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佳
(江蘇省寶應中等專業學校 江蘇 225800)
職業學校的大部分學生都是一些對文化課程學習很難產生興趣的學生。職業學校的重點是培養技能型人才。長期受到傳統教學觀念和育人理念的影響,學校對歷史這門課程也不夠重視。長此以往,職業學校的歷史教學效率便會大大降低,給綜合性人才的培養帶來一定的影響。然而,互聯網的發展應用為歷史課程融入了更多新的血液,是改善職業學校歷史課程的一大契機。正因如此,筆者主要借用互聯網思維,圍繞職業學校歷史的實踐教學展開研究,希望為教育事業做出一定的貢獻。
在當今這個時代,互聯網是一種新的發展趨勢,也是未來推動各種行業的巨大力量。在教育領域當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傳統的課程教學融入了更多新的內容,也帶來了非常豐富的教學形式,是有效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依據。
在職業學校中,傳統歷史教學都不為教師們所重視。長久以來,教師和學生都比較關注他們在專業技能方面的提升。然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及其在教育領域當中的廣泛應用,教師自身的教學理念得到了改善,他們也認識到了歷史這門課程的重要性。歷史中蘊含著我國各個階段中的重大發展事跡。因此,對歷史的學習也是職業學校學生自身文化素養得到提升的關鍵[1]。素質教育的實施,更是借助了互聯網的翅膀飛到了全國各地職業學校教師的眼前,帶他們重新認識了職業學校歷史這門課程,使其突破了傳統的歷史教學,實現了對職業學校歷史課程教學的有效改革。
一般來講,職業學校展開歷史課程教學,都圍繞一定的教材內容進行講解。在實際教學環節,職業學校歷史教師都是根據教材版本一味地給學生講解歷史知識。然而,教材中的內容比較局限,常常會影響到職業學校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全面認識和學習。在互聯網環境下,教師自身的思維得到了改善,更可以借用互聯網中的豐富資源,給學生帶來更加有趣的歷史知識內容,以此培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讓歷史課堂變得更為活躍。如此一來,職業院校學生們對歷史的了解程度會更深,歷史教學的質量也會得到提升。
歷史是一門十分豐富的學科,其中蘊含著國家發展的各個重大階段。對歷史的學習,并不僅僅局限于一種形式。素質教育的提倡,讓職業院校對歷史這門課程更為重視?;ヂ摼W思維具備的最大特征便是其“開放性和活躍性”。在互聯網思維的指引下,歷史教學的形式變得比以往更為豐富,歷史知識可以在互聯網環境中以圖文結合、音頻和視頻的形式體現出來,給學生們呈現出更精彩的歷史知識內容。這樣,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會因此得到很大的提升,歷史的教學效率更會朝著理想的方向發展[2]。
一般來講,我國大部分職業學校都不夠重視歷史這門學科。職業學校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場所。歷史并不會給學生的專業技能帶來任何幫助。正是如此,這才使得歷史課程教學在職業學校中存在的問題比較普遍。筆者經調查研究發現,職業學校的歷史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前面提到過,職業學校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主要負責對人才進行專業技能的訓練和強化。這就使得教師和學校的領導們會顧此失彼,過于重視技能的培養,卻忽略了對學生的文化課程教學。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中提出,文化課程內容是豐富學生文化知識和提升他們綜合素養的主要依據。職業學校要打造綜合性的新型人才,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更要塑造他們的綜合素養,包括對歷史課程的教學培養[3]。然而,在實際的教學環節當中,歷史課程仍然得不到教師和學生們的重視。長此以往,職業學校歷史的實踐教學也會存在更大的危機。
眾所周知,職業學校在此前招收各種學生時,主要都是招收一些文化成績不高,自身學習能力較低,且缺乏自制力和學習熱情的群體。這些學生自身的習性,嚴重地影響到他們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歷史在職業學校里本來就是不太重要的學科。不夠豐富的教學內容和乏味的學習氛圍,會極大地降低學生對歷史課程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歷史雖然作為一門文化課程,其理論知識占據的比例較大,但也需要進行一定的實踐教學,才可以鞏固學生的歷史基礎,強化學生對歷史內容的有效理解。在互聯網思維下,教師要合理應用各種教學技術,為學生構建更高效的歷史課堂。
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講,歷史課程的學習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教師要帶學生認識學習歷史的重要性,還要以此來培養他們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環境是影響人學習態度和熱情的重要外在因素。教師要在互聯網環境下為學生構建更活躍的歷史學習氛圍,帶動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同時,教師還可以從互聯網當中引進更多相關的歷史知識,使歷史內容變得更加豐富。
例如,在講解“鴉片戰爭”這部分歷史知識時,教師便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提前制作好相關的教學課件。教師再結合這些教學課件的指示,以“講故事”的方式為學生講解鴉片戰爭的發生歷史和一些比較關鍵的細節。這樣,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便會因為故事性的歷史事件被激發。教師可以結合相關的問題,促進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和交流,以此來構建更活躍的歷史學習氛圍[4]。
歷史里所蘊含的內容非常豐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歷史的教學方式也因此得到了改善。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要合理利用互聯網技術,將歷史知識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歷史的思考和他們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講解“辛亥革命”這部分歷史課程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有關這些歷史的視頻,結合相關的圖片和影視作品,以更為直觀的形式將歷史知識呈現在學生眼前。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通過網絡去搜索有關辛亥革命這段歷史的人物,加深學生的印象。
歷史的學習是日積月累的。在互聯網時代中,網絡上各種資源和素材十分豐富,人們的交流方式也比較多樣化。教師可以為學生搭建互聯網交流平臺,鼓勵學生在互聯網平臺中討論與歷史有關的內容[5]。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對歷史更為熟悉,也拉近了學生與互聯網之間的距離,讓職業學校的學生們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和文化水平,更實現了對我國傳統文化與歷史的大力宣揚,是素質教育育人理念教學價值的體現。
綜上所述,職業學校的歷史課程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有了更新的學習內容和學習形式。教師要正確認識互聯網給職業學校歷史帶來的教學價值,并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為學生構建更豐富的歷史知識,營造更活躍的學習氛圍,為職業學校歷史教學的不斷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長此以往,職業學校在技能型人才培養方面,對學生綜合素養和文化理念的培養也會得到更大的進步,從而更好地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的綜合需求。