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鵬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松陵第一中學 江蘇蘇州 215200)
近年來,學校體育教育模式改革方向層出不窮,但一直未有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導致學校究竟是以“三基”教學為主還是“增強體質”為主,還是運動技術、技能、快樂等教學論,長期爭執,此消彼長,未曾公斷[1]。五育并舉下提出了新的教育追求,應培養高素質人才,全面人才,何為高素質人才,何為全面人才,在體育教學中又該如何落實?這些問題一直縈繞在老師的心中,大家多多少少都對五育并舉有些了解,但更多的老師無法根本理解這些,無法理解也就無法實施,這項活動也就無法根本落實,接下來筆者談一談自己的理解。
20世紀初,很多國家都開始了五育并舉的構建工作。面對這一新大陸,雖然國家的起步較晚,但是國家對它的重視程度不亞于其他。所謂五育并舉,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目標,涵蓋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層面。在體育教學中,包含體育情感與品德、運動能力與習慣、健康知識與行為三個方面[2],關于五育并舉在體育教學中的研究,在我國五育并舉剛提出之際,就已經有很多學者開始著手開始,其中更是不乏一些見解獨到的作品。這些都表明國家對五育并舉的重視。五育并舉是突破學科舊的教學理念,推出新的觀念的重要主題,是打破教育陳舊框架,創造教育新的結構模式不可或缺的方向和材料,是打造我國教育輝煌的未來必不可少的一步。作為新時代教育界的見證者和引領者,我們應該義無反顧地前進,為了祖國更好的明天,為了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
陳舊模式倡導以教師為主,教師在課堂上占據主導地位,學生作為接受知識“容器”的任務只是接受知識。如此的填鴨式教育是以往教學的弊端,它嚴重地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更多的應該引導學生去學習,而不是將知識灌輸給學生。陳舊模式注重的是比拼競技,忽略了體育的根本目標。傳統學校中大部分教師在上體育課的時候都是注重教授各種體育技能,而體育與健康這門課其最根本的要求一是體育,二是健康,何為體育,將其翻譯過來就是“育體”,有關身體的培養,而培養身體的目的是健康,再往長遠去說,才是身材健美、四肢發達等。因而,體育這門課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會關心自己的身體、培養長久的運動習慣、養成終身體育的觀念。這些,都是五育并舉下體育教育的新要求,也是我們努力發展的方向。
以往的教學模式中,總是以老師為主體地位,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即便到現在,這些陳規陋習依然存在。為了適應五育并舉下的發展,我們在上課的時候應該科學安排體育課堂,教師,既不能失去自己的教學位置,也不能夸大自己的教學位置。
比如,在體育課前,我們應該制定好自己的教學目標,假如這堂體育課的目標是教學生打籃球。打籃球的技巧有持球、控球、傳球和拋球等,在打籃球的時候還需要注意打籃球時從腳底發力和手臂姿勢。這些都是打籃球所需要考慮的因素,我們可以分堂講解,分堂講解時切忌一節理論一節實操,這樣的課堂配比第一節課老師占據絕對的主體地位,學生幾乎零參與,而第二節課學生占據絕對的主體地位,教師幾乎零參與。為了讓學生更快地接受知識,老師在講解的時候,可以先講如何控球,同時讓學生演示,之后挨個進行指導。如此向下一個個地講解,全部完成之后,學生接受的已經七七八八,如果還有時間,可以讓學生分組練習。這樣的話,學生占據主體地位,老師在旁作為整節課的總舵手進行引導,可以使課堂效率最大化。
互聯網早已進入人們的生活,教育中也早已有了新媒體教學。馬化騰曾指出,“互聯網+”不是簡單地將互聯網和各個傳統行業相結合,而是利用互聯網平臺以及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創造出一種新的發展生態[3]。生于20世紀的互聯網時代,我們更應該借助互聯網的力量,更加高效科學地傳播知識。這樣反而來得更加激動人心,大家對體育也會更有了解。
比如,班里總有些學生喜歡打籃球,或者喜歡踢足球,一下了課就去球場上打球,對此,我們可以抽出一節課講授體育文化。如果是籃球的話,可以放一些籃球比賽視頻。比如騎士和湖人的比賽,老師可以與學生一起觀看,也可以發出歡呼和贊嘆。如果對此頗為研究的老師也可以在學生面前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一來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加學生對籃球的了解,二來可以與學生建立更為親密的關系,日后也可以從學生那收到有效的反饋。在科技時代下,教師們更應該抓住互聯網工具,使自己的課程更加生動有趣。
體育課程不應該只是拘泥于體育項目的教授,其最根本的目的還是使學生的身體更為健康,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當然,我們的體育教授也不應該只是堅持課本,在此之外,也可以有一些創新。學生所應該具有的體育能力包括走、跑、爬、攀、跳、鉆、滾、翻等各方面,而在以往的體育課上我們只能做到其中之三,剩下的那些我們也應該多多涉及。
比如,除了早起的跑操之外,在體育課上,我們也應該注重其他能力的養成。如果有條件的話,應該很容易辦到,但是對于一些沒有能力的學校應該怎么辦呢?平時不涉及的鉆、滾、翻應該如何達到呢?相信有一些學校在假期時都會去軍訓,在軍訓期間有些項目我們需要匍匐前進,有些項目需要我們躲避偵查和反偵察。其實,或許學校可以簡單地引進這些項目,在保證學生安全的情況下,也教授學生一些基本的軍需知識。將這些知識引進學校,從小讓學生接觸到軍人的世界,對他們而言無疑是一場百利而無一害的歷練。有條件的話,也可以引進軍人教師,與體育老師合作,得以更加系統、更加科學地教授學生。
五育并舉下的要求下,我們不應該只是淺層次地教學,體育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體育并沒有很緊的框架,因此體育可以更加貼近生活,教授也可以更加自由。眾所周知,一代代體育健將們在奧運會上前仆后繼,他們所留下的不僅是榮譽,還有可以傳承給下一代的精神。精神食糧,彌足珍貴。
比如,教給學生在獲得之前必有付出,每一項榮譽的獲得都是以背后千萬倍的努力交換來的;教給學生永不言棄,即使是在所有人都說你不行的情況下,更要證明給他們看自己的潛力;教給學生什么是自律,什么是拼搏,教給他們什么是競爭,什么是合作,什么是真正的體育精神。百米跑拼的是速度,公里越野拼的是耐心,每一項體育運動都有獨特的精神,這些他們不去體驗是無法真正理解的。只有體育才可以在實踐中獲得真知,在課堂上領會精神。這是體育獨有的魅力,我們不應該丟棄。
總之,在五育并舉下的環境下,我們體育老師會面臨更多的挑戰,挑戰的另一面是機遇。只要跟隨大趨勢而行,自身努力領會五育并舉下觀念,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相信也會有不小的收獲。新的教育理念必將在體育教學中刮起一陣旋風,這陣風必定會給體育教學帶來根本性的改革,學生們將會自主、自愿地去學習,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去布置自己的未來,教育界也會有更光明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