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運大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木樂鎮第一初級中學 廣西貴港 537202)
新課改背景下,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素質教育的教學需求。素質教育越來越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增強師生互動,為學生創造更多參與和展現自己的機會。智慧課堂以“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和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智能、高效的課堂,它新穎的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推動素質教育的進行,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認可。地理是初中階段重要的科目之一,但由于地理知識較為抽象,學生學習起來難度較大,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不佳。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智慧課堂,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增添課堂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質量,構建高效的智慧互動課堂。本文將對智慧課堂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中的運用進行詳細探究。
課前預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階段,課前預習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使其更加深入地學習課堂知識,但在現在的教學中很容易被忽略掉。主要是因為地理科目是初中新增的科目,學生掌握的地理知識較少,基礎薄弱,面對復雜的地理知識沒有頭緒,同時,課前預習需要學生課下完成,教師無法做到到每位學生家中進行輔導,學生無法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獨立完成課前預習任務。智慧課堂的出現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分享一些地理預習方法的視頻,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預習方法和思路。同時提前錄制一些關于課本知識的講解視頻或梳理課本知識的思維導圖,在布置課前預習任務時,將這些學習資料也同步下發給學生,讓學生利用這些資料輔助自己完成課前預習,提升預習效率。
例如,在布置《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一課的預習任務時,教師可以提前制作一張預習卡,包含預習目標、預習任務、預習疑問填寫區等。同時本節課涉及很多學生之前沒有學習過的知識,如地形圖和地形解剖圖的解讀,學生預習起來會比較難,因此教師需要提前錄制關于地形圖的講解視頻,告訴學生地形圖的識圖方法,并利用一些生活化的例子幫助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時,首先利用信息技術將預習卡下發給學生,利用共享屏幕的方式帶著學生了解預習目標,提前告知學生預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預習的重點部分,幫學生梳理思路,降低預習難度。同時,教師將提前做好的思維導圖和相關講解視頻發給學生,消除學生心中的顧慮,增強學生獨立預習的自信心,幫助學生實現更加高效的課下預習環節。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陣地。傳統的地理課堂主要采用黑板+語言教學的方式,學生往往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互動性較差,不利于學生在學習地理過程中實現個性化的發展。新課改明確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的積極性,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需要采用多樣的教學形式,增強與學生的互動,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表現機會。智慧課堂能為課堂增添趣味性和豐富性,激發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人。因此,教師在進行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時,可借助智慧課堂實現與學生的多樣互動,打破學生心中對地理固有的枯燥乏味的印象,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升教學質量[1]。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能夠有效拉近學生與理論知識的距離,為學生創造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高效學習,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和參與感。智慧課堂能為學生創造出更加豐富和真實的教學情境,幫助教師更好地將學生熟悉的情景用圖片、視頻、音頻的方式帶到課堂上,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地理產生更大的學習興趣[2]。
例如,教學《世界第一大洲》時,本節課需要讓學生了解亞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基本概況,學會歸納亞洲地形、河流的特點,并能運用地圖說明亞洲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及其范圍,初步掌握運用天地圖和相關資料說明某一地區位置特點的方法。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會直接在教材中畫出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這樣無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無法真正了解它的特點。這時,教師可以利用智慧課堂,為學生創造一個“亞洲之旅”的情境,利用多媒體帶著學生進行一次神奇的亞洲之旅。教師可以利用視頻的方式向學生展示亞洲在地球上的位置、所包含的國家、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不同的人文環境等,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亞洲豐富多彩的元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再結合教材內容,利用多媒體對亞洲的人口、面積、位置等進行詳細講解,幫助學生記憶。通這樣的情境不僅能增添地理課堂的趣味性,還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專注力和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點的記憶,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智慧,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來激發。自主探究法指學生根據生活情景自己提出問題,并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研究與探索,從而獲得結論,學習方法。這種教學方式能很好地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可以將自主探究法和智慧課堂有效融合,所有教學環節圍繞學生進行,讓學生在學習中進行自主研究,最終找到問題的答案,展現自己的能力,成為一名智慧的學生。
例如,教學《極地地區》時,本節課需要讓學生認識兩極地區的位置范圍、氣候條件、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等,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探險精神,教師可以利用自主探究法,將本節課變成“極地探險課”,讓學生自主地認識兩極地區,歸納兩極地區的特征。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企鵝和北極熊”的視頻,引出本節課學習的主題,然后向學生發問:你們腦海中的南極和北極是什么樣子的呢?引起學生的思考,并讓學生積極發言,激發他們的主動性。然后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問一些專業性的問題,比如:兩極地區為什么都被冰雪覆蓋呢?它們那里除了冰雪還要什么呢?用這些專業的問題將學生帶入對兩極地區的探究。然后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教材和教師下發的課件等資料,為兩極地區畫出一個完整的“畫像”——思維導圖,揭露它們的面紗,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只作為觀察者和輔助者。在學生探究完畢以后,讓每個小組上臺分享總結出的內容,最后教師帶著學生一起總結,幫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架構。
智慧課堂是基于信息技術形成,為學生提供使用信息技術設備的機會,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在班內建立一個信息共享平臺,在平臺上發布學習任務、收集學生問題等,讓教師和學生能夠打破現實生活中距離的問題,實現及時溝通[3]。
例如,教師可以使用信息共享平臺向學生推送課前預習和課后任務,并為學生留出填寫疑問的區域,教師在線互動進行解答。同時,學生提出的問題能夠為教師備課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幫助教師設計出更加符合本班學生學情的教學內容。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平臺記錄學生的學習數據,并通過導出學生在平臺上完成練習的相關數據,對學生一段時間內的學習情況有一個線性了解,再針對性地給學生作出評價,提出更加準確的建議,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成長。教師還可以在平臺上上傳各種學習視頻,將課本的一些重難點錄制成微課,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復習,查漏補缺;還可以將搜集到的一些名師課上傳上去,給學生做課外的延伸。
綜上所述,智慧課堂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構建初中地理高效的智慧互動課堂。因此,教師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好智慧課堂這個教學工具,結合實際教學環節,把智慧課堂帶到學生身邊,實現師生之間的智慧互動,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和創新教學方式,為學生創造更多表現自己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高質量的教學效果,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