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佳 劉德文 曹琴琴 劉婷婷
(重慶市江南職業學校 重慶江津 402223)
近年來,專業人才的供需矛盾日顯突出,焊接專業人才的貧瘠。一方面是由于我國高等院校從1998年開始取消焊接專業、實行通才教育。在我國職業培訓體系尚不完備的條件下,人才問題已經初露端倪。其次難題一:“90后”漸成勞務主力焊接業招工“遇冷”。難題二:高級焊接專業人才及熟練技工“兩頭空缺”。
①企業的發展方向
隨著焊接成形精確化、焊接生產自動化和焊接過程控制智能化;優質、高效焊接工藝的不斷涌現;特種材料的焊接,焊接過程模擬技術的發展,焊接技術向材料科學和工程領域的不斷滲透,焊接行業正從臟、累、污染的手工工作環境逐步向自動化生產方向過渡[1]。
②企業員工素質要求
學歷要求:企業在招聘生產一線的技術工人時,視崗位不同,其學歷要求不同;技能水平:企業招聘焊接技術工人時要求具備最基本的技能資格是中級工和初級占41%,要求是高級工的占24%,要求技師和高級技師的占14%;驗要求:5%的企業在招聘焊接技術工人時要求有5年以上的工作經驗;有23%的企業要求有3-5年的工作經驗;也有41%的企業對此幾乎無要求,工作經驗在1年以下也可以;能力素質要求:在和企業主管的訪談中,我們了解到所有的企業在招聘生產一線焊接技術工人時,最注重員工是否能吃苦耐勞和動手能力;中職生從事焊接技術的起薪:中職應屆畢業生在企業從事焊接的起薪在1000元及以下的占78%;人才需求量:最近3年內需要招聘焊接專業中職畢業生10~20人的企業占13%。
我們從開設有本專業或與之相關專業的10所中職學校了解到,在校生在2 000~4 000人居多,焊接技術應用專業人數在50~300人,占學校總人數2.5%%7.5%,為每個學校的輔助專業,開辦該專業3年以上的不多,學生就業主要到機械加工制造企業從事焊接或焊接相關工作。
我們可以看出,近年來隨著地方政府的產業結構調整,焊接技術不斷提高,使得本地區與焊接相關行業發展迅速,這就對焊接企業的技術水平提高和檔次不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我校焊接應用技術專業的開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地區焊接企業層次低,從業人員學歷低、持證上崗比例比例低,企業對中職焊接技術應用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量大,對證書的要求集中在中級工以上。企業主要看重畢業生基本素質與綜合能力。焊接技術應用專業市場急需的崗位分別是:焊接操作技術工、焊接檢驗員、焊接設備維修工等。
焊接企業大多數為中型企業,他們都愿意招收中職生,雖然他們也沒有工作經驗,但他們能吃苦耐勞、服從管理和具備了一定使用焊接技術的能力,適應工作壞境的能力也很快,這也是中職生就業的優勢。
實施校企深度合作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通過市場和企業調研,明確專業的培養目標和畢業生崗位(群)的要求,結合我校的實際確立焊接技術應用專業的課程目標,組織教學內容,做到有的放矢,目標明確,程度適宜。
突出“專業技能方向課程為核心”的課程體系改革,根據典型工作任務的工作流程,通過對企業崗位工作任務分析,根據工作任務的難易程度、工作任務出現的頻率,結合教學資源的整合,構建焊接技術應用專業基于機械基礎與焊接電工的課程體系。研究制定出關于焊接專業實施性教學計劃、確定核心課程、開發校本教材,以便于在以后的教學中使用教學計劃的思路依據企業技術工人成長過程來設計,從學徒到專家循序漸進,有先有后,有始有終。
通過實訓基地的建設,逐步形成以“教、學、做”一體化為標準的教學實訓室,從而推進項目教學法的實施。堅持讓教師學生深入企業文化學習,實現“上課如上班”“教室如工廠”的“教學做”為一體,保證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得到提升,及早的適應工廠和企業的環境。在選擇合作企業時應該考慮:一是與學校專業設置有關的企業;二是科技含量較高、安全可靠、勞動強度不大的企業;三是效益較好、對人才的需求量大的企業。
焊接技術應用專業作為我校高水平汽車制造群的主干專業,專業雙師型教師占100%,本科學歷占60.5%,焊接技術應用專業師資統計表。
學習領域課程的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學校必須加快高對五類教師的培訓與培養。致力于專業建設和改革,鼓勵教師參加各種類型的技能證書考試,定期派出教師下廠實習,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提供知識儲備和能力培養。
我校和行業專家經多次調研和論證,決定于2018年在機械、汽修專業中開辦焊接技術應用專業課程,我校具有優越的地理優勢,學校身處重慶市大范圍下,臨近江津三大工業園區(德感工業園區、雙福工業園區、珞璜工業園區)之內。在近三年的辦學過程中,我校總結經驗,尋求發展,不斷完善教學設備,不斷進行教學探索,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不斷增加教學方法。與企業生產實際相接軌,力求為企業培養合適崗位的專業型人才,力求讓每一個學生成為高素質、高技能人才,達到雙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