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蓉
(重慶市公安局幼兒園 重慶 400010)
幼兒園是一個集體保育教育機構,在園兒童年齡小、抵抗力差,孩子們在這里共同生活、學習,傳染病在園內極易引起聚集性傳播甚至暴發。筑牢疫情防控底線,切實保障在園兒童的身體健康,確保教育教學活動正常開展,抓好傳染病防控工作,是幼兒園保健工作的重中之重。
幼兒園孩子一般為2~6歲兒童,年齡小,自身免疫力差,防范意識不強,易受流行性疾病侵擾,是各種傳染病的易感者,加之每天聚集生活在一起,極易引起交叉感染,造成傳染病在園內流行蔓延。
易在兒童中傳染的疾病很多,且幼兒園內常見傳染病易發的季節不同。比如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夏秋季達到高峰[1];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紅熱易發于冬春季;細菌性痢疾易發于夏秋季;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易發于夏季;輪狀病毒易發于秋季;諾如病毒易發于秋冬季。
常見兒童傳染病傳播途徑各不相同,比如:流感、水痘、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均可通過空氣飛沫、直接接觸傳播,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還可通過消化道傳播[2],諾如病毒、細菌性痢疾等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
孩子因年齡小,抵抗力弱,有時病情發展很快。比如有的孩子早上入園晨檢時未發現皰疹性咽峽炎的任何癥狀,中午或下午日檢時開始出現皰疹性咽峽炎初期癥狀——口腔硬腭、軟腭或咽部散布幾粒紅點。
孩子們基本對傳染病不了解,無主動采取預防措施能力,防護措施基本依賴家長或幼兒園老師而被動執行,且孩子自控能力較差,執行力較弱,家園必須協作配合才能堅持,任何一方疏忽就會出現防控漏洞而造成傳染病流行蔓延。
幼兒離家入園后,需要適應新的環境和新的生活規律,有的孩子適應能力較差,心理比較脆弱,引發焦慮,就會造成機體功能出現異常,從而導致抵抗力下降;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吃不飽,沒營養,晚上回家會給孩子加餐,如果孩子吃得比較多,晚上活動量少,極易引起消化不良,積食,睡眠質量下降,嚴重者還會引起發燒與營養不良,造成自身免疫力下降[3];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冷,給孩子穿太多,孩子在園內比家里活動量增加,出汗多,身體丟失的水分增多,如主動補水不夠,易引起便秘、消化不良,從而引發胃熱、肺熱,使孩子抵抗力下降,受到風寒入侵就易生病[4];有的孩子因在園內未及時增減衣物,更換濕衣,易受涼抵抗力下降。加之幼兒園孩子天天聚集生活在一起,傳染病極易在孩子之間交叉感染;且孩子年齡小,患病后不能主動就診、觀察隔離,不能主動向班上老師報告傳染病接觸史或患病史,其他孩子也不能主動與患兒隔離,造成傳染病在園內流行蔓延。
有的家長衛生意識較差,喜歡口對口親吻孩子,或外出回家未洗凈雙手就直接接觸孩子,病菌極易傳染給孩子而發病,比如手足口病雖易發于5歲以下兒童,但人群普遍易感,成人往往帶菌不發病,一旦傳染給孩子,孩子抵抗力差就會發病。有的孩子生病后,家長不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而是自行在藥房購藥喂服,延誤孩子病情造成漏診或明知孩子確診為傳染病故意隱瞞病史;有的孩子確診為傳染病后,家長雖讓孩子在家隔離,但不及時報告老師;有的家長明知其他孩子患有傳染病,不但不主動隔離,還帶自家孩子與患兒一起玩耍,導致交叉感染后不按規定在家隔離觀察,而對幼兒園隱瞞接觸史;幼兒園保健醫生晨檢時發現孩子為疑似傳染病,要求家長帶孩子上醫院確診排除,有的家長不按規定和要求執行,而是等保健醫生晨檢工作結束后,悄悄帶孩子混入幼兒園。家長以上行為均造成幼兒園不能及時采取檢疫隔離措施,加之傳染病潛伏期無癥狀,較難發現,易造成傳染病在園內蔓延。比如2018年3月我園中班一名家長明知她小侄女患有“手足口病”在家隔離,周末還帶自家孩子與小侄女一起玩耍,造成自家孩子被傳染“手足口病”后又隱瞞接觸史和病史,孩子潛伏期將病毒帶入班級,造成該班孩子間交叉感染,三個孩子陸續確診“手足口病”。
①對保健工作重視不夠,傳染病防控制度不健全。有的幼兒園重教學,輕保健,傳染病防控工作領導機構不健全,責任不落實,未制定傳染病防控制度、措施及預案,未配備專職保健醫生,不按規定和要求備齊防疫物資。園內發現傳染病疫情,為了片面追求孩子出勤率,不按規定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必要時未采取關班等隔離措施,造成傳染病在園內蔓延甚至暴發。
②晨檢工作落實不到位,未真正把好杜絕傳染病入園的第一關。有的幼兒園無專職保健醫生進行晨檢,或保健醫生晨檢未按時到位,有的孩子漏檢;有的保健醫生無醫學專業知識,業務能力不強,不清楚某些傳染病的癥狀、臨床表現及隔離期限,不能及時分辨疑似病例或未滿隔離期限即讓孩子入園;有的保健醫生雖有醫學專業知識,但晨檢不負責,未仔細觀察及時發現孩子口腔、咽喉部、手上、耳后、頭面部及軀干等部位出現的某些傳染病初期的異常癥狀;或晨檢時雖發現異常癥狀,但不堅持原則和要求,礙于家長情面,無醫院排除診斷證明,即讓孩子入園。
③醫院醫生誤診,讓患病孩子入園后造成疾病蔓延。保健醫生晨檢時發現孩子異常癥狀,要求家長帶孩子上醫院確診排除疑似病例,但有的醫院醫生誤診,家長持醫院診斷病歷要求入園,保健醫生雖堅信自己的判斷,堅持要求家長帶孩子回家觀察,癥狀完全消失后再返園,但幼兒園領導禁不住家長的吵鬧,偏信醫院醫生的診斷,允許孩子入園后造成傳染病在園內蔓延。比如今年三月份,筆者在晨檢時發現中班一名孩子左側牙齦及舌下偏左各有二粒紅點,懷疑是皰疹性咽峽炎初期癥狀,要求家長帶孩子上醫院就診排除“皰疹性咽峽炎”,家長帶孩子上重慶某兒童醫院就診后,醫生診斷為“創傷性潰瘍”,家長持診斷病歷要求讓孩子入園,但我堅信自己的判斷,要求家長帶孩子回家隔離觀察,待癥狀完全消失后再返園,家長在大門口吵鬧,堅持要送孩子入園,園長對我的判斷持懷疑態度,相信兒童醫院醫生的診斷,允許孩子入園,結果第三天和第四天,晨檢時分別發現該班各有一名兒童出現口腔硬腭上散布幾粒紅點癥狀,遂立即采取回家隔離觀察措施,才避免了傳染病在園內進一步蔓延。
④清潔消毒不到位,未有效切斷傳播途徑。有的保育員清潔消毒工作未嚴格落實《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規范》中《托幼機構環境和物品的預防性消毒方法》中的規定和要求,對兒童所有能接觸和使用的物品,如活動區玩具、門把手、水龍頭、餐桌、洗臉巾、餐巾、廁所、便盆等未按規定消毒或消毒不嚴,未培養孩子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飯前便后未督促孩子洗凈雙手或洗手后孩子又在地上亂摸造成污染或兒童食用的食品送到班上后被污染,造成傳染病發生流行。
本著對家長、幼兒負責的態度,從穩定園內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角度出發,以“健康第一”的思想為指導,按照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園長要抓好保育保健工作,建立疫情報告、檢疫隔離制度;認真擬定責任條款,明確相關責任人員,督促落實傳染病防控工作,備齊園內所需防疫物資;一旦發現疫情,嚴格按《傳染病防治法》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第一時間向區教委、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區婦幼保健院報告,決不瞞報、漏報、緩報,并積極接受教育主管部門及衛生行政部門的檢查,按要求及時采取干預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擴散。
利用衛生保健宣傳專欄、家長健康教育講座、家長代表委員會、微信群、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向全園家長宣傳兒童常見傳染病知識,提高他們的防控意識。經常與家長溝通交流,宣傳教委及衛生部門對傳染病防控工作的規定和要求,讓家長理解、支持并配合幼兒園做好防控工作。周末及節假日不帶孩子到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地方玩耍,不與傳染病人接觸,不給孩子吃涼拌菜或小攤小販所售食品;在家對孩子加強觀察,出現疑似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等傳染病癥狀時要及時帶孩子到兒童醫院就診,如確診為傳染病,要主動、及時告知幼兒園,決不能瞞報,以免疫情擴散。利用微信群、教職工健康教育講座、傳染病知識培訓等形式,定期組織全園教職工認真學習兒童常見傳染病的基本知識,關注國內其他地區疫情流行情況和趨勢,并及時傳達教育和衛生主管部門的相關文件精神,使教職工能自覺重視園內傳染病防控工作,將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各班教師利用各個生活環節,加強對孩子的健康教育,培養他們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如:不亂摸公用區域物品、不用臟手摸口、眼、鼻等,勤洗手、外出戴口罩,打噴嚏用紙巾或手肘捂住口鼻等;利用動畫片、彩色圖片、兒歌等形式教會孩子預防傳染病的基本知識。
①認真進行晨檢和日檢,做好缺勤追蹤記錄,及時隔離傳染源。保健醫生不斷自覺加強學習,積極參加衛生部門組織的各種繼續教育培訓,不斷更新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牢記兒童常見傳染病的臨床表現、預防措施及隔離檢疫期限等知識,學會鑒別常見兒童傳染病;晨檢時認真仔細,把好園內傳染病防控的第一關,確保無一例漏檢,發現疑似傳染病兒童要求家長帶孩子上醫院就診后回家隔離觀察,癥狀完全消失后才能返園。加強全日觀察,每天上、下午各到班檢查一次,發現疑似傳染病兒童及時帶到保健室進行隔離,并通知家長帶孩子上兒童醫院就診,在排除疑似后憑病歷入園,確診隔離期滿后憑幼兒園轄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具的復課證明方能返園。要求各班對缺勤兒童及時追蹤并做好記錄,對超過三天未返園的兒童,每隔三天再重復追蹤一次,以便及時發現疫情,及早采取隔離措施,做到傳染病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避免蔓延擴散。
②把好清潔消毒食品關,及時切斷傳播途徑。兒童物品、室內空氣及外環境消毒工作定人、定時并做好記錄。保育員和外環境清潔員增強責任意識,嚴格按《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規范》中《托幼機構環境和物品的預防性消毒方法》中的規定及教委和衛生主管部門對流行性傳染病疫情防控的要求做好清潔消毒工作,各項措施真正落到實處,不敷衍了事,及時切斷傳播途徑。保健醫生每天到班巡查,每周五下午與分管園長一起對全園清潔消毒工作進行大檢查,發現問題督促整改,確保園內兒童接觸和使用的所有物品都消毒達標。兒童食品一律在正規渠道供應商處購買,簽訂購買合同,堅決杜絕腐爛變質的食品入園。廚房內食品生熟分開,清潔、消毒工作嚴格按《食品安全法》和《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的要求執行。食物必須煮熟煮透后才能給兒童食用,保育員為兒童添飯之前必須用肥皂洗凈雙手、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夾取點心必須用點心夾,嚴禁用手直接接觸食品。
③提高兒童免疫力,保護易感人群。各班教師上、下午堅持帶兒童到戶外進行體育鍛煉,以提高兒童對疾病的抵抗力和對周圍環境冷熱變化的適應力。戶外活動時保育員加強對兒童的生活護理,提醒兒童及時增減衣服,對體弱多病兒童進行特殊護理,避免感冒。在傳染病高發季節,幼兒園減少或停止大型集體活動,盡量避免全園范圍的集會。保健醫生根據季節變化特點,認真制定科學合理的營養食譜,利于兒童生長發育,以增強兒童體質,提高免疫力;督促家長除孩子有接種禁忌外,必須按規定時間帶孩子完成計劃內免疫接種,使孩子機體獲得被動免疫力。
④結合臨床表現,“寧信其有,不信其無”,謹慎為先。為避免因醫院醫生誤診造成傳染病在園內蔓延,有時也不盲目相信醫院醫生的診斷,而是結合患兒的臨床表現及自己的工作經驗,堅持要求家長帶孩子在家隔離治療,待癥狀完全消失后才能返園。
總之,幼兒園傳染病防控工作不能單憑一己之力,需要家園緊密配合,不疏漏每一個環節,才能及時、有序、高效地應對可能發生的傳染病,控制疫情在園內發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