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永晶
(江蘇揚州高郵市菱塘民族職業中學 江蘇高郵 225600)
客觀地說,中職學生的學習成績較差,他們之前的數學成績都不理想,并且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大。因此,中職教師要做的第一步便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興趣。學生只有真正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數學的學習內容中有很多抽象性的概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涉及大量的習題練習。這對于學習興趣不高的中職生來說,數學學習是相當枯燥的事情。他們在上課的時候很容易開小差。這是由于中職生無法長時間、有意識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們不感興趣的事情上。即使他們在內心深處明白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并且強迫自己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但也會時不時地走神。此時,學習興趣的重要性便凸顯出來了。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習中最大的良師益友。它能帶給學生不竭的學習動力。如果學生是發自內心的對教師的講解感興趣,那么便會不自覺地將全部的注意力放在課堂教學內容上。因此,為了讓中職數學的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在中職階段培養學生較扎實的數學素養,教師應當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在教學活動中融入更多有趣和多元的內容,從而讓學生真正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1]
對于中職生來說,一課堂的開始特別重要,如果教師能在課堂的開始將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吸引他們的興趣,那么,整節課都會在高效、活躍的氣氛中進行,從而讓他們對接下來的教學內容充滿興趣和好奇心。數學是一門知識面廣、邏輯嚴密的學科。學生課下獨自學習起來難度較大,單單憑借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無法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微課視頻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微課視頻的教學重點突出,讓學生能根據視頻講解的內容快速找出學習的重心,能幫助他們過濾教材內容,節約大量尋找課程重點的時間。微課視頻的內容講解很詳盡,能讓學生在課下預習的時候有據可依,對教學內容有初步的了解,對自己預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疑點做到心中有數,在課上帶著問題聽課。這樣,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會更高。因此,微課視頻是一種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將課堂氣氛調節得更加生動有趣,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曲線的相關內容時,在課堂的開始便可以利用微課視頻導入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的趣味性從課堂開始就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在課堂的開始為學生展示一些打籃球時的拋物線動圖、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等有關于曲線的圖片,接著以介紹圖片內容為切入點正式引出當天所要講解的教學內容——曲線的相關知識。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將關于曲線的知識點提前錄制為微課視頻,通過微課視頻將其中的重點、難點為學生們詳細地展現出來,如雙曲線、橢圓的概念和定義,以及做題中常用的公式及其變形等。教師可以在上課前將這些微課視頻通過在線學習軟件平臺或者微信、QQ等通訊工具發送給學生,讓他們在課下認真學習這些知識點。這樣,教師就不必在課上再講解那些基礎性的概念或定義等,節省出更多的課堂時間為學生講解重難點內容,提高中職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很多學生之所以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強,是因為認為所學內容與自身的生活相差甚遠,對教材內容較為陌生,從而在心理上產生一種抗拒感。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本身就是來自于生活,并且學會之后的最終目的是應用于生活。數學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培養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的能力。教師應在生活和數學之間建立起聯系的紐帶,讓學生能夠將數學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明白學習好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從而能在主觀上愿意對數學學習投入更多的精力,對探索數學知識產生更多的興趣,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數學素養。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對數學知識進行拓展和延伸,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對數學知識的生活化應用有更加直觀的認知。[2]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集合的相關知識時,就可以用買菜來創設生活化情境:“同學們,集合是什么呢?數學中,把具有相同屬性的事物的全體稱為集合。又如,我們現在一起去動物園游玩,狼、非洲鬣犬、狐貍這些就是一個集合,它們的共同特征就是都屬于犬科動物;獅子、老虎、獵豹又屬于一個集合,它們都是貓科動物;天鵝、丹頂鶴、野雞則又屬于另一個集合,它們的共同特征都屬于鳥類。這就是集合的概念,同學們懂了嗎?”在講解完集合的基本定義之后,教師再為他們講解包含和屬于的關系:“同學們,是不是狼、獅子、天鵝就不能在同一個集合內呢?當然不是,他們還都屬于同一個大的集合,那就是都是動物。因此,動物包含犬科動物、貓科動物、鳥類,這就是集合中所說的包含關系的意思;犬科動物、鳥類、貓科動物屬于動物,這就是集合中所說的屬于關系的意思。”教師運用這種動物園中最常見的動物來講解集合的定義,能最大程度上降低數學的抽象性,將各種定義變得生動、直觀。而且,這些內容能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近感和熟悉感,激發出他們的學習興趣。[3]
中職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好勝心強是他們的普遍特征。教師可利用這點在課堂上創設競爭性問題情境,激起他們的好勝心理,讓他們在競爭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將課堂的學習激情點燃。對此,教師可采取小組競爭的形式進行。小組的分組方式要科學合理,每個小組里面都要搭配成績好和成績稍差的學生。這樣才能保證各個小組之間實力均衡,避免課堂競爭陷入一枝獨秀的局面,否則就會失去競爭的意義,挫傷那些答不出問題的學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學習每節課的教學內容之后,我都會利用剩下的課堂時間為學生布置幾道結合本節課學習內容的例題或者相應的學習任務,讓學生以小組合作搶答的形式完成這些任務設置。用時最快、正確率最高的小組為優勝者。為了有效激起他們的好勝心理,我在設置獲獎的時候使出了殺手锏——優勝者可以減少一半的數學作業,連續三次以上成為優勝者的小組可以免去當前的數學作業。學生們在這種“誘惑”面前紛紛使出全力參加競答,發揮出了用習題鞏固當堂課所學內容的作用。另外,因為優勝者對當堂課所講內容掌握得較為扎實,減少一半的數學作業不僅不會影響他們的復習效果,反而會讓他們感到付出是有回報的,從而對數學學習的熱情更加高漲。[4]
教師想要真正讓學生對數學學習感興趣,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拋棄過往無趣、乏味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里滲透富含趣味的教學元素,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真正付出自己的感情和精力。這樣才能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