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暄
(重慶市南華中學校 重慶 401120)
校園法治文化建設是當今高中校園必須要做的事,校園法治文化建設為學生做了很好是示范,引導學生遵紀守法,為社會治安管理提供了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文化建設的發展。高中校園文化建設就現在的情況來看,任重而道遠,這不僅是高中教育的改革,也是學校管理體系的優化,能有效幫助學校依法管理制度建設。高中校園法治文化建設指引了學校的辦學方向,也是學校依法管理的促進手段和方針。
法治文化建設包含了法治和文化的建設,是保障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依法治理是管理的基本內容,文化是法治的表現形式,法治文化建設是指通過文化的傳播和建設,實現法治的內容,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氛圍,高中學校法治文化建設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我國法律法規,培養學生遵紀守法[1]。與此同時,法治文化建設也是傳播我國法律法規的重要傳播路徑,在高中校園中進行法治文化建設,讓學生受到法治教育的熏陶,提升思想價值觀念,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學校法治文化建設應以自由平等為主體,制度科學合理的學校規章制度,有效促進師生的精神文明建設,讓學生在和諧安定的校園中認真學校,為今后的發展積累更多的知識。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社會進步的步伐越來越快,對人們素質有了新的要求,加強社會法治意識是當前的重要工作。法律是一個國家的基礎,我們必須充分發揮法治的積極作用加強對文化的建設[2]。高中是學生成長過程中重要時期,非常容易受到不安定因素的影響和困擾,為了穩定學校的和諧安寧,保障自由民主公平公正的校園管理秩序,加強學校法治文化建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人們越來越關注法治文化建設的當下,高中校園作為教育行業中必不可少的教學環境,必須要在培養學生成才的過程中,重視校園法治文化建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思維和行為習慣,提高學生以后在社會的適應能力,有助于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另外,高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懵懂時期,最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誘惑,心理不夠成熟,非常容易誤入歧途,甚至有的學生受到壞人蒙騙出現違法行為。因此,在高中階段加強校園法治文化建設幫助學生懂法守法,明白違法亂紀的危害,有效約束自己的行為,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隨著我國法治越來越完善,很多高中學校在法治文化建設方面進行了實踐與探討,受到各種原因的影響,造成高中校園法治文化建設的進展緩慢。在校園法治建設中法治文化建設是重要的環節,是高中學生了解法治的基本手段,但一些教育工作者對校園法治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學校法治文化建設缺乏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一些學校的法治文化建設活動內容不夠豐富,缺乏系統性的去規劃校園法治文化建設,影響了高中校園法治文化建設[3]。有些校園媒體在法治宣傳上只是照抄網上的內容,且只是單向的向學校師生傳輸法治內容,沒有及時收到宣傳反饋,不能形成良好的溝通與交流,師生關于法治方面缺乏參與的積極性。高中校園法治文化建設進展緩慢的另一影響因素是學校缺少法治文化建設方面的專業人才,人員的儲備和法治知識不夠,學校應加強法治文化建設方面人才的培養,建設專業的校園法治文化建設團隊。除此以外,學校法治文化建設硬件設施方面有待提升,學校應投入必要的人力財力,將法治文化建設設施進行更新換代,才能更好的完成校園法治文化建設工作。
學校師生是校園的主要人群,校園法治文化建設需要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學校在加強校園法治文化建設中要增加活動的種類,豐富法治文化建設的內容,加強師生法治意識的培養,讓師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法治文化建設中來[4]。例如,學校組織師生開展法治宣傳寫作比賽,讓師生在寫作比賽中了解相關的法律知識,實現法治文化的傳播。學校還可以在校園內設置法治文化知識問答,準備一些小獎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去了解問題的答案,進而懂得相關法律知識,增加法治文化建設的相關互動。學校也可以舉辦法治文化主題演講,借助校園廣播、設置校園法治主題宣傳手抄報等,將校園法治文化活動滲透到學生學校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法治教育的熏陶。學校還可以邀請法治方面的專業人員走進校園,給學生們進行普法宣傳,也可以組織學生走進司法機關,自己去體會法律的神圣,將校園法治文化的傳播和法治教育進行有機融合,將法治理念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幫助學生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風氣,打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學生對校園法治文化建設有了基本的了解以后,學校需要充分利用法治文化精神來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因此,依法治理是學校管理的基本準則。在高中校園法治文化建設中依法治校是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學校和諧安定的重要保障,在高中學校法治文化建設中依法治校應受到大力支持。在實施依法治校時要尊重師生的基本權益,在此基礎之上制定完善的教學制度。學校管理人員要起到很好的模范帶頭作用,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指導方向,管理人員要以身作則,依法行事,規范學校的規章制度,優化教學方式,營造和諧的學習環境。對學生進行法治文化建設教育的同時,以法治文化精神管理學校,規范學生行為,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念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是社會的縮影,學校管理人員可以在社會的法律法規基礎上治理校園,杜絕校園不良事件的發生,學生在規范自身行為的同時充分了解法律法規的不容侵犯,形成良好的學校管理秩序。
學校法治文化建設中教師是不可缺少的主體,教師是學生法治文化的引導人。校園法治文化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師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成為遵紀守法的良好公民。教師團隊法治文化素養的提升是校園法治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只有教師自身法治知識和專業素養較高才能成為學生努力的目標和動力,才能更好的教育學生。教師團隊要從精神世界、人生價值觀念以及日常生活等各個方面恪守法律,從內心對法律有認同感,從思想上重視校園法治文化建設的作用,將專業的法治內容帶到課堂之上,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最新最全面的法治理念,結合現實生活中的法治案例給學生們講授法律知識,從而建設一支法治文化建設方面的專業宣講人才,將法律知識進行更好的普及和推廣。
高中校園為了更好的將法治文化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建立起了具有法治文化特色的設施群體,在校園中營造濃厚的法治文化氣息,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了解法律文化,但這些還不夠,學校還應加強校園法治文化設施建設,例如,在校園廣場設置法治教育點,打造法治宣傳長廊,針對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法律問題設立專門的咨詢窗口,請專業的法律人士來解答這些法律知識,這樣的設施和服務很好的減少了學生的犯罪行為,當然,學校也可以從學校師生中選擇具有一定法律知識和學生管理經驗的教師來擔任窗口負責人。學校還可以開設法治方面的公共課程,將憲法作為基礎法律法規進行講解,建設獨具特色的法治文化公共課,選取最新的案例進行法律分析,比如防詐騙、非法網貸等案例,用學生更能接受的教學方式進行法律知識的講解,幫助學生避免陷入不良事件。學校也可在官方網站上開設法治專欄,在專欄中分享一些具有代表性和針對性的案例分析,為同學們提供思考與理解的途徑,還可以在此設置法治方面的趣味問答以及留言咨詢,調動學生們學習法律知識的積極性,遇到問題有咨詢的途徑,有效避免學生誤入歧途。
高中校園法治文化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全校師生長期努力,系統的堅持下去,校園法治文化建設加強了學校的管理制度,讓學校的規章制度有法可依,它培養了學生基本的法律意識,幫助學生在一言一行中規范自己的行為,讓校園更有秩序,保障了高中校園的穩定與和諧。而且,法治文化建設還能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更好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