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 勇
(福建省廈門市湖里區教師進修學校第二附屬小學 福建廈門 361000)
小學教育階段是學生學習知識最快、提升能力最強,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所以,教師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當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的培養,科學史是指科學發展的歷史,讓學生通過科學史的科普,明白科學對人們社會做出的重要改變,以此讓學生提高對科學知識自主探究的積極性。教師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合理運用科學史有利于激發學生對科學知識自主探索的欲望,也能讓學生在接下來的小學科學學習中愿意自主對科學知識進行分析和研究,可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科學動手能力,以此提升學生的科學綜合水平。此外,教師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合理融入科學史教育還能促進學生在自己的腦海中構建和完善自己的科學學習體系,使學習效率事半功倍,以此促進學生科學思維品質的提高。同時,科學史教育還能令學生明白,其實小學科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這能幫助學生端正對科學的學習態度,也能讓學生在接下來的科學學習中找到前進的動力和方向,可促進學生科學意識的養成,也能讓學生會將所學科學知識有效運用到生活中,鞏固科學學習記憶的同時,拓展學生的科學視野。
科學史本身存在跌宕起伏的情節及多元化的元素,科學史的很多故事都能夠振奮人心,讓人們覺得科學是生活中的必要元素,也是促進社會發展的條件之一。小學時期,學生的學習情緒很容易被感染,教師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融入科學史教學時可以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將科學史編排成故事來給學生講述。令學生通過聽故事的學習形式掌握一些科學知識,并且其自身的學習情緒會被教師所講的科學史影響,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教學目標[1]。例如,學習“自制指南針”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討論我國的四大發明分別是什么,討論完畢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出指南針的答案,順著學生的答案完善和互補。利用講故事的形式來告訴學生,我國是最早用指南針的國家,以及指南針的發明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變化。之后教師可以結合鄭和下西洋的故事,讓學生通過故事明白指南針對我國古代航海的重要意義,讓學生明白學習科學的重要意義。許多學生經過本次科學學習之后,不僅通過科學史的普及來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內容,還對科學學習產生了新的看法和理解,讓學生在接下來的科學學習中提高了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形成了更好的精神狀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效,促進了小學科學課堂的高效開展。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推動與發展,信息化教學也逐漸運用到了小學科學教育過程中。微課就是信息化教學方式之一。微課是目前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方式之一。這是因為學生基于微課學習模式,能夠聽得到聲音,看得到畫面,可豐富學生的學習感官,使其感受到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所以,教師在小學科學課堂中融入科學史教育時,可以設計有效的微課教學視頻,使學生通過視頻普及自身的科學知識,也能令學生通過科學史和微課的結合對科學課堂改觀[2]。例如,學習“做個小溫室”時,教師可以先利用互聯網為學生搜索相關的記錄科普影視資源,然后結合教材內容設計有效微課視頻。在學習過程中,為學生播放。在科學課堂前期,學生學習積極性較強,但是到課堂中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始逐漸下降。隨著微課的播放,學生的學習熱情重新被喚起,于是在視頻的觀看中了解到了人工溫室的科學史發展,并思考自己該怎樣去動手做一個屬于自己的小溫室。這就充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欲望。之后,經過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能夠在基于科學史教育的小學科學微課教學中吸收到知識,而且愿意動手實踐,這就能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也能讓學生在接下來的科學學習中通過動手驗證所學的小學科學知識,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許多學生經過本節課的學習之后,不再認為小學科學課堂沉悶無趣,而是認為小學科學充滿未知和探究的樂趣,這也為學生接下來的科學學習創立了動機。
小學科學課后任務的設計和布置一直是小學科學教學的重難點,這是因為小學生對教師所布置的書面作業完成具有抗拒心理,所以,教師應當調整自身布置課后任務的策略。在布置課后任務時,不僅要融入趣味和探究性元素,還可以適當融入科學史教育,令學生通過多元化課后任務的完成鞏固知識,也進一步開闊學生的科學學習視野,加深學生對科學學習的理解,也讓學生通過科學課后任務的探究明白科學對我們現在和未來的生活還能做出哪些改變,從而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科學知識,以及對科學知識的探究成為符合社會標準的復合型人才[3]。例如,學習“聲音的傳播”后,教師為學生布置書寫任務,發現學生完成的積極性并不高。這時,教師就可以調整自身課后任務的布置策略,可以先告訴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聲音的科學知識應用到哪些領域,再告訴學生幾個名詞,如B超、聲納和雷達等,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之外通過互聯網搜集知識,以及通過詢問家長得知這些科技產品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怎樣的改變,許多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會通過互聯網了解這些科技產品發展的時間及所運用的領域,這就能使學生對科學肅然起敬。同時,通過與家長的談話,學生也能夠認識到學習科學知識對我們社會未來發展的意義,這就能讓學生在接下來的科學學習中增強自身的探究意識。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應當合理采用科學史為學生開展小學科學教育,促進學生科學意識增強的同時,讓學生領略學習科學之獨特魅力,讓學生打心底愛上科學學習。教師將科學史教育融入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除了可以運用以上幾點策略,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時進行交流合作,交換自身的科學思維,以此使科學史教育有效改善學生的科學思維,也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模式來交換和互補自身的科學學習優勢,提升班級整體的科學水平,使學生之間也能夠通過合作對科學史和科學知識進行動手探索,促進學生主體意識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運用以上策略時,應當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減少對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的干涉,盡量以引導和提醒的方式使學生產生恍然大悟的學習效果,提高科學課堂的綜合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