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婷
(重慶商務職業學院 重慶 400030)
2009年人社部下發了《關于印發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中明確指出:工學一體化的開展要“以國家職業標準為依據,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典型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設計課程體系和內容,按照工作過程的順序和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進行教學設計并安排教學活動”。所以說“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個重大改革,它是將工作過程與學習過程結合在一起的先進教學模式,即學習的內容是工作,在工作中完成學習[1]。
在這一教學模式中,基于綜合職業能力培養和完整工作過程設計的學習目標,是教學活動所追求和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習目標既是學習的起點,也是歸宿點,它在幫助師生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方法和學習手段,明確各自努力的方向,有效檢驗和評價學習效果等方面發揮著尤為重要的作用。
一體化課程的課堂中要求教師選取典型工作任務來設計相應的學習任務,而學習目標的設計關鍵是教師要如何定位本堂課的學習目標。一體化課程的學習目標應能夠反映學生職業素養與綜合職業能力的要求,并能結合學生實際,明確、具體且可操作性強。但現目前的一體化課程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習目標的設計還存在以下的普遍問題[2]。
學習目標是以學生為中心來設定的,是知識和技能的輸出型目標,而教學目標是以教師為中心來設定的,是知識和技能的輸入型目標。如“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能掌握常見中式小吃的英文名稱”,這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目標;如“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說出常見的十種中式小吃名稱的英文表達法”,這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目標。
一體化課程應設定符合職業教育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應直指職業行動能力及其相關職業能力要素,如“能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用思維導圖形式,繪制麻婆豆腐的制作流程及注意事項”,而不應再沿用傳統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這種“三維目標”來進行學習目標設定。
一體化教學的學習目標是針對一個學習任務而設定的,但現在很多教師在學習目標設定時把目標定得過于宏大或遙遠,甚至把課程目標與學習目標混為一談,如“學會制作魚香肉絲”“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等;還有教師將學習目標描述得過于模糊,如“掌握本課所學英語單詞”“了解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以上這些目標都過大、過空或不具體、缺乏可操作性。
一堂課或一次學習任務的完成,能實現的學習目標是有限的,學習目標應該突出主體,而不是面面俱到。有教師將一堂課的學習目標定位得過于全面,數目過多,甚至沒有主次、還有重疊,如“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等,這些目標都過于泛化,是每堂課都會涉及到的,沒有必要在每次的學習目標中都一一列出。
基礎課程學習是為專業技能課程學習服務的,本文以烹飪英語課程一體化學習任務“用英語描述切洋蔥的方法”為例探析學習目標的設計。該學習任務選自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烹飪實用英語》(第三版)“Unit 1 The Prep Cook(幫廚組廚師)Lesson 1 The Food Preparation(食品加工工人)”,學習情景是“幫廚組人員用專業英語為工具,在西餐廳后廚與外籍廚師就洋蔥處理方法進行交流,最終按外籍廚師的要求完成工作任務”。該工作任務在西餐烹飪專業學生今后的工作中具有典型性,也與日常生活內容有緊密聯系,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和關注[3]。遵循“在崗位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的做中學、學中做的工學一體化理念,從以下幾個方面和步驟來對本次學習任務的學習目標進行設計:
首先確定本次學習任務的工作情景。本次學習任務是將學生定位為某西餐廳后廚幫廚組員工,將班級學生5人一組分成若干個幫廚組,每組的任務是接收到外籍廚師(教師扮演)對洋蔥切配的不同要求,根據廚師的需求,共同確定洋蔥的處理方式和處理步驟,最后合作完成洋蔥的切配并與外籍廚師就成品進行簡單交流,從而完成本次學習任務。
然后將學習內容分解為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兩大板塊,理論知識主要包括處理洋蔥相關的基本英語詞匯、詞組搭配和句型,實踐知識主要包括英語詞匯、詞組和句型的正確理解、表達和運用,以及對上級發布工作任務的信息處理、溝通協作、有效執行等技能。理論知識是本次學習任務的重點,實踐知識則是本次學習任務的難點,要實現重點、突破難點,就需要接下來設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和制定有效的學習策略。
職業教育的目標應包括綜合職業能力和相關職業素養要求的內容。理論上講,學習目標的定位可以從綜合職業能力的三個維度進行,即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但三維之間的邊界并不清晰,不容易完全劃分開來。因此,一體化課程的學習目標應指向整體化解決問題的行動能力。
本次學習任務關鍵是學生要將自己放入職業情景中,通過學習專業英語基礎詞匯、詞組、句型等知識,結合工作崗位需求和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最終完成學習任務。在整個過程中,解決和處理每個問題要采取不同的行動,其中的各項解決問題的行動能力就應定為本次學習任務的學習目標。
一體化課程的學習目標應該是行為目標,且盡可能地可觀察和可評估,因此學習目標的表述應該符合行為輸出的表述法,可用以下三種形式來表述:
①兩段式:行為動詞+行為結果,如“能用英語描述切洋蔥的方法”;
②三段式:行為動詞+行為標準+行為結果,如“能用英語正確地描述切洋蔥的方法”;
③四段式:行為動詞+行為條件+行為標準+行為結果,如“能用本課學習的英語詞匯和句型,正確地描述切洋蔥的方法”。
對學習目標進行具體描述時,方法不定,但盡量做到清晰、明了、可操作、客觀察、可測量,避免使用“掌握”“理解”“了解”之類表述不明確的詞匯。
一體化課程學習目標有兩種:任務目標、活動目標,它們分別引領著任務和活動的實施過程,內容大小不同,有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但結構都相同。
①任務目標。本次學習任務是“用英語描述切洋蔥的方法”,所以任務目標就是“能用本課學習的英語詞匯和句型,正確地描述切洋蔥的方法”。
②活動目標。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有很多學習活動,就有不同的活動目標。
如在課前預學活動中,需要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教材課文的預習,并從課文中找出切洋蔥的步驟,整理后列出關鍵詞。因此,本活動目標可以設計為“能通過小組合作自主學習,以關鍵詞的方式列出課文中切洋蔥的步驟”。
又如在課堂學習的某一個活動中,需要學生們根據外籍廚師的需求將洋蔥切成不同的形狀(絲、丁、片、末),這一活動中需要學生們首先能聽懂外籍廚師的語言表達及工作要求,然后商討出怎樣開展工作并畫出切不同形狀洋蔥的英文思維導圖,包括具體怎么切和由誰來切等分工協作問題,之后是執行切洋蔥的任務,最后要將成品展示給外籍廚師并詢求反饋。因此,本活動目標可以設計為“能聽懂外籍廚師關于切洋蔥的要求;能通過小組討論,共同繪制出切不同形狀洋蔥的英文思維導圖;能用本課學習的重點詞匯和句型,正確表述切洋蔥的步驟;能用英語與外籍廚師對本組切洋蔥的成果進行簡單交流”等。學生切洋蔥的刀工技能是本次學習活動的載體,不屬于本次課的學習目標,所以不用在本課學習目標中列出[4]。
工學一體化是在課堂中以職業活動為導向,結合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設計工作情景和學習任務,突出學生中心、能力本位,以此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養。而無論是職業能力還是綜合素養,都是在完成學習任務或學習活動過程中體現的,因此學習目標一定要依據學生的學習行動內容來確定,要以學生行為的輸出形式來表述,這樣也能更好地與學習內容和學習評價匹配,最終展現出一體化課程的價值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