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宏
(蘇州市第一初級中學校 江蘇蘇州 215000)
從目前德育教育實踐來看,部分教師對德育滲透認知不足,往往停留在講道理的說教層面上,課堂上的德育教育往往是“即興發揮”,與實際教學內容脫節,即使有聯系,也比較生硬[1]。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道德品質及素養的提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關注學科的自然科學、美學價值和應用性價值,同時要通過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及良好的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
數學是初中教育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有效的數學教學能對德育教育活動的開展起促進作用,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品質[2]。初中數學教學中包括大量適宜進行德育教育的內容,需要教師融合相關的生活場景展開德育教育,以激發學生對德育內容的興趣,使德育教育生活化、直觀化,更易為學生所理解和感知,從而對學生道德素養和思維品質產生積極的引導作用。如在關于概率相關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講述著名的蝴蝶效應的故事,使學生認識到往往一個小的起因就可能導致大的變化,并懂得“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深刻意義。融合與數學教學相關的生活場景展開德育教育,有助于營造和諧生動的教育氛圍,使學生將數學學習與生活中的德育內容有機聯系起來,更易取得預期的教育效果。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深入解析教學內容,并利用網絡收集豐富的與此相關的數學小故事,并做好教學設計,從而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使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受到德育教育啟示。
從表面看,數學知識嚴謹且充滿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人們通常難以發現數學中所包含的美,總認為數學學習是枯燥單調的。事實上,數學學科中包含大量美的知識與內容,歷史上很多數學家對數學中包含的美有過描述,如畢達哥拉斯曾贊賞整數所蘊含的和諧美以及球體、圓形所具有的對稱美;有的數學家感悟到“哪里有數,哪里就有美”等。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首先應對數學史有充分的了解,同時認真解析各章節的知識點,從中發現數學知識中所蘊含的美,并通過生動的語言、靈活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生動呈現這種獨特的美,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使其深刻認知數學學科的內涵與本質,使其保持持續的學習探究積極性。通過探究數學知識,我們會發現,數學美的內涵包括結構美、意識美、方法美及語言美,形式美包括理性美及外在的形態美等,這些美的內涵使數學學科具有獨特的韻味和魅力。教師需要借助不同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發現、感受和運用數學的這種美,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的探究興趣,提高其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
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推廣與發展,德育教育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問題。課堂教學是學校德育教育的最基本途[3],在數學教學中,需要教師善于透過數學知識發掘學科中所蘊含的美,使學生受到生動的德育教育。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數學發展經歷了漫長而充滿創造與探究的歷史,在數學發展史上,無數數學家無懼困難和挫折,以鍥而不舍的精神探索數學真知,為我們揭示出數學的真實與魅力,使人們感受到數學學科自身的求真務實與嚴謹科學。如我國數學史上包括大量的數學問題,這些數學成果代表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對數學世界的深入探索。其中,九章算術中所涉及的方程問題、長方體的體積、孫子算經所講到的雞兔同籠問題等,以及學生耳熟能詳的曹沖稱象故事,還有祖沖之發明圓周率等,都體現了我國古代數學史的諸多成就。在當代數學史上,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哥德巴赫猜想”則能使我們感受到中國數學家對數學史的突出貢獻,這些卓越的成就和科研精神,都是對學生進行求真務實數學精神教育的生動素材,也是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的生動案例,能夠激勵學生努力學習、鉆研,進而形成嚴謹的數學精神和科學求實的品質。
數學學科具有精密的邏輯性,這種嚴密的邏輯表現在數學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也表現在對數學的思考與問題解答要基于嚴謹的思考、論證、推理、分析以及判斷等過程,以及表現在整潔、清晰、規整的板書等方面。教師要善于在日常教學中通過各環節教學,培養學生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治學精神,包括對數學題演算步驟的精準、對數字的精確以及對其中邏輯關系的把握等,都要遵循數學規則和原理。這種精確嚴謹的品質同樣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能使學生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這一點將會使學生在數學學習及未來發展中受益匪淺。如在幾何知識的教學中,很多學生都會認為幾何學習很難,有些學生甚至談之色變,產生畏難甚至是放棄心理。究其原因在于學生沒有過好語言關、論證關,他們在學習中往往更多地使用日常的語言,沒有習慣使用規范的數學語言,同時,在學習中擅長計算求解,不善于在解題中進行推理和論證。因此,需要教師結合具體題型,逐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自主推理并說出其原因,使學生在解題中每一環節、每一步驟都有數學原理做支撐,從而培養學生嚴謹的計算和推導素養,使其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
數學學習需要進行大量的演算,完成大量的數學練習,在數學習題設計中融入德育教育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和數學素養是一種有效的途徑。需要教師在每日課堂教學后,深入解析所講內容,并設計與數學內容相關的德育內容,使學生在解題中思考和領悟德育內涵,使德育滲透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初中數學練習題中包含很多數學原理,這些原理又蘊含著一定的德育內容。需要教師在作業設計中注重挖掘和呈現德育內容,使學生在思考和探究解題思路的過程中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如在平面幾何相關的題目設計中,教師可融入三角形三邊關系定理,使學生認識到三角形這一最穩固的結構,因為在三角形中,其各邊能夠相互對應與配合,并形成有效的支撐,由此感悟到在人與人的交往與活動中,每個個體都要善于與他人合作,并形成默契配合,這樣才能構成強大的力量,體現出團隊凝聚力的重要性。如在計算與統計相關類型的題目中,設計這樣一道數學題:統計全校學生每個家庭每天要使用多少垃圾袋用的是哪種數據收集方法。這樣,學生在做題的同時就能意識到塑料垃圾袋對環境的危害,從而有意識地在日常生活中減少白色垃圾。
合作學習是使學生以小組形式圍繞教學課題展開探究式學習,在同一學習小組內,組員們相互交流、共同探討,以合作模式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一方面會感受到多吸取他人之長、保持虛心請教的重要性,同時,能使學生樹立團隊合作精神。在學習探究過程中,教師可針對數學問題,要求學生每人講述與之相關的小故事,并說一說自己從這個故事中感悟到了怎樣的德育教育內容與啟發,自己在以后如何提升自我道德與品質素養。通過每位學生的發言和交流,促進學生對故事中的德育內涵產生更深入的理解和認知,使學生不僅能掌握相關數學知識,同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為了使學生交流與探討更深入,更有啟發性,教師可關注每位學生的發言并給予點評,進一步從思想道德與品質素養方面進行正確的引導,以強化德育教育效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使其形成備良好的文明行為與道德規范。
學生數學素養與品質的提升,不僅表現在良好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方面,還表現在對外界事物、社會現象的關注并形成自己的態度和認知方面。在命制數學考題時,教師要注意與社會熱點相結合起來,以發揮試題的教育價值,引導學生關注熱點民生、熱愛國家民族、樹立正確價值觀,使學生在正確解答習題的過程中形成家國情懷。如在關于函數相關問題的教學中,教師可結合華為5G技術的推廣及鴻蒙系統的發布與應用,設計一些與現實有密切關聯的問題,使學生了解我國民族工業及科技的發展成就,激發其愛國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在負指數冪相關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結合疫情防控現狀,設計怎樣用科學記數法表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直徑,使學生感受到疫情防控常態下醫護人員的不易與職業精神。
綜上所述,人無德不立,一個人的良好品行是一切素質的先決條件。在日常的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重視德育教育,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初中數學學科日常教學中[4]。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深入挖掘其中包含的德育內容,對學生進行適時的德育教育,使學生不僅能形成良好的數學知識與技能,還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為其未來的成長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