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萍
(上海市奉賢區綠葉幼兒園 上海 201499)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保證幼兒每天睡11~12小時,其中午睡一般應達到2小時左右。午睡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幼兒的入睡環節對午睡質量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同時入睡時的外部環境、幼兒生理、心理、精神狀態及個性因素皆對幼兒產生著影響。
午睡室環境的創設要有利于幼兒入睡:如教師為幼兒午睡室創設淡雅的色調,墻面上可以布置一些簡單的卡通動物睡覺的圖畫;幼兒的小床和被褥顏色統一,溫馨淡雅;午睡室內避免放置過多的玩具、箱柜,以免引起幼兒的觀察注意力。
室內溫度是幼兒午睡的重要條件。在觀察中,發現幼兒午睡前室內空氣流通過,溫度在26度左右,幼兒能靜下心來進入睡眠狀態。反之,幼兒躁動不安,難以入睡,影響幼兒的整體睡眠質量。
①安全感
安靜的心理環境是幼兒午睡不可缺少的條件。幼兒平心靜氣,減少情緒的波動,這樣有利于幼兒更快地入睡。托小班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缺乏安全感,他們離開家庭到幼兒園獨立生活,對幼兒園的環境和老師都需要一個熟悉和認同的過程。為了讓他們盡快地融入幼兒園的生活中,老師要用肢體動作和親切和藹的語言給予他們充分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受到老師像媽媽一樣愛自己。有了足夠的安全感,小班幼兒入睡的意愿就自然提高了。
案例: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的懷抱獨自開始集體生活的嘉言,每每到了午睡環節就愁眉苦臉,大哭著訴說著對奶奶的思念,坐在小床上每過五分鐘都要離開去上廁所。顯然,她對在陌生的環境與陌生的同伴一起午睡有多么不安和排斥。“嘉言,老師來陪你午睡好不好?”輕柔的話語,配上溫柔的動作給了嘉言很大的安全感,情緒得到了平緩,對自己的小床也少了很多排斥。
②愉快的情緒
心情愉悅是幼兒午睡最有效的“良藥”,午睡前擁有愉快情緒的幼兒較情緒低落的更易入睡。
案例:在一次班級常規評比中,我們班獲得了午睡明星班,晨會上園長媽媽親自把流動紅旗交到了我們班,孩子們得到流動紅旗后特有榮譽感,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午睡時間到了,老師把午睡明星流動紅旗掛在了午睡室,表揚了全班小朋友。這一天的午睡,孩子們都特別安靜,入睡特別快,睡得特香。
可見,愉悅的心情、積極的狀態對幼兒入睡環節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③安心感
午睡前做好如廁準備的幼兒能更快地入睡。由于幼兒身體發育的個體差異,在兩個小時的午睡過程中,部分幼兒會有如廁的需要。午睡前幼兒做好了如廁的準備,入睡過程中不會因為憋尿、擔心睡著后小便小在床上而產生心理負擔,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睡。有些幼兒在午睡的過程中起來如廁后再次入睡比較困難,因此午睡前做好如廁準備能使幼兒減少因身理問題產生的心理負擔,更快更好地入睡。
午睡占幼兒一日在園活動時間的四分之一,是幼兒身心調整的重要環節。如幼兒入睡前教師要保證午睡室安靜,空氣流通,并且要注重觀察幼兒的精神狀態,加強入睡的過程中巡視。
幼兒個體間存在個體差異,在入睡環節的表現也不盡相同。對于個別特殊的幼兒,教師要給予特殊的入睡指導。有些幼兒入睡較慢,教師要仔細觀察,找出一些規律性的特征,有針對性地予以引導。這個過程也是幼兒自我成長,身心獨立發展的過程。
案例:剛入小班的沐沐,一到午睡時間:“老師,你快點坐到我這邊來!”為了不讓他的喊聲影響其他幼兒入睡,老師專門坐在他的小床邊安撫。然而接下來的每一天他都要找這位老師陪,而且必須拉著老師的手才能入睡。可老師會有外出學習和培訓,只要這位老師不在,沐沐就很難入睡。于是,老師們想了個“輪崗”的辦法,三位老師一天一輪,讓沐沐慢慢適應“拉手”入睡。兩周下來,“輪崗”的辦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拉手”入睡的習慣也要改掉,于是老師們又想了個“緩兵之計”,從“拉手”到“拉手指”,最后完全獨立入睡。
教師對班級中每一位幼兒午睡的習慣都了解詳細,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更好地做好入睡環節的指導。
新《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園共育,養成幼兒良好的入睡習慣,提高幼兒入睡環節的效率是幼兒教師和家長共同的目標。
現在家庭條件好了,幼兒在家睡覺都會穿著睡衣,因為睡衣材質舒適、柔軟,使人放松。同樣,在幼兒園午睡的時候,穿著舒適、柔軟材質衣物的幼兒相對穿著厚重、緊繃內衣的幼兒更快地進入睡眠。睡眠過程中舒適、柔軟的衣物還有透氣、吸汗的作用,為幼兒健康舒適的午睡質量起到了安全保障作用。
家長要保證幼兒正常的有規律的生活作息和入睡習慣。如每天晚上9點前按時入睡,早上的起床時間也要定時有規律。入睡前后都要關心幼兒的情緒狀態,睡前可以講一些晚安故事或者親子互動小游戲。在節假日期間也要重視幼兒睡眠習慣的培養。
幼兒午睡的睡姿一般有仰臥、側臥、俯臥。仰臥和側臥的幼兒相對身體比較放松,較容易入睡,也不會因為身體疲勞而影響睡眠質量。小班的幼兒較多出現俯臥的睡姿,俯臥對幼兒心臟造成擠壓,不利于血液循環,影響幼兒身體健康發育。根據幼兒需要干預引導的睡姿,例如俯臥、悶被子、咬手指、玩被子等,教師要與家長及時溝通,請家長在家與幼兒園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入睡習慣。
午睡入睡環節是幼兒午睡質量的基礎和保障。教師要重視幼兒入睡環節的問題與指導,家園攜手,觀察、指導幼兒的入睡方法,運用科學有效的評價,逐步養成幼兒良好入睡習慣,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