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春霞
(新疆奇臺縣第一中學 新疆奇臺 831800)
通過對目前我國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調查發現,部分學生存在壓抑、自閉、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心理健康問題,這就為高中思想政治老師的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除了要完成最基本的教學任務外,更需要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方面投入更多時間與精力,如此才可以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緩解與解決,在促使學生健康發展的同時,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進而達成素質教育的目標[1]。
就目前的高中政治教學來看,部分老師仍深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在教學中過于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道德素質、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關注和培養,這就會導致學生的認知方面缺乏引導,難以正確理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等關系,從而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帶來不利影響,并對學生后續生活中各種問題的應對產生不利影響。
高中政治老師多是學習政治學專業,所以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學中,也比較善于學習與政治學相關的知識,忽視了對心理學相關知識的學習,所以,老師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時,就會存在相關經驗不足的問題,在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忽視案例分析的背景下,會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針對性,從而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實效果。
高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漸趨完善的時期,該階段的學生通常會受到來自多方面的壓力,但高中生是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只有他們有著健康的心理素質,才可以具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從而以更加端正的態度學習和生活,這樣學生個人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才會不斷提高,將來在社會中才可以提高自身的競爭力,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更好滿足學生的個人發展需求,為學生將來更好發展奠基。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以學生發展為本已成為教學的核心理念,所以,老師除了需要重視學生對政治知識的理解以及能力的培養外,還需要加強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也就是加強對學生健康發展的關注,而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契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老師教學的重要關注點。
高中階段并沒有專門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這就要求各學科的教育者承擔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通過對高中政治教材的分析發現,其中蘊含著較為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這就要求老師具有對其深挖和利用,在潛移默化中達成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另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還有大量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老師依然要做好對其深挖的工作,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心理情況,對挖掘的素材進行合理應用,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政治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還可以提升對學生心理健康指導的針對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
就目前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來看,老師可以借助自身的相關教學經驗,幫助學生對經常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但針對個別學生出現的難以處理的心理異常,不知道從何處入手。因此,政治老師需要加強對心理學相關書籍、文章等的閱讀,并要多學習心理學相關的教育方法,并多向心理咨詢師請教,通過這些方法可以促使老師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從而在政治教學中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尊重學生的人格。高中思想政治老師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人格,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尊重與愛護,這樣學生會越來越信任老師,也才會在遇到問題的第一時間,向老師尋求幫助,同時也才會在課堂中主動與老師配合,對政治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促使學生心理處于健康的狀態。第二,傾聽學生的聲音。高中生在面臨多方面壓力之時,自然會衍生出一些心理問題,此時學生非常想要有人對自己的內心想法進行傾聽,所以高中政治老師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需要多創造機會對學生內心的想法進行了解,并要在此過程中對學生所受到的困惑進行了解與指導,這樣既能夠讓學生的心理保持在健康水平,又能夠對學生的文化學習起到反向推動作用,從而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第三,培養學生的挫折承受能力。高中生在承受較大壓力時,對他們挫折承受能力的培養十分必要。因此,老師可以借助挫折情境扮演的方式,讓學生在扮演中對問題進行思考與提出解決的建議,而老師則根據學生的建議給予科學的指導,如此就可以在十分輕松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中,促使學生挫折承受力的不斷增強。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滲透意義重大,老師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問題以及必要性把握的基礎上,從深挖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提高老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以及強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地位等方面入手,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促進學生健康且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