的詳圖進行繪制,也可以讓學生對詳圖進行記憶之后默寫一個簡圖。這個緊張刺激的簡圖繪制過程,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動手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對地理課堂的學習興趣。地圖簡圖能夠幫助學生對一些較復雜的內容進行快速記憶,通過一些地圖簡圖讓學生對一些事物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地理感知能力[3]。
例如,學習湘教版八年級上冊初中地理“中國的地形”時,教師可以在講解完我國基本地形地勢之后,讓學生先對我國東低西高這一地形特點有一個了解,然后讓學生對我國的主要河流長江、黃河等進行學習,然后對一些山脈的大概位置有一個認識。通過這些主要的內容繪制出我國地形地勢的骨架,學生通過對這些骨架內容的回憶,可以繪制出我國的地形簡圖,在這個地形簡圖的繪制過程中,學生能夠回憶起一些地理知識,并將其串聯起來反映在一張圖上。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圖例幫助學生繪制更多的地圖簡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實踐能力。
地理學習一方面是為了學習地理知識,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為中考做準備,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就成了初中地理學習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在考試的時候,地理題目往往是以某一個小地圖的形式出現,如果學生只是對大概的地圖或宏觀的地圖有所了解還不能幫助學生解決考試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老師可以打印地圖,讓學生自主裁剪,學生可以根據知識點的分布或者考試題目進行地圖裁剪。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通過對湖泊、山川或者行政區劃,以及國與國之間的地圖裁剪,促進學生對地圖的分化認識和區域認識。因此,重視地圖裁剪可以讓學生鍛煉應試能力,在考試過程中很好地應用知識解決問題[4]。
例如,學習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中國的氣候”時,老師可以在課前打印中國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圖,然后分發給每個學生,讓學生根據講課的重點對我國氣候類型圖進行裁剪劃分,對每一個氣候類型圖所涵蓋的省份和地形地勢等有一個細致的了解,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考試的時候能夠回想起講課時候的氣候類型圖所涵蓋的范圍。此外,老師還可以讓學生裁剪完之后描述自己裁剪的心得,關于山脈、河流與氣候之間的關系,省份與氣候的關系或者農業與氣候的關系,通過對這些內容的描述,可以幫助學生下意識地記憶這些特定的知識點,從而提高學生的應試思考能力,幫助學生在考試過程中迅速回想起相應的知識點并將不同板塊的知識點相結合,增強學生的地理問題分析能力。
總而言之,在當前教育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學要將地圖與地理教學相結合,促進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的提升,讓地理教學真正提高學生的能力,而不僅是讓學生死記硬背一些知識。老師可以通過對地圖的精讀和簡讀,并通過裁剪地圖來幫助學生對地圖有一個更加深刻的學習印象,在這個環節,不僅可以精細識別一些地圖,還可以通過剪圖對知識進行記憶,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