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興波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前黃實驗學校 江蘇常州 213100)
化學知識一般都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特點,學生通過文字不一定能深入了解化學本質,在學習和掌握知識時,會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困難性,這會影響到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所以,根據以上現象,化學教師在進行化學課程的教學時,不僅要保證化學的實驗課程學生能聽得進去,也要盡量讓化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能融入其中。
在化學學習中需要經常做實驗,而有一部分化學實驗具有危險性,在初中的化學的實驗課上,不能直觀展示,但是學生在沒有看到實物的情況下,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會比較難,而利用信息化技術將危險的實驗用多媒體呈現出來,可以直觀地將化學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從真實的角度感受和觀察化學實驗,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化學教師可以利用減速進度或者暫停的方式去引導學生觀看實驗,看到正在進行的重要步驟,可以對其進行重點記憶,讓實驗結果能在學生腦海中有一個大致的印象,這對幫助學生學習重難點知識有很大的作用[1]。
例如,在初三化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在已經點燃的酒精燈上增加酒精的實驗過程,也可以播放用氧氣制作高錳酸鉀的實驗過程,并且可以講解收集氧氣方法中的細節,如各類器材的擺放順序,各類器材的使用順序,為什么要這樣使用等。通過對視頻的觀察,學生會對實驗過程有初步的了解,再結合書本中的知識就能深化對難點的理解。加上眼睛和耳朵等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所以,通過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化學教學會變得越來越生動,學生學習到的東西也會越來越多,學生學習起來也會更加輕松靈活,這對提升初中化學教學質量具有很好的效果。
教師在化學課堂中引入信息化技術,能讓知識變得更加通俗易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探索和解決知識的能力,讓學生更加熱愛化學課程。部分化學知識比較難理解,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老師要多用開放性的思維去引導學生學習,讓枯燥無味的文字變得有趣易懂[2]。
例如,教學“金屬的物理性質和某些化學性質”時,需要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鐵與銅等這些生活中很常見的金屬與氧氣反應的結果,能認識到金屬的置換反應,金屬可以和鹽酸,硫酸以及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這些化學反應在結果上有相似之處,可以利用金屬的活動性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但金屬活動性的順序學生不能直觀了解到。對此,教師可以通過信息化的處理,讓實驗現象全面、立體地展現到學生面前。這樣學生也能夠深刻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方法,能對實驗的現象進行對比,也會提升學生處理信息、獲取科學數據的能力。通過這樣的一種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也能培養學生求真堅持的科學精神。學生也能認識到化學與日常的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離不開化學,學習化學知識也能更好地服務于生活。
有許多化學知識比較難理解,學生可能會因為這些難理解的知識失去對化學課程的興趣,可能其中有一部分內容可以通過接觸簡單的實驗理解,但是因為條件有一定的限制,這個方法并不是對所有化學知識學習都適用,并且一些實驗具有危險性,不適合學生操作。基于這些情況,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一些抽象的內容化為具體的內容,有效解決學生無法認識和理解的知識,讓學生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下增強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有信心去學好化學,掌握化學知識[3]。
例如,教學“分子和原子”時,首要任務是讓學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但是這些在生活中真實存在的東西,我們卻不能看到和感知到。雖然可以通過學習書本中的內容了解到分子和原子都是構成物體的粒子,是由原子構成的這些物質,但是這些概念學生并不能深刻理解,也難以加深印象,畢竟在生活中是無法真正感覺到分子和原子的存在的,我們也只能看到有分子和原子組成的實體物質,如水和水蒸氣。所以,教師講解這一部分內容時就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將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水分子的樣子用圖片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這些東西具體化理解原子和分子,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可以將分子和原子的物理和化學變化過程制作成視頻動畫的形式,讓學生更加近距離地感受到這些物質的化學本質,使學生能夠聯系實際,聯系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一些化學現象,讓學生對分子和原子的理解更加深刻,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初中階段的課程相對簡單,但是最后都是以考試升學為目的,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刷很多的題,在刷題過程中很容易忽略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只顧著完成作業和任務。創新能力是學生綜合素養很直接的體現方式,對學生未來的更好發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在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很明顯的,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很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且運用起來也不算很麻煩,學生也很容易接受[4]。
例如,教學“酸和堿”時,教師就可以把計算機技術用到實際教學中去,增加課堂教學的生動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書本的要求去制作酸堿指示劑,用自己做的酸堿指示劑去檢驗溶液的酸堿性,并且可以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教師在對課本和教學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可以把樣制作的過程用幻燈片的形式展現給學生看。要適度地給學生留一些思考的余地,因為如果教師只是跟學生講水溶液遇酸會變成紅色,遇到堿會變成藍色,學生就只會將這些知識點單純地記憶下來,不會引申出其他內容,不能直觀地看到溶液的變化,學生的探究欲就不會被激發出來。所以,在學生進行動手實驗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其用指示劑去探索其他溶液的酸堿性,如石蠟、石灰水等這些我們生活中很常見溶液的酸堿性。另外,在對學生進行拓展教學的時候,教師還可以播放酸雨的畫面和酸雨所在地的信息,讓學生發揮自己的聯想力和其他學科進行聯動探究,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會有酸雨的存在,酸雨為什么會在一些地區存在,而在一些地區不存在等問題。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也能使學生在這樣一步步的思考中提高自身綜合素養。
教師在體會到信息技術給教學帶來的便利性后,會大量運用到教學之中,有的教師一味地依靠信息技術,就很少用心準備自己的教學內容,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注意適度性的原則,合理分配信息教學的時間和內容。教師應該把多媒體等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不能讓它成為主體,不然就會讓學生在視頻和動畫的影響下,無心專注于課本中的知識,只想一味地看這些有趣的畫面,從而讓課堂的嚴肅性缺失,不能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此外,在教學中管理信息化教學的時間也非常重要,不能剛開始課堂就去展示信息教學的內容,不然學生會對課本的內容沒有什么興趣。要首先對課文中的基礎知識進行講解,在學生理解了課堂內容的前提下進行多媒體教學,教師再針對其中比較難理解的抽象化知識巧妙進行信息化教學,這才能充分體現信息化教學的優勢[5]。
例如,講解“空氣”這一節的內容時,學生雖然知道我們生活在空氣當中卻不知道空氣是由哪些氣體組成的,所以在課堂開始要首先讓學生看一下書中的基本內容,讓學生了解到空氣的具體組成部分,然后再用多媒體輔助。教師要注意信息技術的展現方式,不能一味地播放一些視頻,而是要通過視頻突破學習重難點。
總之,在這個現代技術發展迅速的新時代,信息化教學方式會越來越適用于教學,初中化學課堂中也會出現更多信息化教學內容。對此,教師要不斷探索信息化技術使與教學內容的完美融合,消除其弊端,促進其優點,讓它與初中課堂完全貼近,提升課堂的高效性,同時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