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韓
(浙江省武義縣武川小學 浙江金華 321200)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時期,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老師和學生一定要重視這個時期的學習,教師可采用生活化的課堂寫作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寫作熱情,完善傳統的語文寫作教學。
所謂生活化寫作教學,就是將教學活動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每一處細節,融入生活,感悟生活的美好。使學生將生活中對實際事物的疑問帶入到習作課堂,教會學生觀察生活、捕捉生活的細節。因此,將枯燥的語文教學與鮮活的生活結合在一起,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推動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進步。在生活實踐活動中,讓學生更加全面、直觀地了解到生活中的事物,感觸生活中事物的美好,體會生活的真諦,增長知識,積累素材,拓展視野。小學語文教學中生活細節的滲透,能引發學生在課上的積極思考,鍛煉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構建高效寫作教學課堂。
受傳統寫作教育觀念的束縛,部分老師在寫作教學中仍然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更是枯燥無趣,使得教學流于形式化。一味地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將現成優美的語句段落,應用到寫作中,導致文章內容呆板無趣,更是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創新意識的拓展。長此以往下,寫作與生活脫節,學生無法真正了解寫作的內涵,更無法掌握寫作的技巧與方法。由于受到年齡的限制,小學生生活閱歷不夠豐富,心智不夠成熟,如果沒有進行有效的素材積累,寫作能力就難以提升,久而久之則會對寫作也產生抵觸心理。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結合日常生活,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引起學生對語文寫作的興趣,從課堂走向生活,從生活中學習知識,是我們教育的理念與宗旨[1]。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知識層面較低,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有著強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老師要適時引導學生運用課堂中學到的寫作方法與技巧,將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激發學生寫作的靈感,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將生活與語文寫作教學相結合,可以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中點點滴滴的事物,提高寫作的意識,為以后的學習成長奠定扎實的基礎。
例如,在小學語文中學到《白鷺》時,老師可以在學習之前考一考學生,請學生將黑板中的詩句補充完整: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 )上青天。然后利用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示一組白鷺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它的高貴優雅。由白鷺讓學生想一想生活中最常見到的是哪一種飛行動物,如麻雀、白鴿,激發學生體驗生活的興趣,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答案,激發學生探索的靈感,喚起學生對動物的習作意識,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動筆能力。
家庭是小學生最主要的生活環境,父母是學生的啟蒙老師,在家庭生活中處處都是寫作的素材,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去發現、去尋找、去積累。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老師不能知識局限于課堂上、書本上的知識傳播,更要引導學生在課下、在生活中,養成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在家庭生活中積累素材已經成為語文習作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俗話說,“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離開了生活,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2]。”老師要耐心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觀察,感受生活的美好與真諦,認真積累生活中的寫作素材。只有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才可以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寫作水平。
例如,在小學語文中學到《慈母情深》時,老師可以讓學生想一想有哪些詩句展現了母愛的無私、母愛的偉大,學生回答《游子吟》?!霸谌粘I钪?,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過父母對自己的愛是如何表達出來的,那你們又是怎樣回報父母的呢?”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父母的言行舉止,觀察父母有哪些習慣愛好,以及是如何照顧自己的。通過生活中的小細節,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感受描寫出來,可以采用日記的方式,每天或者每周寫一個小小的感人細節,激發學生內心最真實的情感。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孝順父母、感恩父母的優秀道德品質,還可以促進學生掌握寫作的方法。
除了在課堂中學習習作知識,教師還要鼓勵其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增加知識量,拓寬視野,增長見識[3]。在以往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部分老師只是一味填鴨式地灌輸理論知識,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無趣,學生更是被動接受,學習效果大大降低。小學生的特點是愛玩、活潑好動、好奇心重,老師可以根據其性格特點,結合實際情況,豐富教學內容,展開社會實踐活動。讓小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與同學、老師展開互動交流,拉近彼此距離,增進感情,積累經驗,激發寫作的興趣,從而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認真對待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例如,在小學語文中學到《夏天里的成長》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文章,自己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夏天是萬物長大的時期”。然后老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幻燈片,使其了解有哪些事物是在夏天里面成長的,培養學生對時間的珍惜,對機遇的把握,深刻領悟“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含義。老師可以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植樹節”,讓學生感受在不同的季節里面,植物成長的過程,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也可以組織學生走進福利院,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熱愛集體的道德品質,弘揚并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精神,在情感抒發中激活寫作的靈感。
不論在什么學科的學習中,老師都要注重“教”與“學”的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并深入挖掘其大腦潛能[4]。寫作要有真情實感,才能打動人心,這就需要學生寫真事、抒真情、吐實感。在傳統的語文寫作教學模式中,學生常常是憑空猜想、捏造,脫離實際生活,導致作文內容千篇一律,蒼白無力。因此,在班級的教學活動中,老師要讓學生學會自己去做、去判斷、去思考,從而對生活產生深刻的認識。因此,老師要積極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從單一、封閉的課堂中,掙脫出來,在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學習語文寫作知識,這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團結合作、自立自強的意識。
例如,在小學語文中學到《神奇的探險之旅》時,老師可以問一問學生:“你們喜歡探險嗎?哪位同學讀過有關探險方面的書籍呢?(學生可能讀過《魯濱遜漂流記》《海底兩萬里》等)那么就讓我們展開一次有趣的冒險活動吧!”首先可以成立一個探險小分隊,讓學生自由組合,在校園內進行探險。通過一次有趣的教學活動,拓展學生的思維,事后讓學生將事情的經過、心路歷程,艱難險阻進行描述,通過一個又一個有趣的小細節,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能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力與創造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大部分內容是以小故事的形式展現出來的,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課本與生活相聯系,放大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便于深入理解掌握寫作的技巧。因此,在展開寫作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課文中的生活化內容,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閱讀能力以及寫作水平。以學生熟悉的課本內容作為切入點,深入挖掘生活中的語文教學素材,幫助學生掌握教學內容及重要知識點[5]。加強語文課堂寫作教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理解課文中心思想的基礎上,掌握生活細節的寫作手法。
例如,在小學語文中會學到《太陽》,這篇課文從兩個方面介紹了太陽,分別是特點、關系密切。太陽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植物的生長、氣候的關系、人類的生活等都與太陽密不可分。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本內容搜索生活化的素材,進而對介紹某一種事物展開寫作。通過日積月累,不僅可以推動語文教學的生活化發展,還可以創造新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寫作,從而獲得有用的信息和素材。
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的是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寫作技巧與核心素養。模擬生活化教學情景,讓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的教學質量。因此,在語文生活寫作教學中,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能使學生在獲得更多知識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擺脫寫作難、下筆難的困境。語文老師要引起學生對寫作的重視度,讓學生學會創新寫作模式,防止生拉硬套,讓寫作充滿生活氣息。
例如,在小學語文中學到《開國大典》時,老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播放有關開國大典的情景朗讀資料,學生可以邊看、邊聽、邊思考,體會當時人民群眾當家做主的自豪感。老師可以讓學生寫一篇文章關于“難忘的一天”,在194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化的情景,讓學生去感受這難忘的一天有什么特點,進而展開寫作。
以上情況讓我們深刻意識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生活細節對寫作教學影響。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一定要強化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從生活出發,挖掘寫作素材,充實情感體驗,切實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