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賢利
(重慶市長壽區石堰鎮中心幼兒園 重慶長壽 401235)
幼兒的邏輯思維處于人生的萌芽和初步發展期,這一期間也是數學概念初步形成的時期。由于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感性認識少,抽象的思維比較弱,而數學又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幼兒又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要思考形式,這就要求幼兒教師須遵循幼兒思維發展的特點,合理的設計上課的教學模式,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去學習和掌握一些粗淺的數學知識,讓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從形象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慢慢過渡。那么,在幼兒園如何對幼兒進行數學活動教育呢?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創設生動有趣而又輕松的學習氛圍,是學好數學課的第一要素。良好的開端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幼兒年齡的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他們大多好動,坐不住,注意力也不能集中,這成為許多授課老師極為頭疼的問題。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我們教師要開動腦筋,設計不同的教學導案。千篇一律的設計會讓人厭煩生惡,有時設計要別出心裁,做到讓人眼睛一亮。例如,在認識十以內的數字時,我們可以采取“玩牌”的方式,讓幼兒來認識這些卡片上的數字,熟悉了之后可以玩“我出牌,你來說”的游戲,讓幼兒們在玩樂的過程中覺得很有趣,還想要玩。這時候的幼兒們,一定表現得非常積極和主動,最后都能比較準確的說出我想要的答案,而在幼兒心里也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從而建立起1到10的數字概念。
幼兒園的小朋友對直觀的事物理解較好,對抽象的東西理解則較差,這是其年齡特點所決定的。他們對生動、形象、具體的事物容易記住,而對枯燥、乏味、單一、抽象的數學知識毫無興趣。因此,我在數學教學中很重視直觀教學,讓學生通過耳聽、眼看、手動、嘴說、腦想等多種感官參與,他們逐漸對新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例如,我在教學數字6時,我開展了“擺小棍”的活動,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數的概念;在分解數字6的時候,我讓幼兒們拿出6根小棍出來,并且讓他們左手先拿出1根,然后右手拿著剩下的5根,左右手合起來一共是6根,讓幼兒們看著他們的左右手說“6可以分解為1和5。”再讓幼兒們左手先拿出2根,然后右手拿著剩下的4根,左右手合起來一共是6根,讓幼兒們看著他們的左右手說“6可以分解為2和4。”再讓孩子們左手先拿出3根,然后右手拿著剩下的3根,左右手合起來一共是6根,讓幼兒們看著他們的左右手說“6可以分解為3和3。”利用6根小棒,讓學生邊拿邊說,學生很快掌握了6的組成和分解,有了這個鋪墊,6的加減法講解也迎刃而解。利用這種相同的方法,對其他數字也做了如此講解。另外,幼兒園幾何圖形知識的講解也可運用直觀教學,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從而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會識別幾何圖形。例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這些圖形時,可以讓學生從家里找來紙巾盒、牛奶盒、藥盒、薯片桶等,將這些東西根據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特征進行分類,分類后引導學生認識這些形狀的特征,再讓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由于這堂課利用了直觀教學,并融入了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的緣故,學生學習興趣較大,教學效果也很理想。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更別說幼兒園的小朋友了。而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可見游戲在教學活動中占有一定比重的地位,相對于傳統的一板一眼的教學,幼兒更易于接受在游戲中快樂的學習數學吧。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和生動有趣的游戲緊密的結合起來,并去實踐,讓幼兒主動地,自發地去學習并且運用數學知識,完成游戲。如,在學習圖形的形狀、顏色時,可以設計一個“圖形寶寶要回家”的游戲。教師提前準備一些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卡片或者積木分發給幼兒,讓他們分組觀察、相互討論,最后得出結論,然后一個一個排著隊把自己手里的卡片或者積木送回相應的籃子里。有錯誤時,其他孩子可以及時的幫助和解答,讓其“復活”。通過觀察、討論和分組學習以及最后的游戲環節,不僅讓孩子在游戲中快樂的學習了數學相關的知識,學會了“形”的啟蒙教育,并且在這一過程中也學會了與人分工合作,對事物進行歸納整理的技能。
“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數學知識也是如此。數學知識是從生活中來,又運用到生活中去,最終服務于生活,生活中隨處可見數學知識的痕跡。如,在拍球時發現球是圓形;學校集訓時排隊要從矮到高排;整理盒子的時候要先放大的盒子在下面打地基,然后再在大的盒子上面疊放小的盒子;這些都是幼兒在生活環境中常常看見的,家長和老師在這個時候就可以有意識的進行引導,讓幼兒自己構建數學相關知識。
幼兒在園區的日常生活包括用餐、盥洗、午睡等等。我們教師就可以在這些園區日常的生說中進行數學教學活動。
1.給每個孩子編上學號,并且在孩子的用的書包、本子、書、杯子等常用物品上也標上這個孩子僅有的學號,然后讓孩子從最開始不會認識這些數字,到主動去找自己的杯子,自己的書包,輕松的認識了這些數字。
2.“我是好幫手”,在幼兒園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請小朋友幫助老師分發作業本,分發玩具,分發通知單等等幼兒能力所能及的事情。在這一過程中,幼兒會先數一數自己所在小組有多少人,接著要數一數應該分發多少份到每個同學手中,這一過程中也鍛煉了幼兒的數學思維能力,同時還增強了幼兒的主人翁意識。
3.放學時,或者路對中進行報數訓練,也能有意識的鍛煉幼兒的數學思維,每個人都能訓練,同時教師也能掌握幼兒對數的掌握情況,以便能更有針對性的指導。
總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結合數學學科知識,精心設計教法,充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努力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創設輕松有趣課堂教學氛圍,運用游戲法和生活場景教學,讓學生在樂趣中學到知識,在樂趣中掌握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幼兒數學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