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忠
(淮安市浦東實驗中學 江蘇淮安 223000)
環保教育是教學改革過程重要的教學部分,如何在地理課堂開展環保教育,需要教師重視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科學的進行教學實踐,設計更加高效的地理環保教育方案,全面提高地理課堂環保教學水平,從而提高學生環保意識,進一步為學生日后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為確保人類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同時,達到日后可持續發展,應著重加強地理課程教育中的環保教育。地理課程是學生了解生存環境的重要途徑,課程中的主要內容是人類生存和環境保護,而地理課程的教育使命就是宣傳普及環境保護意識。如今人們對于環境保護非常重視,所以加強地理課程教育中環保教育的重視程度,符合當今社會得到走向,也變相提高了地理課程教育的重要性。對于地理學研究的教育思路應一切按照實際情況出發,把環保發展等問題按照當地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設計,才可解決問題。環保教育和地理學密不可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階段應加大對學生們普及宣傳環保教育的強度[1]。
地理課程本身的要求就涵蓋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內容。因此,地理教師應擁有豐富的地理知識、對于教材內的具體內容了然于心,以此來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重要性,讓學生在日后可以一直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高效利用資源。地理課程教育中含有環境教育內容,為日后改革明確了方向,同時也提高了地理學科的教學價值。
為了更好的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進行環保教育,教師需要對地理教材進行全面而詳細的分析,通過不同角度對教材內容進行解析,以便更好將環保教育融入其中。例如,在學習“氣溫的變化與分布”時,這節課的重點在于讓學生對天氣、氣候與人類活動的關系進行了解。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對本章節的知識進行分析,從不同角度開展探討活動。教師可以誘導學生進行思考:空氣污染是怎樣形成的?如何降低空氣污染?我們能做點什么來降低空氣污染?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可以讓學生對環境保護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對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十分有益。這種方式也可以幫助教師開展后續教學——人類活動對空氣質量的影響。
任課教師應先給學生們列舉幾例影響環境較為嚴重的行為,促使學生了解到環保意識的重要性。并且任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之間進行小組討論,學生通過對課本內容的細致分析分別表達自己對環境污染的看法,并舉出存在日常生活中影響空氣質量的例子,之后要求每個小組探討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小組成員在通過探討解決方案的過程中,可以促使學生生成環保意識。如采用這種層層遞進的教學方法,能促使學生養成環保意識[2]。
為了深化學生的環保意識,可以將環境教育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學??梢栽谝恍┨囟ǖ墓澣战M織與之相關的活動號召學生參加,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提升環境教育的趣味性。除此之外,通過開展實踐活動,還能夠為環境保護做出貢獻。為了樹立同學們的節約資源意識,學校可以在每年3.22世界水日進行以“節約用水”為主題黑板報評比活動;也可以在每年10.16世界糧食日,組織同學進行以“節約糧食”為主題的演講活動[3]。
要想更好的進行環境教育,僅僅依靠課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更應該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在實際行動中感受環境教育。為此,可以對初中地理的課程安排進行優化,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課外考察活動,讓學生對現有的環境情況有所了解,并且能夠從整體的角度理解環境保護。以“中國的經濟發展”中講述我國工業發展的一課為例,因為在以前的工業發展過程中過于盲目的要求提高經濟發展,沒有對環境保護做出重視,導致大部分地區在經濟水平獲得提高的同時出現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到工廠進行實地考察,了解工廠的污水凈化與工業廢渣處理環節,也可以讓學生對附近農田與河流進行調查,明確其被污染程度。
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學生可能無法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來開展教學工作,將當前情況下所出現的環境問題通過圖片或者視頻來進行呈現,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加直觀的向學生展現環境問題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環境保護刻不容緩。例如,在對“中國的自然資源”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進行教學工作。在備課時,教師可以根據本節課所包含的水資源、土地資源與自然資源來收集相關資料,向同學們展示這幾種資源正在逐漸減少,告誡同學們應該從自身做起避免資源浪費。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課件中對一些節約用水的知識以及行為進行講解,讓學生對此進行了解和學習,可以以圖片的形式進行表達:將淘米水用來澆花以及多種水資源循環使用的方法,在洗手池旁粘貼節約用水的標志語并在洗手后及時關閉水龍頭等。通過視頻和圖片的形式進行教學,可以有效加深學生的印象,方便學生進行理解和記憶并在生活中進行實踐,對于環保教育十分有益[4]。
總之,在地理教學中有效的開展環保教育是必要的,作為地理教師,應提高教學認識,在開展教學實踐與創新研究過程,要結合學生學習情況,科學的進行教學設計,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環保教育實踐,不斷提高學生環保能力,進一步構建更加高效的地理環保教育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