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肖萍
(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第五小學 廣東廣州 510800)
閱讀素養指運用、詞匯、推論、預測、綜合、判斷、應用能力素養[1]。學生只有形成了基本的閱讀能力,才有利對其他知識的認識和學習,才能更好地融入社會,才能使自己的工作、生活甚至生存得到保障。閱讀能使學生在交流和寫作中,語言流暢,思維活躍,閱讀可以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提高文學素養和鑒賞能力。好的閱讀如同與高尚的人進行對話,能使自己的心靈變得純潔,境界得到提升。
人們在閱讀的時候,不自覺地會把自己的生活經歷,思想觀念放到閱讀的文章中,因此,閱讀是檢驗自身言行和觀念的過程,是見賢思齊的過程,是與文中的人和事進行思想交流,啟迪自身的智慧、覺悟和靈魂的過程。對學生閱讀素養的培養,就是要使學生形成對文章的理解、運用的能力,從而促進寫作素養的提升。學生課外閱讀可以使身心得到滿足需要,使知識面得到擴大,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課外閱讀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好的書籍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健全他們的品行。學生養成好的閱讀習慣,會使自身的思想得到不斷的豐富,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高爾基說:“我撲向書籍,就像饑餓的人撲向面包一樣”。閱讀不僅能讓學生獲取廣泛的知識,提升道德品質,還能使學生身心放松,減輕壓力,調節心情。“快樂讀書”可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使他們從閱讀中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交流閱讀體會,能使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分享閱讀中的一些趣事,提高對閱讀的認識,豐富閱讀的經驗。例如,四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的教學目標要求,通過閱讀《十萬個為什么》,在交流閱讀感受中體會閱讀的樂趣。教師首先讓學生自主閱讀,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接受能力,自選閱讀的內容。接著,教師可讓學生交流閱讀的感受,分享他們閱讀中最觸動自己心靈的內容。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彼此交換自己的見解,“鐵釘為什么會生銹”“水為什么總往低處流”“為什么眼鏡片有時會蒙一層霧氣”等。這些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都爭相回答自己從閱讀中得到的結論。這節課教師運用“快樂讀書吧”讓學生通過交流感受閱讀帶來的樂趣,使學生在與同伴的分享過程中體驗讀書的快樂,使他們的知識增長了許多,在閱讀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故事是學生認識世界的一扇窗,深受學生的喜愛,聽故事是每個學生普遍的心理愿望。“快樂讀書吧”能使學生從故事中感受人生的幸福,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2]。感受自身的價值,充分發掘自己的潛力,樹立自信心和戰勝挫折的決心。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學生表達的能力,語言、詞匯運用的能力,分析判斷的能力等都能得到有效的鍛煉,通過講故事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是一個有效的手段。例如,五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的教學目標要求,將閱讀過的故事講述出來與同學分享。教師通過“讀一讀、講一講、猜一猜”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先分享自己閱讀過的故事,并在講的過程中讓同學猜出故事中的人物。“她是一只修煉千年的田螺,看到孤兒謝端在田里辛勤勞作,孤苦伶仃,便下凡來幫助他。”學生猜出是民間故事《田螺姑娘》,并使學生感受到故事寄托的美好愿望,以及故事中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這節課,教師通過“快樂讀書吧”,運用讓學生講述的辦法,使他們熱愛閱讀,激發他們通過閱讀民間故事感受閱讀帶來的神奇魅力,從而使他們的閱讀素養得到提高。
小說是有著較強藝術感染力的文學形式,小說的語言、人物以及它所反映的社會現實,都對學生有著強烈的藝術沖擊力。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是提高學生閱讀素養的一個方面,敏銳的感悟能力,能使學生與小說中的人物產生情感共鳴,閃耀心靈的火花。例如,教學六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笑與淚經歷與成長”的教學目標要求,通過感悟小說中對人物的描寫,感受人物形象。教師首先讓學生閱讀小說《童年》,感受高爾基通過描述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描寫人物形象。通過小說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看法,表現出小主人公的一種堅強品質,以及童年生活的樂趣和苦楚。教師要求學生通過閱讀學會評價小說人物形象,進一步理解小說的思想內容。運用這樣的方式,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能夠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以達到提高學生閱讀素養的目的。
“快樂讀書吧”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設置,能使學生從語文課堂中走到課外閱讀中,學生在課堂上交流課外閱讀的體會,分享課外閱讀的感受和樂趣,能使課外閱讀成為語文課堂閱讀的延伸、擴展及有機組成部分。“快樂讀書吧”能夠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展學生的閱讀視野,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學生閱讀素養的形成,對其一生的成長都有積極的意義,它決定著人的發展,是學生成長的核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