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涵
(長江師范學院化學化工學院 重慶 408000)
高校專職組織員管理暫行辦法(試行)明確規定,專職組織員在黨委領導下主要負責發展黨員和黨員教育、管理等黨的組織工作,工作職責第一條就是做好發展黨員工作。那么,高校基層組織員怎么樣做好黨員的發展工作呢?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進行了初步探索和實踐。
不論從歷史維度、理論維度和實踐維度來說,高校的大學生黨員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黨員發展問題不能僅僅是一項“工作”,而是一項事關黨的建設、國家繁榮昌盛的“事業”,具有方向性、示范性和全局性,具有深遠的政治意義。因此,高校基層組織員在大學生發展黨員中,必須把政治站位、使命擔當放在首位。
從歷史維度看,百年黨史,是苦難中鑄就輝煌、困局中開創新局、曲折中迎來光明的歷史,始終突出的是政治建設,強調的是使命擔當。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政治建設,突出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實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功能,著力提高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力[1]。對于中國共產黨黨員來說,什么是最大的政治?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教導我們,人心是最大的政治[2]。只要我們永不動搖信仰、永不脫離群眾,我們就能無往而不勝。這既是對黨的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又是對黨的未來走向的深刻揭示,更是對負責黨員發展的各級組織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政治站位與使命擔當是任何一位共產黨員必須牢牢把握的基本原則。誰違背這個原則,誰就會出現問題。黨的一大13名代表的歷史結局,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我們在大學生黨員發展中就要始終用黨史來提醒自己,教育學生,鍛煉其能夠在苦難中、困局中、曲折中用政治解決問題。
從理論維度看,高校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是追求真理、培養人才的主陣地,提高政治站位對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要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發展什么樣的大學生入黨既是個工作問題,也是個理論問題。高校是培養人才的,什么樣的人才最優秀?是不是應該讓最優秀的人才加入中國共產黨?這些都是需要用科學的理論來分析判斷。我認為,最優秀的人才應該是廣大熱愛黨、熱愛祖國,勇于擔當使命的黨員學生。高校就應該把品學兼優、愿意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學生教育、培養成共產黨員。
從實踐維度看,高校在發展大學生入黨過程中也出現過一些問題,有的地方強調學習成績為唯一指標,導致個別的“精致的利己主義”混進黨內,給黨的事業造成了一定的損失。有的把學生是否參加學校活動看得過重,導致學生上課請假去參加學生活動,影響了學校的學風建設。有的過于強調“程序”、機械照搬,導致程序正確,但也使“弄虛作假”成為“合理”等問題,這主要是組織員工作政治站位不高,使命擔當意識不強,給學校黨的建設帶來了負面影響。
因此,基層組織員要堅持腦中有弦,肩上有責,心中有數,手中有招,工作有效,通過大學生黨員發展工作,實現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筑牢大學生發展的“政治方向”關。
總之,提高政治站位,強調使命擔當,就是要解決為什么要在大學生中發展黨員、發展什么人入黨、怎樣做好大學生黨員發展工作等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問題,是做好在大學生發展黨員的前提和基礎。
目前,大學生黨員發展存在如下問題。
從理論研究上看,年年發表不少的學術研究成果,也不乏發表在影響比較大的理論刊物上,有的側重于理想信念教育、擔當精神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等方面,也有人批評理論研究存在不足,對發展大學生黨員標準的相關研究特別是實證研究不充分[3]。有研究者認為“當前大學生入黨動機主流是端正的,但信仰型動機下降和功利型動機抬頭的客觀現實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4]。”相當多的研究者特別強調政治標準,并且把政治標準進行了具體化。有的從理想信念、政治紀律、入黨動機、個人素質、群眾基礎等角度來詮釋政治標準的基本內涵,有人從道德情操、價值追求、使命擔當和政治標準等綜合考慮。有的強調政治信念、政治立場、政治表現等。圍繞理想信念、政治立場,宗旨意識、群眾基礎,政治規矩、政治紀律,入黨動機、作用發揮等方面來考察政治標準的基本內涵。具體表現形式為理想信念堅定、政治立場正確,宗旨意識突顯、群眾基礎良好,遵守黨紀國法、恪守政治規矩,入黨動機端正、榜樣示范突出[1]。可以說理論研究很豐滿,但是現實卻很“骨感”。根據問卷調查近2000名大學生,收回有效問卷1698份,有本科795人、有專科903,有2018級187人、2019級590人和2020級921人,男生889人,女生809人,共青團員1322人,普通群眾281人。
問到你對入黨持什么態度時,回答“努力提高對黨的認識,提高黨性修養”,有914人,占53.83%,當問到你認為身邊的黨員最缺乏的是什么,回答“黨性修養”的有644人,占37.93%,是4個選項中最高的。這說明什么問題呢?理論研究很充分,大家認知有共識,但是恰恰是這樣的問題,人民群眾又是最不滿意的。
目前,不論在本科高校還是高職高專院校,普遍對大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不滿意。也就是說,目前在大學生發展黨員中,最大的問題是“黨性修養”把關不嚴。抓住了這個問題,是解決大學生入黨工作的“牛鼻子”,可以說,堅持問題導向是做好大學生發展的重中之重。
截至2021年6月5日,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9514.8萬名,比2019年底凈增323.4萬名,增幅為3.5%。大專及以上學歷黨員4951.3萬名,占52.0%;學生黨員306.7萬名,占3.22%,與2019年底比較有了較大提升。有文獻報道,截至2019年12月31日,學生黨員196.0萬名,占黨員總數的2.13%;其中,新發展學生黨員84.4萬名,占總體新發展黨員的1/3。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5日共發展黨員473.9萬名,其中學生187.2萬名[5]。
這些數據說明,在大學生中發展黨員是高校的一項重要工作,而且是越來越重要的工作。怎么樣把這項工作做好,突破口是什么?我認為,要堅持問題導向,把“黨性修養”的提升、把住黨性修養這個關鍵環節是當下需要重點解決的重要問題。
加強大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是高校貫徹落實黨的全面領導的內在要求,是高校開展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黨性修養主要面臨著認知調諧、價值同構和目標統協的難點,需有針對性地從提升理想信念引領力、加強思想理論學習指向力、強化黨規黨章教育滲透力、增強組織生活耦合力和續啟黨性修養驅動力等五個路徑向度推進[6]。更應該從大學生黨員發展這個環節著力。
黨性修養也稱黨性鍛煉,學生黨員黨性修養作為一種黨性實踐活動,它包含主體和客體兩部分,是大學生在一定的外部環境下,進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覺運用黨性原則規范自己的行為實現共產黨的本質屬性的內化過程,體現著大學生的一種追求和信仰,與其對立的是大學生的價值虛無主義泛濫,相當一部分大學生虛無理想信念,虛無紀律約束,甚至虛無日常生活,本應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反而成為“啃老族、坑人族”,一天無所事事,不珍惜時光,甚至不珍惜生命。面對當下教育的悲哀,需要用榜樣的力量來鼓舞,用先鋒模范來帶動。
黨性修養是個復合概念,包括理論、政治、思想、道德、能力、作風等方方面面的修養。對于大學生來說,學習修養是基礎,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并重,理論學習與實踐鍛煉并行,表達與行動統一,堅決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絕對忠于黨;在實際學習和工作中,堅持腳踏實地、真抓實干,說實話、報實情,做實事,求實效。只有做到了黨性修養的提升,高校的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才算真正的落實落地。
黨性是一個政黨固有的本質屬性和重要品質,是政黨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針對黨面臨的現實狀況和黨內存在的深層次矛盾,采取強化黨性修養的有效針對性舉措,取得了突出成就[7]。黨性不會隨著黨齡的增加、職務的升遷而自然增強,必須在嚴格的黨內生活中不斷加強鍛煉。中國共產黨人的堅強黨性,是我們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的重要保證[8]。
對中國共產黨人而言,黨性修養是一個系統性、綜合性工程,更是一個永恒的課題。新時代,黨員進一步加強黨性修養,夯實黨性修養的實踐路徑,需要抓住關鍵、明確重點,在黨性修養的主體、方法和內容上協同發力。其中,大學生黨員發展工作可以說是加強黨性修養的前提和基礎。
怎么樣做好大學生黨員發展工作,各高校根據中央要求,都做了相關規定,制定了相關流程。比如,長江師范學院就出臺了學生黨支部工作實用手冊,內容包括:黨支部工作標準(黨支部工作職責、黨支部工作任務、黨支部工作機制、長江師范學院學生黨支部建設標準清單(試行)等),組織生活制度基本規范(組織生活制度流程、主題黨日歸檔材料、黨支部委員會議歸檔材料),發展黨員工作基本規范(發展黨員工作流程、發展黨員工作臺賬、發展黨員工作檔案材料清單、發展黨員工作檔案材料填寫模板)和其他工作基本規范。
這本學生黨支部工作實用手冊是組織員工作的行動指南,我始終堅持按照指導手冊開展工作,在工作實際中堅持“規定動作不走樣,開展活動有創新”,在大學生黨員發展上,堅持程序規范、實施過程科學,圍繞“黨性修養”這個關鍵詞進行“從實求知”“實事求是”考察培養、教育工作[9]。
首先,對學院311名入黨積極分子,在學習強國里建立政治學習群,帶領大家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在理論上提高他們的黨性修養,然后分批次舉辦培訓班,克服培訓時間安排機械化的問題,確保黨校培訓時間避開學生學習時間,讓參加學習的同學認識到,大學生學習是兩維的,不能顧此失彼。利用業務時間安排20課時學習完成兩期黨校培訓。其次,對發展對象和黨員進行“一對一”的談心談話,了解他們內心深處真實想法,確保黨員發展質量和學生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的發揮。第三,平時注意觀察發展對象和黨員的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情況,看能否做到“知行合一”,能否持續用黨性標準要求自己。第四,適當設置“逆境訓練”,考察發展對象和黨員是否能夠“承受委屈”,能夠正確表達自己的訴求。通過調研發現,很多黨員在“順境中表現良好”,遇到逆境或者“某種不公平”對黨的認識就出現了偏差,甚至走向反面。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對這樣的學生就正確引導,適當延期吸收他們入黨,要確保思想成熟后才作為發展對象。第五,在學生的時間、環境和條件允許下,教育發展對象和黨員要有儀式感。不能把大學生黨員發展工作看成是簡單的任務和工作,避免為了完成任務而工作,為了工作去發展黨員現象的發生。要堅持“處處有教育,事事是教育”。比如,在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入黨、考研、就業等方面依托“愛心筑夢”黨建品牌,組織黨員開展有“儀式感”的“黨員幫扶”活動。再如,通過佩戴黨徽,面向學生設立黨員示范崗等多種形式促使黨員主動亮明身份。我認為,踐行黨員標準,就要立足學習崗位、學生工作和生活實際,時時處處事事按照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能夠在遇到困難時“我能上”,在遇到危險時“讓我來”,讓同學們對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受得到”,從而展現出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第六,提倡發展對象和學生黨員能夠讓同學們看到、感受到黨員的先進性和模范帶頭作用是方方面面的,不是空洞的口號和言行不一的表態,而是深入到骨髓中、流淌在血液里,自覺在行動上。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那樣,廣大學生黨員要不斷提升人文素養和精神境界,去庸俗、遠低俗、不媚俗,做到修身慎行、懷德自重、清廉自守,永葆共產黨員政治本色;要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要不斷強化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在守紀律、講規矩、強素養中體現黨性,當好表率;要善交益友、樂交諍友、不交損友,自覺凈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