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定蘭
(重慶市武隆區雙河鎮中心小學校 重慶 408500)
只有好學才能上進,我們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才能走向未來。如何改變命運,如何成就未來,是孩子們必須思考的一個人生課題,如何讓學生喜歡上學習成為了每位教師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我校是典型的山區學校,導致大部分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發展不平衡,有的家庭條件困難,有的是留守兒童,有的是缺乏良好家庭教育的問題學生。種種原因,導致這些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尤其是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如何幫助學生找回這位“老師”呢?我是這樣做的:用魅力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英國科爾的調查表明:“喜歡某位教師的小學生,有60%喜歡這位教師任教的學科,認為這一學科更有價值,在平時的學習中花費的時間更多。”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與一定的情感相聯系的,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引起他們相應的感情變化,進而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實際上就是師生之間一種互相交往的過程,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教師的一個目光、一句話、一個表情都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激起學生積極學習的情緒,有助于學生走向成功。所以,數學老師要著裝大方、舉止優雅、充滿朝氣、充滿活力地走進教室,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很多老師都會把關注點更多地放在聽話的優等生上。然而,在我們的班級中,往往都有這樣一批“弱勢群體”——學困生,他們對學習失去信心和勇氣,平時少言寡語,在班集體好像比別人矮了半截。試問老師,對這樣的學生,除了抱怨以外,你關注他們嗎?你愛他們嗎?
記得在一次課堂上,有一名學困生(曾經在一次考試中只寫了一個名字)始終趴在桌子上,我覺得他有可能生病了。于是我走過去,彎下腰,低聲問:“你怎么啦?”“有點頭痛?!彼f。完后仰起頭,我看見他眼睛里飽含眼淚,我想也許他沒想到老師沒批評他這個后進生,反而還這么溫柔地關心他。從那天過后,這個孩子有些變了,在課堂上盡管他聽不大懂,但還是很努力、很認真地聽著。當學生發現你不歧視任何一個差生時,他們會發自內心地尊重你、喜歡你。
“贊許猶如陽光”,獎勵和表揚都能給學生帶來學習的動力。教師要經常運用表揚、獎勵的手段鼓勵學生,只要有進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進步,教師也要及時表揚。
一次,我在抽查數學家庭作業時,發現平時總是不愛完成作業的同學竟然也主動交給了組長檢查,我表揚了這名同學,也表揚了他們的組長。再過了一天,其他平時不大愛完成數學家庭作業的學生,也有了改觀,我也一一作了表揚。就這樣,在老師的表揚下,小組成員完美合作,你追我趕,整體提高了完成家庭作業的興趣。
數學教學要擺脫生澀的說教,教師應從生活中提取源泉豐富數學課堂,讓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用學到的數學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使他們有意識地體會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這樣學生才會切切實實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才會對數學產生興趣,從而樂于學數學。
科學計數法能使人們在書寫較大或較小的數時變得簡潔;負數的出現讓人們表示相反意義的量變得簡單、明了??罩酗w舞的風箏的翅膀體現了數學的對稱美等。
同學們打飯的時候為什么喜歡從花臺里走過去?是因為近呀!用數學知識解釋就是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或者是在三角形中,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學校校門口的伸縮門運用了四邊形的不穩定性,人字梯運用解了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等。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從而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我校的學生基礎比較薄弱,各班的后進生都比較多。在課堂教學中我采取小組合作、分層教學或分層布置作業等教學方法,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獲。另外,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如在講軸對稱時,讓學生剪出自己喜愛的圖形,討論欣賞,然后結合課本理解對稱軸、對稱點等概念。通過多樣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使他們喜歡數學。
在教學中可以盡量將書本上的知識加以研究,使之變為生動有趣的問題。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教學重點,而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又是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難點,我在課堂教學中做了這樣的設計:我先出示長方形框架并告訴學生長方形長5分米,寬3分米,請學生說出它的面積,然后教師捏住長方形框架的一組對角向外拉,長方形變成了平行四邊形。這時我提問:同學們能說出它的面積有沒有變化嗎?學生1回答:它的面積不變,還是15平方分米。學生2回答:它的面積公變了,比15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師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這兩位學生的回答,可以給學生留一個懸念,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到底是多少?怎樣求得呢?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一定會探索其中的緣由,教師就應該給學生創設這種情境,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探索,自己得出結論。這樣就能把枯燥的知識轉換成生動有趣的問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生的興趣一旦形成,將會變成一種學習的動力和信念,這種信念將使他們在學習中不怕吃苦、不挫折,敢于質疑、敢于挑戰。新時代的老師有責任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用興趣開拓孩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