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勇
(東方電氣風電有限公司 四川德陽 618000)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人才競爭變成企業間競爭的重要根本。在國有企業發展過程中,人力資源流失狀況越來越嚴重,因此,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取主導權,更好的推動國有企業的長遠發展,在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中應高度重視人力資源流失問題,并與企業自身發展戰略以及人力資源管理戰略進行充分結合,同時有效探尋人力資源流失的原因,以探究具備較強針對性、可行性的對策[1]。
人力資源是國企生存的基石。規章制度是國企管理、發展的法則,對制度的落實離不開人的存在。人是國企管理、發展的根本,國企的維持運作需要各類優秀的、專業的人力資源。只有擁有高素質人力資源,并對其進行有效應用與支配,國有企業才能根基穩固,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2]。
人力資源是國企持久發展的動力。創新是國企管理、發展的靈魂,對創新的開展同樣離不開人力資源。人力資源具有可再生、可持續、資本性屬性,只有培育好國企的人力資源,充分利用已有人力資源,不斷挖掘其潛能,才能為企業發展提供核心的競爭力,國企才能在不斷的創新中持續發展,永葆青春。
近年來,企業之間人力資源的競爭日趨白熱化,能夠吸引優秀的人才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國有企業也提出了“人才是第一資源”的口號,然而國有企業并沒有逃脫人才流失的厄運,人才流失越來越嚴重。調查數據顯示,外資企業大批有實際工作經驗的高級技術、管理人員和技工70%以上來自國有企業。四川德陽某大型國有企業近三年人力資源流失總人數近百人,約占近三年新入職總數的40%,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流失占人力資源流失總數的85%,從事技術和管理的人員占90%以上,人力資源流失平均年齡33周歲,未婚人數占75%以上。
頻繁的人員流失給國有企業帶來了諸多不利的影響:人員招聘成本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上升,人才培養費用隨之東流;技術人員的流失有可能導致技術和商業機密的泄露;人員流失影響在職員工的情緒,容易產生不穩定的因素,造成人才流失的連鎖反應,特別是當看到流失人員得到更好的發展機遇或得到更多收益時,留在崗位上的人員的工作情緒,工作積極性受到較大影響,導致生產效率降低,造成人力資源隱形的流失[3]。
客觀而言,國有企業薪資收入和其他企業相比雖不算高,但福利待遇通常比較好,一直以來依然受到畢業生的青睞[4]。據統計,高校應屆畢業生超過33%仍期望選擇在國有企業就業。但是隨著國家針對國有企業實施了相應的政策改革,傳統福利大多被取消,在薪資收入增長幅度不大的情況下,企業職工的實際收入不但沒有上升,甚至與過去相比還存在下降的狀況,這使得員工幸福感降低,心理產生較大落差,逐漸滋生不滿情緒,從而產生離職的想法,并付諸行動。公司近三年流失的人員中,超過65%由于薪資福利待遇偏低而離職的員工。另一方面,外企、民營企業的薪資福利不斷提升,使得國有企業在薪資待遇方面缺少競爭力,國企員工必定會選擇薪資福利更好的企業就業,人力資源流失問題加劇已成必然。
目前,大多數國有企業仍采用崗位等級工資制度,人力資源的收入與其所在崗位及行政等級密切相關,要想提高收入,就必須晉升到更高一層行政級別。然而,現在國有企業的晉升機制并不健全,晉升通道普遍單一,缺乏客觀性。一方面,國有企業雖然注重提拔年輕干部,但是畢竟職位數量有限,對大多數優秀的員工來說機會不多,這樣造成“僧多粥少”,許多優秀的人力資源看不到晉升的希望,遭遇“天花板效應”,又不愿“躺平”熬資歷,從而選擇另謀出路。另一方面,國有企業在對晉升候選人的考核中,不太注重人崗合理匹配,人才晉升到高一層級便遭遇“彼得陷阱”,使其一上任就產生失落感和挫敗感,導致工作缺乏動力,工作績效降低,滿意度下降,但又不愿承受回歸本位(降職)所帶來的自尊心傷害,只能選擇離開。
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推進,國有企業逐步重視對人力資源的績效考核,試圖通過績效考核結果來判斷員工是否優秀,但是據華恒智信績效考核咨詢顧問的調查資料顯示,70%國有企業的績效考核被證明是無效的,是缺少科學性的[5]。首先,KPI考核指標設置不準確,有著明顯的片面性。國有企業績效考核往往避重就輕,過于重視非量化指標,如:工作態度、能力、狀態等,對與工作績效相關且可以量化的工作成果則簡略帶過。其次,缺少量化的績效考核標準。如在工作能力考核指標中,有溝通協調能力、任務執行能力等,這些考核指標的判斷一般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這幾個等級,但是如何明確地將這些等級區分開來,只能依據考核者的主觀判斷。另外,考核方式單一,缺乏靈活性,導致績效考核流于形式,打擊了高績效員工的積極性,由此產生了消極的情緒,進一步促成了人力資源的流失。
國有企業的薪資福利是吸引與留住人力資源的關鍵因素,隨著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推進,國有企業迫切需要建立對內公平、對外有競爭性的薪資福利體系。在人力資源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薪資管理不再是簡單的算工資、發工資或漲工資,而是運用更為科學合理的薪資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符合企業自身的薪資管理體系,讓薪資變成滿足員工需求、留住人才,激勵員工,保持組織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同時以企業自身實際情況以及員工的實際需求為依據,制定多樣化、個性化、層次化的福利待遇體系,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與熱情,確保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的穩定性[6]。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實現。國有企業應從長遠發展戰略出發,注重對人力資源的有效培養,搭建豐富的學習成長平臺,充分挖掘人力資源的自身潛能,健全多渠道的人才培養體系,切實落實“人才強企”戰略。一方面,要堅持“以人為本”,對人力資源成長規律給予充分尊重,鼓勵與重視創新,制定人力資源的職業生涯規劃,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的建設人才隊伍。另一方面,建立全面、完善的培養機制,促進年輕干部思想、能力、素養的全面提升。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的綜合素質,保證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順利、高效開展,還能夠使企業自身具備良好前景,從而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環,避免出現頻繁的人力資源流失。
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不僅可以為企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還能夠提升人力資源隊伍的穩定性。首先,運用“二八原則”設定考核指標,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實事求是地評價每位員工的優點與缺點,以達到揚長避短,持續改進的目的,最終實現員工和企業的共同發展[7]。其次,增強績效考核結果的透明性與公開性,正確使用考核結果,將考核結果及時、有效的反饋給員工,使其能夠對自身不足、缺陷產生明確了解,以在今后的工作中進行改進,從而使績效考核的功效得到充分發揮。同時要注重績效考核的薪資量向重要崗位、艱苦崗位傾斜,解決國企員工隊伍的結構性矛盾,緩解人力資源的流失問題。
綜上所述,人力資源作為國有企業發展的核心,是提升企業自身競爭力的重要資源,作為國有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參與者,應針對國有企業的體制特點,充分發揮國有企業自身優勢,對人力資源流失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爭取做到在留住人才的同時,吸引更多人才。這樣才能夠使國有企業人力資源流失問題得到一定遏制,從而為企業自身的良好、健康、長遠發展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