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林 易彬彬
(重慶市萬州第三中學 重慶萬州 404000)
高中階段,學生開始有自我意識和自我選擇的意識,對知識的獲取和自身能力的提升有著非常強烈的欲望。因此,在高中學習過程當中,對學生進行生涯教育可以正確的引導學生今后的工作方向。數學作為高中學習的主要學科,學生需要對數學的實際性質、內容以及數學能夠給帶給自己怎樣的知識、數學相關職業的前景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學生了解這些內容以后,可以更好的確立之后的職業目標,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樹立遠大的理想[1]。
在高中數學教學當中滲透生涯教育需要循序漸進。因為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是第一次接觸,需要給予學生一個良好的印象,才能夠在學習過程當中,對生涯教育產生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的數學基礎、良好的學習品質是生涯教育的前提,教師要引導學生鞏固自身的知識基礎,明白知識基礎才是對自身提升的關鍵所在,只有自身的基礎不斷提升,取得更好的成績,才能在之后的職業規劃以及生涯當中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數學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品質的培養,針對學生自身的優勢對自身進行提升,從此樹立更遠大的發展路線。例如,在學習判斷函數奇偶性時,雖然知識的難度比較低,但是在解題過程當中,依舊是需要學生通過細心和正確的推導、逆向思維等多種方法進行的分析。這就需要學生有條理的對這些方法進行歸納和總結,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運用,不能夠只依靠-1、0、1這種特殊的數值對答案進行猜想。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以正確的理論依據及解題原則作為自己學習的根本所在。在學習函數知識的過程當中,對基礎的理論進行學習,并且搭配正確的習題,對自身的解題方法進行不斷的完善,同時拓展自己的學習方向以及找到自己擅長的路徑,發掘學生的優勢,在生涯教育當中也要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使學生心中意識到發揮自己的優勢才能夠讓自己的職業有發展的空間[2]。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數學作為基礎學科,在專業的選擇上出現了遇冷現象,其主要源于數學學科涉及的專業復雜,其應用能力要求的較高,許多學生都不能夠在數學領域深入的學習和研究,學生對數學職業前景的模糊認知,導致其心理上產生了不必要的擔憂[3]。因此,如何正確做好適合自身的職業規劃也成為關鍵性問題。生涯教育和核心教育在以往的教學中出現的頻率比較少,教師只通過課本將兩者進行聯系的難度比較大,會導致學生對生涯教育的理解晦澀,無法感受到生涯教育現階段對自身的幫助,以及對自己未來的影響。所以教師應該優化現有的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教學,將生涯教育中的規劃和核心素養教育進行更好的融合,讓學生可以在學習數學的過程當中更輕松的接受生涯教育的知識。學生的思維是非常靈活的,但是高中數學知識的難度讓眾多的學生望而卻步,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適當降低知識的難度,還能夠讓學生看到數學知識應用的廣泛性,感受到數學和今后工作的必然聯系,同時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對不同情況的因素進行更詳細的列舉和學習,提高自身的各方面技能。例如,在函數知識的整理復習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復習,掌握相關的知識點,然后單獨列出一項知識點,讓學生進行鍛煉。在鍛煉的過程當中,教師要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點進行深入的記憶和理解,讓學生能夠重視自身的全面發展,了解在之后的職業生涯當中需要自身的全面才能夠為自己爭取到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對數學的具體變化以及可能出現的因素、不可能的因素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認識。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在網絡上尋找一些比較常見的例子,讓學生進行學習,通過例子舉一反三進行思維的拓展,同時也讓學生能夠重視自身的全面發展。
總之,高中數學核心素養教育與生涯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兩個部分,學生可以通過數學為方向確定自己之后的職業生涯,也可以通過數學當中學習到的方法優化自身的學習能力,從而對自身的發展而進行更好的規劃。教師需要的教學當中加強職業教育的理論滲透,讓學生可以明確現階段學習內容對自己今后的幫助,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其次,教師教學當中還應該優化教學技術,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生涯教育過程和數學的融合當中,讓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對不同的知識進行更深入的了解,更好的了解數學知識的變化以及其不確定因素,明確生涯規劃的多變性。教師要在教學當中加強學生管理,督促和引導學生學習過程當中對自身的各方面能力進行更好的融合,找到自身的優勢,明確自己之后的生涯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