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娟



【關鍵詞】完全管理模式;護理干預;耐多藥肺結核;治療效果;服藥依從性;滿意度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耐多藥肺結核發病率為6.8%,且呈逐年增長的趨勢[1]。由于此病治療難度大,病程以及治療費用也隨之增加,同時患者的心理壓力也在增大,直接影響到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最終導致治療效果降低。在以往文獻研究中發現,通過完全管理模式護理可增加慢性疾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對改善患者預后有積極影響[2]。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完全管理模式護理干預對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治療效果、服藥依從性及滿意度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治療的耐多藥肺結核患者103例,入選患者均符合以下標準:肺結核痰涂片檢查為陽性;痰結核菌培養對肺結核藥物(利福平、異煙肼)存在耐藥性;對兩種或兩種以上抗結核藥物無效;不存在精神疾病或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可確保長期隨訪(至少1年)。排除標準:對抗結核藥物過敏者;存在語言障礙或認知障礙者。根據干預方法不同,將103例患者分為常規組和觀察組,常規組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齡年齡為34~68歲,平均年齡為(43.82±6.24)歲;觀察組55例,其中男29例、女26例,年齡年齡為35~68歲,平均年齡為(44.82±6.76)歲研究對象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據WHO《耐藥結核治療整合版指南》[3]及《中國耐多藥和利福平耐藥結核病治療專家共識(2019年版)》相關指南,根據患者藥敏結果以及以往治療史能夠組成有效治療方案進行治療[4]。在患者住院期間均進行用藥指導、健康教育、日常護理等常規護理手段,在常規護理組出院后管理則由患者所在由當地社區醫院進行。
觀察組患者則在常規護理組的基礎上使用完全管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主要干預措施如下:①建立管理小組:選擇有經驗的護長以及6名護士組成,在患者整個住院期間以及出院隨訪均由此組人員進行護理。②建立個人檔案:內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臨床診斷、治療方案、服用藥物種類及時間、用法、用量等。建立完整后需要了解患者曾經使用抗結核藥物情況,包括用量、藥物反應等,同時完善患者常規體檢。③用藥干預:在患者入院后對患者科普抗結核藥物使用常識。患者需要了解抗結核藥物早期、聯合、規律、適量使用的重要性。需要給患者家屬普及抗結核藥物如何正確使用,了解藥物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以及不良反應處理方法。每位患者需要有藥物使用記錄卡進行藥物使用情況記錄。在使用藥物期間護理人員需要監督患者不可隨意更改藥物用量。④心理干預:由于肺結核患者病程長,多數患者心理壓力大極易出現負面情緒,護理人員需要及時了解患者心理變化,多交流,有助于患者建立自信心。⑤定期評估:在前2周每周進行一次常規檢查,如果各項指標均正常,檢查時間改為1月1次,如檢查結果異常則檢查時間不變。每個月進行一次痰涂片、痰培養檢查,3個月進行一次CT檢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病灶情況。并根據相關的檢查結果,對患者的治療方案進行調整、完善。⑥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一對一教育模式。入院后及時了解患者對肺結核相關知識了解程度,以此來制定相關的健康知識教育計劃。使患者可了解肺結核傳播途徑、危害程度等;抗結核藥物名稱、用法、用量、副作用、注意事項等;在平時如何預防、隔離、處理痰液、佩戴口罩、消毒等;藥物卡的使用。告知患者治療依從的重要性,要謹遵醫囑。同時也需要對患者家屬進行相關健康教育,有助于更好協助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管理,也可提示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⑦院外管理:出院前需要對患者再次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明白后續后續治療的重要性,對患者出院后情況進行治療,告知患者如何進行復查隨訪。護理人員需要獲取患者聯系方式,在患者出院后使用短信形式提醒監督患者使用藥物。一周一次電話隨訪,一個月就需到醫院進行復查,方便及時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了解,掌握患者健康狀況以及患者用藥情況、不良反應,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干預增加患者治療積極性。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后治療效果、服藥依從性、患者滿意度。臨床治療效果判定:顯效:干預后所有研究對象均后進行痰涂片及痰培養檢查,結果均為陰性,X線檢查病灶吸收減少≥50%;有效:痰涂片及培養檢查結果均為陰性,X線檢查病灶吸收減少≥10%;無效:痰涂片及痰培養檢查結果均為陽性,且X線檢查病灶吸收減少低于10%。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服藥依從性:使用Morisky-Green測評表進行評價[5],從是否忘記服藥、不注意服藥、在癥狀得到改善后是否有停藥四個方面進行評價,是記1分,否為0分,一共4分,服從性越差者其分數越高。根據得分情況分為完全依從、被動依從、不依從。依從性良好率=(完全+被動)/總例數。護理滿意度參考[6]文獻制定量表,評價內容包括疼痛、配合度、心理舒適度三給維度,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情況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軟件包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使用方差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或百分百進行描述,進行c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不同組別患者干預后臨床效果比較 常規組干預后臨床總有效率為60.41%,觀察組為94.45%,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兩組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不同組別干預后依從性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依從良好率為98.18%明顯高于常規組干預后依從良好率(54.16%),兩組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2.3不同組別干預后護理滿意情況比較 觀察組干預后疼痛、配合度、心里舒適度均高于常規組,兩組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3。
3 討論
耐多藥肺結核作為一種傳染性疾病,嚴重危險人類身心健康,我國肺結核控制局勢嚴峻,需要引起重視[7]。在相關研究中提出,不恰當的抗結核化療方案、患者依從性差擅自增減藥物劑量、隨意停用藥物是導致多耐藥肺結核的重要原因[8]。在目前對于多耐藥肺結核患者多為住院治療或社區衛生中心監督管理,但在院外相關醫護人員缺乏,無法做到規范的治療多耐藥肺結核,而患者此方面相關知識不足就導致了無法有效監督和低依從性的情況出現,直接加大了治療難度,也無法徹底治愈。
完全管理模式作屬于新型護理干預,在國內使用較少,但其在國外已經被廣泛使用,并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9]。階段性、延續性、豐富性、多樣性是此模式的主要特點[10]。通過階段性,將管理模式劃分為院內管理和院外管理兩個階段。在傳統管理模式中患者在出院后往往難以得到有效的管理,自我管理教差,從而導致中斷藥物治療,療程中斷的情況,最終對患者治療造成不良影響[11]。在完全管理模式中通過院內外兩個階段對患者施行管理,有效的督促患者規律服用藥物,及時完成治療計劃,有效避免治療中斷的情況出現。在完全管理的模式中,在患者由專人管理,有效的完成病人交接,避免由于交接不當而遺漏患者信息,有效的保證護理延續性[12]。在干預護理的過程中建立有患者的個人檔案,并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健康教育以及定期的評估,患者對治療計劃一目了然,會更易接受和配合治療,使醫患之間關系變得“透明”;指導患者使用藥物,提高患者依從性,增加了藥物服用的科學性;定期評估可有效完善治療計劃;健康教育幫助患者了解疾病,也懂得配合治療的重要性,對提高患者依從性有積極影響[13-14]。在本次研究中隨訪通過短信、電話、上門以及門診途徑進行,可有效全面的監督患者,促使患者服藥趨于規范性,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在本研究中發現常規組干預后臨床總有效率為60.41%,觀察組為94.45%,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干預后觀察組依從良好率為98.18%明顯高于常規組干預后依從良好率(54.16%),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干預后疼痛、配合度、心里舒適度均高于常規組(P<0.05)。提示完全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多耐藥肺結核患者治療依從性,從而提升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完全管理模式有效規范了多耐藥肺結核患者治療,提高患者依從性,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